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安分局和西苑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走失1年多的廣西籍精神病患者黃某與家人團聚,結束1年多的流浪生活。目前,黃某已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了廣西老家,并在醫院進行治療。據了解,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南方電網供電局巡查時發現一名流浪人員黃某。經與黃某交談,初步判斷其患有輕度精神疾病,工作人員根據黃某提供的身份證立即與當地殘聯聯系,核實信息。最終在街道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讓黃某找到了親人。黃某的家人對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萬分感謝。
近年來,街道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充分發揮部門聯動作用,穩步推進流浪乞討人員、露宿街頭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管理,提高了救助隊伍的服務專業性。在各部門、各界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動下,基本生活保障、街面巡查、救助尋親、勸導返鄉等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街道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及露宿街頭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建立健全機制 壓實聯席部門責任
轉變過去“重救助、輕尋親”的做法,以多聯動、救助尋親齊開展為目標,動員社區以及社工機構、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人士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采用“街道-社區-社工站”三級救助網絡,組織流動救助小分隊常態化多密度對主次干道、公園廣場、市場周邊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壓實流浪乞討人員網格化管理責任,對巡查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建檔建冊,確保救助記錄可追溯。通過公安機關人臉識別系統核實流浪乞討人員身份,進而與當地戶籍地聯系,積極開展尋親和送返老家工作。今年,街道共幫助8名流浪乞討人員尋親和送返回家。
社會力量參與 創新救助服務模式
為進一步提高救助服務水平,街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到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工作,有效延伸救助鏈條,提升救助服務效果。同時,所屬社區第一時間派員趕赴現場核實情況,了解流浪乞討人員的困難需求,提供必要的飲食、御寒物資,對疑難對象向上級民政部門匯報請求協助。據介紹,自2018年以來,街道共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人員3名,累計服務448人次,為精準開展救助管理服務積累了經驗。
兜底服務升級 精準高效織牢保障網
街道提前謀劃、多方籌資、購置冬季御寒衣被、棉帽棉襪,飲用水、干糧、口罩等救助物資和防疫物資,做到有備無患。滿足流浪人員的物資需求,并啟動全天候救助預案,以確保滿足街頭流動救助服務需求。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項人民群眾密切關注的民生兜底保障工程,工作效果也直接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下一步,街道將繼續加強對轄區流浪乞討人員巡查力度,建立聯絡員和長效聯系機制,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同時鏈接社會資源給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幫助,讓他們通過救助走出困境,切實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