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現將《中山市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1日
中山市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國家“人工智能+”行動部署,認真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粵府〔2023〕90號)、《廣東省關于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若干措施》(粵辦函〔2024〕88號)等文件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建“星月同輝”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格局,建成1個城市人工智能賦能中心,部署10個以上行業應用模型,謀劃3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園區,打造150個以上人工智能示范項目,更好支撐中山建設制造業強市和創新之城,現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強化人工智能要素供給
(一)打造城市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加強與國內外先進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算法領域研發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中山市人工智能賦能中心。依托人工智能賦能中心統籌本市算力資源調度,加強與周邊算力資源平臺對接,實現跨區域、跨行業的算力資源智能調配與網絡動態優化。依托人工智能賦能中心,選擇若干行業建立統一的垂直領域MaaS(模型即服務)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全流程服務,為企業、政府、高校等提供算力、數據集、模型等“開箱即用”服務,推動人工智能賦能中山百行千業。按照績效導向、激勵先進的原則,按平臺年度服務性收入給予運營補貼。
(二)建設多元融合算力支撐體系。謀劃本地算力中心建設,以需求為導向逐步擴大本地算力規模,滿足智能制造、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場景的即時計算需求;結合家電、燈飾、醫藥等產業區域布局,在產業帶周邊配套建設邊緣算力節點,滿足邊端數據處理需求,不斷提升不同工業場景業務處理能力;推動算力網絡建設,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算力網絡,滿足一般時延算力需求。依托城市人工智能賦能中心推動建設城市算力統一調度平臺,整合本市和周邊算力資源,構建多元異構、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的算力體系。經市政府同意建設且設備、網絡等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一定體量的算力服務中心項目,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持和市場拓展支持。每年發放一定額度的“算力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研發、訓練和使用成本。
(三)協同推進算網建設。加快推動全光網絡、5G-A/6G、低軌衛星通信等建設,提升網絡帶寬,降低時延,部署確定性網絡,保障工業、車聯網等場景的實時性需求,推廣算力網絡架構,構建“云-邊-端”協同的分布式算力網絡,打造一批萬兆工廠、萬兆產業園區、萬兆小區試點。重點支持企業及產業園區采用“5G+邊緣計算”替代傳統有線網絡,對現場復雜、人工智能要求較高的企業,加快部署邊緣AI一體機。到2027年,建成和部署不少于1000個節點的工業邊端智算網絡和50萬個邊緣AI一體機,推動中山制造業智能化升級。
(四)提升優化高質量數據支撐。建設城市可信數據空間,推動城市規劃、公共交通、公共醫療、政策法規等公共數據開放。鼓勵企業數據標準化與合規流通,試點數據資源入表,促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面向各行業打造可信數據空間產業數據專區。對成功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三級以上認證的企業,按級別給予一次性獎勵。鼓勵企業開展數據資產入表工作,對達到標準的企業給予一定評估費用補貼。開展數據資產優質單位評選,并予以相應表彰。支持企業開放語料,按照語料共享使用情況,對相關數源單位給予獎勵。
二、突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
(五)人工智能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開展“AI+制造業”行動,重點聚焦智能家電、燈飾照明、生物醫藥、光電光學、新能源等“十大艦隊”產業集群深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圍繞研發生產、仿真優化、人機協作、故障分析、產品質檢、倉儲物流、排產排單、市場分析、營銷推廣、數字人客服、節能減排、綠色生產等領域,加快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示范項目。按照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和領航級四個層級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打造一批涵蓋研發設計、生產作業、生產管理、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實現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的領航級智能工廠。每年開展“AI+制造業”示范應用項目評選,經綜合評價,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分等級給予獎勵。引導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開展全鏈條“AI+先進制造”先行先試,打造行業性智能產業平臺,對帶動效果明顯、行業影響突出的平臺,經評定給予一次性獎勵。
(六)人工智能賦能現代服務業新模式。鼓勵企業聚焦檢驗檢測、工業設計、物流運輸、直播電商、金融商貿、現代時尚、文化娛樂、體育健身、教育培訓、醫療健康、托幼養老、游戲游藝、文化旅游等領域,推動智能客服、情感分析、智能推薦、醫療輔助診斷、個人健康助理、法律法規咨詢、知識產權專利代理、無人售貨、VR/AR沉浸式旅游和購物、虛擬偶像經紀與交互娛樂等應用開發和推廣。鼓勵企業聯合研發、部署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深度應用場景,提升服務體驗和效率,打造一批“AI+現代服務業”深度應用示范案例。每年開展“AI+現代服務業”示范應用項目評選,經綜合評價,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分等級給予獎勵。
(七)人工智能提升公共服務新效能。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務、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聚焦“一網通辦”、“12345”政務服務平臺的智能升級,圍繞自然語言處理(NLP)政務問答系統、跨部門數據共享、政策智能匹配推送、經濟運行監測分析研判等場景推動建設智慧政府。圍繞社區治理、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管理、環境監測、污染防治、應急管理智能決策等場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圍繞智能助教、虛擬教研室、自適應學習路徑引擎、教育質量AI督導等場景推動智慧教育發展。推廣AI全科醫生助手輔助患者自診、用藥指導,加強機器人在患者康復體系中的應用,開展藥品供應保障監測,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開展重大傳染病預警預測,推動智慧醫療服務。推動鐵路、公路、航道、港口等樞紐智能化,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加快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智慧物流園區,打造智慧交通運輸體系。采取“試點突破-經驗提煉-規模推廣”的實施路徑,建設推廣一批公共服務智能應用示范工程,推動城市管理智能化,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八)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圍繞家庭服務、個人陪護、城市服務、銀發經濟等場景,大力發展具身智能產業。圍繞自動駕駛技術,加快發展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等智能運載產業。圍繞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產品智能化等重點領域,支持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定制化解決方案、智能終端系統等軟件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推廣。結合中山產業特色,圍繞各行業數據采集、標注、評價、資產評估工作,引進一批數據服務企業,培育數據服務新業態。鼓勵人工智能創新主體圍繞政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行業需求,與行業用戶聯合研發基于基礎大模型的場景化模型,培育模型開發服務新業態。推動公共服務場景開放,動態更新發布“AI+公共服務”場景機會清單,提供市場驗證機會。建立政府首購制度,優先采購創新型人工智能服務,加強產業創新帶動作用。
