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 >

南區辦事處2018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信息來源: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區辦事處 發布日期:2018-08-17 分享:

 

      全年時間已經過半,各項工作已到了整體推進、實現目標的關鍵時期和攻堅階段。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對改革建設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區上下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對標“三個定位”,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謀劃推動新時代南區改革發展大局


      一是積極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提高南區首位度。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找準定位,在“三個定位”中找標桿,著眼長遠,科學謀劃南區改革開放創新,進一步強化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理念,深挖“一區一制”發展潛力,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四化聯動”,打破區域分割和城鄉差別,建立統籌城鄉發展長效機制,實現區域一體、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發揮南區在中心組團差異化發展格局中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按照中心組團統一規劃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標準,使南區經濟發展特色更加鮮明、產業聚集度顯著提高、主體功能區作用充分發揮,推動南區經濟社會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二是實施實體經濟振興工程,增強發展后勁。攻堅克難,搭建平臺,爭取更多稀缺、特有、新型的高端資源落戶南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電梯產業基地從產業集聚向產業中心轉變。主動承接深港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圍繞電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區內重點產業,集中力量攻關一批產業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現有產業提檔升級。集中力量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力爭年底實現25家企業入庫,組織申報高新企業30家以上。著眼進一步培優做強,充分發揮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新引擎、新動能作用,加速孵化器發展以及孵化面積的擴大,積極打造多層次眾創空間,力爭年底新增科技孵化器1個或科技眾創空間1家。
      三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以發展“互聯網+”新業態為抓手,引導傳統制造企業改變傳統營銷觀念,積極發展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支持制造業企業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唐盛國際商業綜合體、大信商業廣場、悅盈新城·悅創中心等優質項目為陣地,積極創建互聯網示范園區為目標,加快培育提升跨境電商、信息科技、會展、旅游、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培育一批業態先進、特色鮮明、支撐帶動有力的服務業群。促進阿里巴巴華南大區輕創項目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創業孵化服務體系的示范模式,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一是大力促進鄉村發展振興。統籌沙涌、恒美、竹秀園、渡頭等歷史村落的發展規劃,分步驟按節點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北臺村國家4A級景區詹園、省級農業公園旭景農業示范園為重點,整合中國美麗鄉村曹邊村現有的歷史人文景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生態游,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深挖“四大百貨”粵商文化精髓和華僑精神瑰寶,改造升級馬公紀念堂、沛勛堂等區內著名景點,并對歷史文化街區、古舊僑房等實施保護性開發,讓豐富的歷史人文景點“串珠成鏈”,帶動本土旅游業、商業迅速發展,打造“文化帶動旅游,旅游帶動商業,商業促進文化產業”的閉合產業鏈,盡快形成特色突出、文化深厚、資源豐富的全域旅游示范區。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在活化改造的同時保留建筑風貌、留住鄉土味道。
      二是積極優化空間布局。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實現城市面貌有機更新。持續推進沙涌、曹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配合上級開展中心組團景觀與綠地系統規劃等項目編制,著手編制南區第二工業區、南區市場、園山仔工業區“三舊”改造規劃。推進沿江路、河浦6號路、馬石路、煙草項目24米規劃道路、涌橫路延長線等市屬工程建設,開展成業路、茶亭路二期、恒和街、悅來南路升級改造工程。按計劃推進大南路南區段工程、竹秀園小學遷建工程及馬嶺小學裝修工程。繼續抓好水利工程建設,完成曹邊龍井環排洪渠整治工程等項目。
      三是積極推進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因地制宜建設覆蓋城鄉、均衡布局的城市公園體系。以現有的樹木園、金鐘湖公園、北臺森林公園、良都文化公園等為基礎,規劃建設體育公園、中環路休閑公園等5家生態公園和主題公園,把南區綠地資源和歷史文化以公園形式保護下來。打造馬嶺茶亭公園、樟樹林公園、北臺公園、長坑尾公園等9個村級公園,完善農村公共場所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以三級公園體系助力南區山水城市建設,努力為廣大市民打造寬敞、無障礙、全天候的健身鍛煉和公共活動空間,提供優質的公共生態產品,力爭把南區建設成公園城市示范區。

      三、堅持以人為本,加快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


      一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教育“三提升”工程。積極推動與華南師范大學開展合作,依托高校的教研力量和人才培養優勢,破解南區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基礎教育發展。加大教學科研經費投入,實施“強師計劃”,組織交流培訓,讓教師多“走出去”“學進來”。大力發展特色教育,“一校一品”,提升教學質量。針對均衡區整改落實專項檢查提出的薄弱環節,落實整改工作,力爭所有指標達到省市標準要求。
      二是實施文化產業振興。依托省級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的產業輻射、精英團隊、運營管理等優勢資源,為南區文化產業發展定位導航、明確路徑、提供扶持,助力文化振興。力爭將南區良都方志館建設成為集地情展示、方志文化展示和方志收藏為一體的公共文化設施。積極利用南區祠堂遍布鄉村的特點,開展先進文化進祠堂活動,建成一批集學教、禮儀、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祠堂。依托智能圖書館、公益圖書館等文化陣地,以“圖書館”為立足點、以“閱讀”為發力點,將書香良都閱讀推廣與社會生活、閱讀刊物的研究、文筆山讀書會活動等相結合,以促進閱讀推廣活動深入、持續開展。強化本土文藝創作,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增強南區文化自信。
      三是全面加強社會保障。整改民政民生資金專項整治工作發現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確保民政民生資金使用到位。制定出臺《中山市南區臨時救助實施方案》和《中山市南區困難居民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實施方案》,靶向救助,精準扶貧。繼續做好低保家庭等四類重點對象“雙老”“單親”“未成年人”“重疾病患者”核查走訪,做好殘疾人康復、就業、維權、扶助等各項日常工作。加快建設城南、北溪社區居家養老中心(長者飯堂),銜接做好南區頤老院新中標運營單位進駐管理工作。完善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倉庫,新增馬嶺救災物資儲備點。制定《中山市南區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全流程管理技術支持項目實施方案》,推進兜底性社工服務高質量發展。妥善推進良都社區服務中心的遷建工程,夯實社區基層建設。


