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車,將打通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主動脈。人才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地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環。三鄉鎮搶抓這一重大機遇,圍繞深中人才一體化,在人才服務、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人才交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向全球高端人才拋出橄欖枝,加快推進“產城人”融合。 拓寬渠道 讓人才“引得來” 深中通道通車在即,三鄉如何抓招才工作?如何推動深中人才資源融合?三鄉鎮建立“1+15+N”黨管人才工作機制,成立人才招引工作專班,形成鎮“一把手”帶頭抓“第一資源”,15個部門多領域同步發力,全球引才顧問和人才運營官廣泛引才的工作格局,全力做好專項引才工作。 在三鄉鎮黨群服務中心,三鄉鎮設置中山國際人才港三鄉服務中心,將黨務、政務、人才服務深度融合,在人才入戶、出入境辦證等10多項服務中為人才開通綠色通道,打造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 三鄉鎮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舉,采取“走訪對接”“送崗進?!薄皰炀W招聘”等方式,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艦隊產業”引進重點技術人才。 多方聯動 讓人才“育得出” 企業落戶三鄉,項目落戶三鄉,如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提供人才支持。三鄉鎮構建政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密切聯系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旅游大學等澳門高校,建立粵港澳青年人才輸送、聯合培養機制,為鎮內企業引進高端人才提供便利。與澳門旅游大學共建中山(三鄉)人才工作站,在雍陌村成立“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博士生社會實踐基地”,為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廣闊舞臺。在中山溫泉賓館掛牌成立中山人才研修基地,打造粵港澳青年人才研學驛站與研修路線,為人才提供深入了解國情的研修平臺。 在人才培養方面,三鄉鎮深化產教融合。高站位、高標準、高水平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共建中山醫院,開展中醫藥領域重點科研項目研究,為醫療衛生領域人才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平臺。 三鄉鎮還建成人力資源服務和人才培訓中心,推動公共就業服務覆蓋基層一線,努力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 三鄉鎮還與7家學校達成校企合作,推廣新型學徒制,以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等模式,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建成廣東省李曉榮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生態,搭建職業技能培訓平臺。2023年以來,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近2000人,新增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近1600人,新增技能人才5310人。 產才融合 讓人才“用得好” 深中通道“通車”不是目的,“融合”才是關鍵。在“融合”過程中,三鄉鎮把人才“融合”放在重要位置。完善“產業+人才+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機制,推廣“產業+人才”“平臺+人才”“項目+人才”等多種人才發展模式,圍繞半導體等特色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在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等領域建設41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整合用好翰華“銦錫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山中心”、和勝“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科創平臺載體資源,為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廣闊舞臺。其中,市特聘人才丁小理作為第一完成人,推動和勝股份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知名藥業公司曼秀雷敦(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在三鄉鎮扎根發展30多年,產品暢銷全球,人才來自全球各地。 暖巢惜鳳 讓人才“留得住” 讓人才“留得住”,還需要暖巢惜鳳。三鄉鎮依托《中山市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二十三條》重大利好政策,持續完善《支持用人單位加快集聚高層次人才獎勵措施》,對成功引進符合條件緊缺高層次人才的用人單位給予最高50萬元的獎勵;支持大學生回鄉自主創業,優化回鄉創業人才待遇,對成功落地的大學生回鄉入鄉創業項目給予一次性創業資助獎勵和租金補貼等。 三鄉鎮因地制宜、多點分布,建設交通便利、生活便捷的高品質人才住房。2023年,三鄉鎮修訂完善《三鄉鎮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計劃2026年在全鎮多點選址配齊100套人才公寓。其中悅和亭小區人才公寓選址于坦洲快線、城桂路旁邊,背靠全市十大主題產業園區中山半導體產業園;云山匯景小區人才公寓選址于105國道、廣珠西線高速旁邊,背靠白石美妝產業園、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周邊交通便利、科創企業環繞、毗鄰繁華商圈,同時公寓內部精簡裝修、精配家電、家具,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即可申請,實現拎包入住。 2023年以來,三鄉鎮發放本科生落戶津貼108萬元,發放創業補貼、省級技能晉升補貼超655萬元,專人專崗協助近1000人次辦理人才職稱認定評審,為80余名高層次人才和青年人才提供過渡性安居保障。
一橋飛架兩岸變通途,深中攜手灣區譜新篇。深中通道如鯤鵬展翅飛躍伶仃洋,三鄉鎮將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飽滿熱情、無比真心,歡迎全球人才在這里貢獻智慧、成就事業、收獲幸福!
通訊員:張雯雯 張偉琦
采 寫:尹浩
美 編:曾嘉豪
編 輯:楊韶艷 袁旺
責 編:鄧菲 羅越衡
編 審:艾立強
素材來源:三鄉鎮黨政綜合辦 三鄉鎮黨建和組織人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