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支持下,西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及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新型專業鎮等一系列決策部署,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為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落腳點,嚴格依法理財、深化財政改革、強化收支管理,全區預算執行情況平穩,現將西區2015年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財政收支完成情況
(一)財政收入執行情況。2015年,全區總收入90,891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699萬元,完成預算120.8%,同比增加14,958萬元,增幅27.8%。其中:稅收分成收入49,692萬元,非稅收入19,007萬元。
2.上級補助收入6,741萬元,完成預算764.3%,同比增加4,850萬元,增幅256.5%。主要是:一是上級部門改變了支付補助資金的下撥方式,通過直接支付方式撥付至鎮區財政專戶;二是加大對民辦教育發展等專項資金的投入,以及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
3.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含上級補助收入)3,322萬元,完成預算24.8%,同比減少4,429萬元,降幅57.1%。
4.按有關規定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909萬元。
5.調入資金3,220萬元。根據財政部關于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的相關要求,我區將以前年度地方教育附加結余1,460萬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結余1,760萬元,由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
(二)財政支出完成情況。2015年,全區總支出79,85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006萬元,完成預算94.8%,同比增加10,900萬元,增幅21.8%;基金預算支出3,794萬元,完成預算47.5%,同比減少9,149萬元,降幅70.7%,主要是由于未按進度完成基金收入,將原在年初預算基金安排的道路建設支出轉在一般公共預算列支;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837萬元,調出資金3,22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具體情況如下: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300萬元,完成預算91.4%,同比增加292萬元,增幅4.9%。
2.公共安全支出8,811萬元,完成預算94%,同比增加1,705萬元,增幅24%,主要是民警調資及新增平安出租屋視頻門禁系統建設經費。
3.教育支出12,234萬元,完成預算108.8%,同比增加4,039萬元,增幅49.3%,主要是:加大對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的投入,教師調資及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
4.科學技術支出2,664萬元,完成預算179%,同比增加1,318萬元,增幅97.9%,主要是:市直部門對企業補助資金,改變支付方式,通過直接支付方式撥付至鎮區財政專戶。
5.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091萬元,完成預算120.8%,同比增加340萬元,增幅45.3%,主要是:新增體育休閑公園管理經費,加大了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農村文化建設等投入。
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172萬元,完成預算92.4%,同比增加1,252萬元,增幅42.9%,主要是:加大促進就業專項資金、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及對社工服務工作的投入。
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991萬元,完成預算99.9%,同比增加277萬元,增幅2.6%。
8.節能環保支出425萬元,完成預算120.7%,同比增加322萬元,增幅312.6%,主要是:根據《中山市2015年度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籌集方案》,支付生態補償資金及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資金的投入。
9.城鄉社區支出11,328萬元,完成預算85.5%,同比增加2,002萬元,增幅21.5%,主要是:未按進度完成基金收入,將原在基金安排的道路建設支出轉在一般公共預算列支。
10.農林水支出1,254萬元,完成預算104.2%,同比增加55萬元,增幅4.6%。
11.交通運輸支出167萬元,完成預算293%,同比增加132萬元,增幅377.1%,主要是:加大對鎮區危橋改造的投入。
12.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19萬元,完成預算98.5%,同比增加17萬元,增幅2.4%。
13.金融支出400萬元,主要是:市撥促進小微企業上規模專項資金,補助新三板掛牌企業。
14.其他支出450萬元,完成預算37.3%,同比減少1,235萬元,降幅73.3%,主要是2014年支付隆昌征地補償款等。
2015年匯總全區各單位(部門)及社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總額429萬元,同比減少3萬元,降幅0.8%;其中各分項數額為:公務接待費財政撥款額137萬元,同比減少19萬元,降幅11.9%;公務用車費財政撥款額268萬元,同比減少3萬元,降幅1%,其中:車輛運行維護費用財政撥款額237萬元,同比減少2萬元,降幅0.8%;車輛購置費用財政撥款額31萬元,同比減少1萬元,降幅2.7%;因公出國(境)經費財政撥款額24萬元,同比增加18萬元,增幅281.4%,主要原因:全面啟動國際交流合作,出訪英國博爾頓市增進交流合作,雙方簽署文化教育及舊城改造合作備忘錄,開創西區國際化發展新局面。
我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在開展公務活動中,堅持勤儉節約原則,嚴格預算管理。主動在西區政府網站公開財政總決算、“三公”經費總決算信息,并指導監督區各單位(部門)及社區做好“三公”經費公開工作。構建上下聯動、齊抓共管、責任明確、措施有力的規范和控制“三公”經費管理長效機制。
(三)政府債務情況。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區沒有政府債務情況。
二、預算平衡和結余情況
2015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699萬元,加上級補助收入6,741萬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及調入資金12,129萬元,再加上年結余58,102萬元,合計145,671萬元;減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006萬元,并按有關要求計提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837萬元后,年終結余72,828萬元。
2015年全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含上級補助收入)3,322萬元,上年結轉4,688萬元,減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794萬元、調出資金3,220萬元后,結轉下年996萬元。
三、預備費使用及預算調整情況
(一)預備費使用情況。2015年區本級安排預備費2170萬元,由于在全年預算執行中未出現自然災害救災及其他特殊支出,沒有使用預備費。
(二)預算調整情況2015年,我區根據新預算法及盤活存量資金預算管理等有關規定進行預算調整,其中:通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1,214萬元,統籌用于全區城市建設等項目支出;將以前年度地方教育附加結余1,460萬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結余1,760萬元等,合共3,220萬元由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為一般公共預算。
四、重點收支完成情況及效益
