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中山市南區省級產業園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南區街道人大工委11月18日組織省、市人大代表視察省級產業園建設情況。省人大代表楊喜,市人大代表、南區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謝力生,市人大代表林素巧、莫湖燕,南區街道人大辦、經濟發展和科技統計局、工改辦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南區科技產業園于2021年12月被認定為省產業園,定名為“廣東省中山南區產業園”,納入省產業園管理。視察組首先來到低溫研究院建設工地現場,認真聽取相關工作人員的情況匯報,詳細了解產業園整體規劃、項目施工進度等方面情況。
隨后,代表們來到恒美園山仔“工改”項目現場,聽取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工改”拆除整理和招商進展情況,并詢問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代表們邊看邊議,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南區街道開展“工改”、招商的新作為、新氣象,同時也對南區街道堅定不移走“小而強”發展道路的發展舉措堅定了信心,并表示將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在群眾中做好宣講員,為南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代表力量。
據悉,產業園以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圍繞中山光子科學中心和氫能氦能科技園進行開發,以電梯產業園和科技成果轉化園聯動發展。今年6月,中山先進低溫技術研究院項目正式動工,意味著中山科技創新園已進入實質施工階段。目前,中山市工業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山光子科學中心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即將陸續動工建設。未來園區將以光子、氫能、氦能為重大產業基礎,建成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于一體的高端科技園區。
省人大代表楊喜建議,希望省級產業園和“工改”項目都能加快進度,尤其是“工改”,對部分企業確實存在的難題,建議南區街道主動請求市級方面給予特事特辦,簡化和再造審批流程,化“串聯”為“并聯”,共同為工改項目“把脈問診”,尤其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也是效益。
市人大代表林素巧建議,低溫技術研究院能落地咱們南區,真是南區的福音,期望日后產業鏈輻射更廣,做到注重產業補鏈、精準招商延鏈、項目攻堅固鏈,結合產業園區優勢,推進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持續強化基礎要素保障,及時解決制約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大力引進相關配套生產企業落戶,把我們的科技產業帶向更高的領域。“工改”交出很好的成績單,這是街道領導和工改人員、企業上下同心共育共建的結果,今后要推進好招商工作,了解現有企業增資擴產需求,為企業發展籌謀劃策。
市人大代表莫湖燕建議,南區街道具有豐富的山水資源,要依托現有的岐江河、北溪河、斧頭山、文筆山等自然要素,引水入園,借山造景,打造具有高品質空間環境的產業園區。
市人大代表謝力生指出,南區堅定不移走“小而強”發展道路,目前正積極通過建平臺、落項目、騰空間、大招商、強培育,重點推進“123”工程,即1個省級產業園、2個大科學裝置、3個千畝級現代主題產業園,大力寫好產業平臺、土地空間、人才支撐三篇大文章。今后要加快產業園建設,把推進“工改”工作作為騰空間、興實業、強產業的有力抓手,加大招商宣傳力度,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帶動南區現代產業集聚區的規劃建設和項目集聚發展,全力夯實南區街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基。
南區街道人大辦
2022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