三、加快人工智能產業培育
(九)支持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攻關。聚焦人工智能的數學原理、基礎架構、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具身智能、腦機接口、無人系統協同控制、人工智能芯片、自動駕駛、低空導航與控制等重點領域,對開展核心和關鍵技術攻關的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予以資助。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微企業技術落地。對實現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化的項目,給予研發經費獎勵;對承擔國家和省重大人工智能產業科技任務的單位,給予配套資金支持。
(十)支持智能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強AI賦能中心與智能家居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語義識別、全屋控制、智能交互、環境自適應、家電控制、環境控制、安防報警等智能算法與家電、燈飾等產品的研發適配。支持IOT(物聯網)傳感器研發,鼓勵家電終端產品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互聯互通,融入智能產品生態,推動家電產業從“成本競爭”轉向“智能增值”,按照績效導向對AI賦能中心給予運營補貼。鼓勵中山市光電光學、傳感器等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融合人工智能算法,開發智能模組、智能核心元器件、智能終端等,搶占智能產品市場。鼓勵中山裝備企業圍繞軟件集成開發、缺陷挖掘、數據分析、專家系統、機器參數自動調整、客戶分析等方面,優化裝備配套軟件、改善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智能水平。加強人工智能產業首臺(套)重大裝備、首版次軟件等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對經認定的首臺(套)、首版次軟件按有關政策給予獎勵。
(十一)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互促雙強。謀劃建設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學研平臺,協同構建人才和創新成果集聚網絡,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聯動發展、互促雙強。鼓勵企業建立機器人產品體驗中心,搭建機器人應用推廣平臺,加快推動智能機器人及關鍵技術在工業制造、家政服務、教育娛樂、講解導引、民爆生產、智慧安防、智慧物流等典型場景的應用示范和推廣。探索建立新型租賃服務平臺,鼓勵發展智能云服務等新型商業模式,降低應用門檻和使用成本,幫助安全適用的產品走向千家萬戶。
(十二)加強優質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引育。精準制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招商圖譜,圍繞智能算力、大模型、應用賦能、機器人系統開發、仿生感知與認知、生機電融合等全產業鏈領域,大力引育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擁有自主核心技術、高成長型的新勢力企業,按照“以投代補”原則進行支持培育。加快培育具有產業鏈控制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對首次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隱形冠軍”企業,按有關政策給予獎勵。針對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重點項目、國內外一流的頂尖團隊招引,可通過“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特殊政策支持。
(十三)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依托中山軟件園、留創園等載體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孵化器和產業集聚區,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中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給予租金優惠、創業補貼等,并提供算力、模型、語料、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服務。鼓勵產業園區進行5G+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中心、萬兆網絡、物聯網等新基建建設或升級改造,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對經評定的人工智能示范、標桿園區給予獎勵。
四、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十四)引育人工智能領域人才。鼓勵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在中山創新創業,對經評審認定具有重大技術能力的核心團隊,給予資金等要素支持。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引薦引進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對成功引薦引進的給予社會化引才資助。對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提供事業平臺、科研經費、團隊支持和生活保障一攬子“政策包”支持。聯合中山本土及周邊地市的高等院校建設人工智能實訓基地,培育一批小模型使用、數據采集和標注等高技能人才。成立中山市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匯集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深厚研究功底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對本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指導,論證和評估本市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規劃、重要政策、重大舉措和重大專項的組織實施,組織開展人工智能戰略問題研究和重大決策咨詢,持續擴大中山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中的城市影響力。
(十五)鼓勵行業交流。高標準建設中山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整合產業資源,推動中山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各行業協會成立相應的人工智能分會,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應用的推廣宣傳。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協會舉辦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論壇、展會、賽事、學術論壇等活動,引進國際性、全國性的重要論壇、峰會、賽事落戶中山的,給予一定財政資金補貼。鼓勵企業、高校院所、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舉辦人工智能創新大賽等賽會活動,加大對賽事主辦方、獲獎項目、獲獎選手的政策支持力度。
(十六)拓寬多元化投融資服務。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匯聚多元資本構建人工智能基金投資生態,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探索投補聯動、投貸聯動等支持機制,打造陪同企業成長的耐心資本。對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企業給予貸款貼息、擔保費資助、科技保險資助、知識產權融資貼息等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為人工智能企業和傳統行業企業智能化應用項目提供低利率貸款。
(十七)加強人工智能安全與風險治理。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鼓勵發展創新,對人工智能研發及應用采取包容審慎態度。同時嚴守安全底線,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合法權益的風險及時采取措施。指導企業開展大模型備案,監督指導企業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意識形態、科技倫理、個人信息保護等主體責任,建立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風險的應對機制。
本政策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執行過程中,如與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有關規定沖突的,以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有關規定為準。
附件:中山市人工智能賦能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批)
附件
中山市人工智能賦能場景機會清單(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