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皓東(1867—1895) ,名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與孫中山自幼交好,曾為村塾同學。1883年同孫將村中北極廟神像損毀,為鄉人所不容,與孫離鄉赴香港,并同在香港受洗入基督教。1884年到上海入電報學堂,畢業后在電報局任職?;剜l或因事路過香港時常與“四大寇”聚會,相與抨擊清朝政府的腐敗,探求改造中國的方法。1890年由滬返粵,與孫連日討論,確定了“排滿革命”的宗旨。
1893年與尤列等合資在順德創辦興利蠶子公司,以改良蠶種相號召,孫為該公司書寫“興創自我,利歸于農”之對聯。參加在廣州南園廣雅抗風軒議組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的團體的會議。1894年陪同孫到天津上書李鴻章未達,考察北京、武漢等地形勢。次年2月協助孫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在討論起義計劃時提出以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被采納。稍后與孫等赴廣州設立興中會秘密機關,聯絡防營、會黨。10月26日得知起義計劃泄露的消息后即走避,后想及秘密機關內尚有名冊,乃返回燒毀,旋被捕。獄中堅貞不屈,直承反清革命不諱,痛斥清廷的腐敗與暴政,在供詞末尾寫道:“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殺,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歿,九世含冤,異人歸楚,吾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1月7日慷慨就義。被孫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犧牲者之第一人”。身后尸骨無從尋找,親屬將其牙齒兩枚及衣冠葬翠亨村北犁頭山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