      四、強化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會治理示范區


      一是完善社會治理的全民參與機制。積極探索具有網格化立體化防控特點的“一攬子”社會治理方式,努力實現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綜治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新格局。要堅持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治理,推廣城南社區“匯豐社區伙伴計劃四期---城南社區基金項目”的經驗做法,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治理架構,最大限度發動社會組織、村(居)民、外來人員參與社區自治,實行大家的事大家辦,構建新時代的“熟人社會”,打造以鄰為善、守望相助的社區生活共同體。圍繞鄉村振興、建設美麗南區主題,開展“美在良都,黨群齊獻智”金點子征集大賽,激勵基層黨組織、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加強村容村貌整治、生態環境保護、鄉村公益事業發展、鄉村文化振興、鄉風文化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二是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認真做好國務院大督查迎檢工作,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和整改落實工作,推動各項任務有效落實,確保把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政策措施的情況全面、準確、客觀地體現出來。對貫徹落實中重大政策不到位、重大工程項目嚴重滯后,發現的典型問題或群眾反映的典型問題線索經查證屬實的,要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追責問責。加大行政服務中心軟件建設,認真推行政務服務“五辦”改革,優化“五辦”事項流程,逐項簡化辦事指南,全面提升人民群眾辦事便利度。進一步明確職責、細化標準、強化考核,建立常態化機制,既重建設,更重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營造更加干凈、整齊、平安、優美的環境。以治理市容環境、清拆違法建設、減排污染物總量、制止違法排污、維護交通運輸秩序、整治娛樂場所、安全隱患排查等為載體,完成各項督查和整治任務,高效處理信訪投訴,加大教育宣傳力度,打好綜合執法組合拳。
      三是全面推進平安南區建設。落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深挖線索,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并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契機,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鞏固大調解工作格局,通過整合區、社區、企業及專業性的調解組織資源,健全調解信息網絡,充實人民調解員隊伍。完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推進綜治中心的綜治信息系統與成員單位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努力把南區建設成為全市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鎮區之一。
      四是加強城市風險點、危險源的管控。繼續做好中央督察“回頭看”整改、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嚴把項目審批關,嚴格環保準入制度,對建設項目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核制度,依法高效做好各項行政許可審批工作。對排查出的城市風險點、危險源實行差異化、精準化動態監管,依據風險等級的增加逐步加大執法檢查頻次和力度。鞏固食品安全創建成果,建立健全長效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機制,全力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加強防汛防臺抗旱、動植物防疫工作。

      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南區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推動各級黨組織落實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增強踐行“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要求和“三個定位”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整改作為重要抓手,扎實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黨工委要率先垂范、帶頭整改,各部門、社區要各司其職、主動擔當,齊抓共管、上下聯動推動整改落實工作。把抓好整改落實工作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與貫徹落實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部署,與推動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做到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二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以扎實開展基層正風反腐三年行動工作為契機,認真開展黨章黨規黨紀宣傳教育,開展富有南區特色的廉政文化活動,充分汲取家規家風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強化廣大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廉政意識和法紀意識,追求理想信念的“高線”,堅守黨規黨紀的“底線”,增強“不想腐”的自覺。轉變監督方式。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咬耳扯袖”和“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在南區形成防患于未然的政治氛圍。繼續深入開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違紀違法線索集中排查,保持高壓態勢,狠抓案件查辦和執紀問責,堅決懲治違法違紀行為。加大審計問題線索排查力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的監督檢查。
      三是促進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全面提升。落實省委“三年行動計劃”和市委“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進一步理順社區二級黨委工作職責,強化社區黨委在各基層組織和各方力量的全面領導。構建社區“大黨委”格局,完善社區黨委兼職委員制度、社區黨群聯席會議制度,促進各領域黨組織共駐共建共融。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契機,堅持問題導向,制定整頓方案,堅持分類指導,做到一(村)社區一策,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促進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全面提升。
      四是從嚴從實推進干部隊伍建設。通過制定出臺《南區干部員工績效考評獎勵實施方案(試行)》,修訂《南區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中層干部輪崗制度,建立健全優秀年輕干部培養機制等一系列舉措,科學制定考核指標,注重考評結果與干部選拔重用、干部素質提升的有機結合,實現干部評價與績效考核工作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充分發揮“頭雁”效應,領導干部帶頭履職盡責,帶頭擔當作為,帶頭承擔責任,帶動全區人民煥發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嘉祥县| 维西| 莲花县| 克拉玛依市| 会东县| 梅州市| 林州市| 绥阳县| 靖远县| 安西县| 大冶市| 福安市| 南部县| 耒阳市| 新源县| 新化县| 云龙县| 凉城县| 宣威市| 阳信县| 青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雅安市| 华安县| 凤台县| 郑州市| 承德县| 简阳市| 平阳县| 通渭县| 新余市| 泸溪县| 大化| 四子王旗| 赫章县| 祁东县| 海阳市| 历史| 安徽省|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