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自1996年5月榮獲建設部授予第三批“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后,繼續把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來抓,與時俱進地提出了“鞏固發展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努力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更高目標。
當然中山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依山帶水形成了山-城-河-海的山水城市構架。與多組團、多片區的城市總體格局相適應,市域城市生態綠化系統規劃的總體架構是:在市域范圍構筑“一環、兩核、三廊、多楔”完善的生態框架。其中,“一環”:中心城區環城綠帶,指由五桂山、小欖水道、西江等自然山體、河流水域、基本農田等要素形成的環狀綠地。
“兩核”:五桂山生態保護區、阜沙周邊由水道(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農田圍合形成的生態區域。
“三廊”:沿西江、洪奇瀝水道、雞鴉水道和橫門水道構成的河流生態廊道。
“多楔”指由各組團之間規劃建設的隔離綠帶,組團內部沿河流兩岸規劃的帶狀綠地,以及各組團外圍沿珠江口和西江兩岸的帶狀綠地,形成向城鎮建設密集區滲透的8個楔狀生態綠帶。包括:沿規劃小欖快線和江中高速兩側、廣珠西線、阜沙-黃圃農田、東區與火炬區之間沿京珠高速兩側、南朗與火炬區之間自然山體、主城區西部沿通往江門的公路兩側、沿海鐵路和沿海高速公路兩側、南朗-神灣-斗門公路兩側形成的帶狀楔形綠地。
對于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則是形成“一核一環多廊多點”結構。
中山城市形象及景觀特色為:山城水鄉的自然環境;南洋風格的歷史風貌;環境優美的亞熱帶風光;名人效應的偉人故里,是“山、水、城、人”等景觀要素的共融。
中山市優美的綠化環境成為中山城市形象的物質載體,褒顯城市魅力。它“城中有園、園中有城”,景觀優美、環境良好,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公園。其園林文化,是人類文明和文化藝術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園林城市不僅體現在城市環境園林化等外在形象上,而且體現在城市居民道德素養等內在精神上,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