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鎮位于中山市南部,毗鄰珠海澳門,面積93平方公里,是中山改革開放重要展示窗口,留下了鄧小平同志“不走回頭路”的改革開放世紀強音。三鄉鎮轄12個村委會和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25.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9.1萬人,港澳臺同胞、旅外僑胞6萬,擁有國家衛生鎮、國家生態文明示范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中國最美村鎮、新時代中國最美休閑旅游小鎮、新時代中國文旅融合創新示范鎮等多個榮譽稱號,入選“百千萬工程”首批省級典型鎮。202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13... 【查看詳情】
一、地貌。三鄉鎮地貌屬平原地帶,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個古老海灣沉積的平原,形似聚寶盆。面積93.68平方公里,東西長13.1公里,南北寬7.15公里,地勢平坦。 二、土壤。三鄉鎮主要土壤有水稻土、基水地及濱赤紅壤。鹽漬型水稻土以前隴、泉眼、鴉崗等村最多。基水地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積養殖淡水魚的村,如泉眼村、雍陌村。三鄉40多平方公里山地絕大部分是赤紅壤。 【查看詳情】
三鄉鎮位于東經113°26′,北緯22°21′,在中山市境南部,東和東南與珠海市唐家灣鎮交界,南連坦洲鎮,西接神灣鎮與板芙鎮,北與五桂山鎮接壤。三鄉鎮四面環山,中部為平地,南部偏東為沖積平原,山地面積40平方公里,總面積93.68平方公里,距市中心區20公里,105國道貫穿境內,沿公路東南行26公里達澳門。三鄉鎮境丘陵與沖積平原相間,山嶺環列。東有大尖嶺,北有馬坑山、北邊山,西有加林山,西南有... 【查看詳情】
三鄉,香山置縣前屬東莞縣文順鄉,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置縣后屬豐樂鄉谷字都。清道光初年屬谷都。光緒初年屬谷鎮。宣統二年(1910)屬五區(1930年五區改稱南鄉區,翌年復稱五區)。1951年11月屬上五區。1953年稱二區(含今神灣鎮)。1957年劃出神灣改稱三鄉鄉。1958年環城、神灣、板芙和珠海市的前山并入,稱三鄉公社。1959年析出環城、前山。1961年稱區。1963年稱公社,同時...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