2015年,我區為完成全年財政預算目標,積極應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進一步落實支持經濟發展的措施,狠抓重點項目的建設,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有力拉動全區經濟的發展,實現GDP增長9.6%、稅收增長14.2%。著重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組織收入,力保收支平衡。2015年,受經濟下行、地方稅收增長放緩,特別是土地出讓受控規等客觀因素影響,要完成年初財政預算收入面臨巨大壓力,土地出讓金收入缺口1.1億元。對此,我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與稅務、非稅執收部門的銜接配合,做好稅收、非稅收入的落實工作。一是全方位掌握稅源信息,挖掘財源增長點,將潛在財源轉化為實在收入;二是加強對非稅收入執收單位收入預算執行情況通報,強化預算單位為預算執行主體的責任意識,確保及時入庫,增強財政統籌能力。2015年,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9億元,增長27.8%,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1.2億元,有效彌補財政收支缺口,為我區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財力保障。
(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服務經濟社會建設。
一是創新驅動成效明顯。調整2,000萬元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的扶持方向,出臺促進中小微企業和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貸款貼息、研發補助、技改支持等方面給予大力幫扶,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安排200萬元科技創新獎勵資金和200萬元技改扶持資金。同時,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安排500萬元,為重點中小微企業向銀行貸款提供增信并對所產生的風險損失進行補償。2015年我區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2%,居全市前列。促使5家企業成功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培育50家高成長性中小微企業實現高效益、高增值、快速發展,增強全區經濟發展后勁。
二是重點項目取得突破。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的理念,重點支持培育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稅收貢獻大的領軍型企業,推進好來化工、世宇實業、朗科包裝、盛派等項目建設。與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簽訂協議,共建“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中山)示范園”。與華潤置地正式簽署《中山市西區舊城改造項目(馬山片區)之投資合作協議》,攻堅克難取得國家開發銀行項目開發貸款支持,馬山片區舊城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解決涉及2,846戶馬山片區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對改善居民城鎮居住條件、加速推動西區現代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2015年全區現有重點建設項目55個,總投資341億元,9個項目被確定為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數量居全市第2。
(三)突出民生改善,加快增進人民福祉。
一是繼續為居民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從2015年開始,我區每年增加安排2,000萬元,實施沙朗片區幸福提升工程,分步對該片區道路、水浸黑點及內街路燈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爭取在2020年實現沙朗片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投入904萬元,建成(改造)三條道路,總長1,931米,群眾出行環境進一步改善。投入1,015萬元,改造農路農橋、環境綜合整治、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和鄉村景觀改造。其中,4條農路、3條農橋已竣工通車。完成3項綠化改造工程,全區綠化面積63公頃,綠化率36%。
二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2015年教育經費投入12,234萬元,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100%學校達到省義務教育標準化要求,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均衡化鎮區的驗收。不斷加大基礎教育設施投入力度,推進劍橋郡配套學校設施建設,增加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市率先啟動中小學生體質和健康監測工作,完成全區11所中小學校共14,330名學生的體質和健康監測及數據錄入和整理。
三是全面推進平安建設。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在社區、校園等建立健全防范嚴密、控制有力、全方位覆蓋的社會治安防控網。投入130萬元安裝出租屋信息化門禁視頻系統。投入441萬元,進行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形成覆蓋全區的視頻監控“天網”,投入300萬元,建設安全樓門禁系統近四百套,惠及居民5,000戶。
四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2015年社會保障和就業經費支出4,172萬元,完成長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沙朗社工綜合服務中心及“有機”康復園建設;實施危房改造補助政策,對達到D級的173間危房改造實施補助;全面實施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公益活動,覆蓋轄區近6,000名戶籍居民。
五是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2015年醫療衛生經費支出10,991萬元,探索和鞏固全市首家醫聯體的運作模式。投入500萬元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設施設備建設,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六是全面深化全民修身行動。2015年文化教育與傳媒經費支出1,091萬元,開啟新常態下修身“新路徑”,構建廣東省首個全媒體修身平臺,舉辦首個鎮區牽頭的公益文化節,打造出“岐江善流”公益品牌。成功舉辦第五屆醉龍文化節,“尚德、自強、創新、至善”的西區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
(四)深化財政改革,加強財政資金管理。一是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著力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科學性和準確性,妥善處理好部門需求與財政供給的矛盾。二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三公”及會議費支出對比2014年預算壓減30%,將財政資金投向重點民生領域。三是強化對財政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規范項目資金的支付程序和方式,嚴格執行工程招投標和政府采購程序以及中標后的監督管理,開展財政性資金投資建設項目預(結)算審計監督,確保資金運行安全、使用規范,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五、本區預算超收安排支出情況
2015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安排56,862萬元,實際完成68,699萬元,超收11,837萬元,按照新預算法有關規定,全部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015年,我區較好地完成了全年財政預算收支計劃,整體收支情況良好,但受各種減收增支因素的影響,我區仍面臨巨大的財政收支壓力:一方面受經濟下行壓力、結構性減稅及營改增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放緩;另一方面需要保障、配套的事項越來越多,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的支出壓力明顯加大。我區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和困難,采取積極措施合理增收節支,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提高預決算管理水平,認清形勢,銳意進取,為促進全區又好又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專此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