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所在位置: 政務公開 > 規范性文件

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流通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信息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13年01月23日


火炬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穩健增長,加快建立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39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現代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粵府〔2012〕138號)等文件精神,現就加快我市現代流通業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和美家園的核心任務,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服務生產發展、促進居民消費和方便群眾生活為重點,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與加強政府引導相結合、促進發展與加強規范相結合、扶優扶強與帶動幫扶中小企業相結合,大力實施十項重點工程,切實推進流通業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形成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多流融合發展格局。
  (二)主要目標。通過5-10年時間,基本建成城鄉一體、安全高效、競爭有序的現代流通體系。流通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實現從分散向集約轉變、從傳統向現代轉變、從生產向生產服務轉變,更好地促進我市產業轉型升級、消費升級和城市轉型。流通領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效果顯著,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明顯降低,流通主體競爭力明顯增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廣泛應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等成為主要流通方式,電子商務普及應用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一批知名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交易平臺和電子商務基地,建成一批設備先進、功能完備、交易規范的商品集散地,培育出1-2個輻射全球的國際采購分銷中心,打造一批網絡覆蓋面廣、主營業務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流通企業。
  二、核心任務
  大力實施十項重點工程,促進現代流通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實施中山美居工程。著力打造“中山美居”區域品牌和原產地證明商標,整合裝飾材料、家居用品、家具、燈飾、家電、五金制品、服裝服飾等優勢傳統家居產業資源。建設“中山美居”體驗中心,強化家居設計、購買咨詢與裝修服務,采用“設計+體驗+交易”方式,倡導美居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大力發展以“中山美居”為核心的幸福導向型產業,推動燈飾照明向新光源、家用電器向智能家電、五金鎖具向智能安防、紡織服裝向時尚設計轉變。
  (二)實施電子商務工程。積極參加全省統一組織的“廣貨網上行”活動,努力推薦我市優秀電商平臺、網上商城、網店和企業申報“十百千萬”工程,大力開展“中山貨網上行”活動。積極發展網上交易市場(B2B、C2C)、網上商店(B2C)、網上商務(B2B)等多種電子商務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改造供應鏈流程、中小企業利用第三方平臺拓展市場。鼓勵生產制造企業網絡直銷(M2C)、商貿和外貿企業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O2O)發展。加快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網絡團購業務和網上會展。支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網上超市。深化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融合,重點在家電、燈飾、家具、服裝、五金等優勢傳統產業領域發展壯大一批專業性交易平臺,大力推進大型制造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支持建設一批標桿電子商務平臺,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電子商務企業和品牌。規劃建設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區,引導專業電子商務企業集群發展。加快電子認證體系、在線支付體系、信用服務體系和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建設,完善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力爭把我市打造成為廣東省電子商務強市。
  (三)實施食品溯源工程。以建設“北斗城市”應用示范工程為契機,大力推進物聯網和北斗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的合作,以肉菜溯源為切入點,建設一批食品溯源等緊扣民生的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支持龍頭企業開展食品溯源信息技術應用。加快食品溯源信息平臺建設,提高食品鏈透明度,縮短交易鏈條,提高食品特別是農產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性。鼓勵企業探索開發食品溯源技術,降低食品溯源交易成本,為食品溯源提供產業支持。
  (四)實施會展資源整合工程。大力整合會展資源,依托中山博覽中心、廣東燈飾國際采購中心、火炬國際會展中心打造全市會展集聚平臺。探索“基地+會展+體驗+交易”的提升發展模式,加強會展與實體經濟融合。支持廣東燈飾國際采購中心依托燈飾優勢傳統產業,采用實體與虛擬相結合方式,建設集產品展示、交易、設計、品牌營銷、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專業化采購中心。鼓勵中山博覽中心推行“會展+體驗+交易”的經營模式,打造成為集品牌推廣、營銷采購、設計研發、消費體驗、辦公總部等于一體的創意展示平臺和總部基地。
  (五)實施物流配送進社區工程。將大型貨場、特色商業街、重點購物場所、物流配送中心、專業市場、會展設施等作為流通基礎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研究制定社區物流發展規劃,促進社區物流加快發展。堅持政府引導、協會協調、企業經營、市場化運作原則,開展以社區為單元、以家庭為結點、以生活用品為核心、以定制服務為特征的社區物流共同配送工程試點工作,建設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推進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承擔以快遞、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為基礎的社區末端物流配送以及廢舊物品回收、家政服務、機票代訂等社會服務,優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網絡。鼓勵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整合社區信息資源,運用物聯網、可視化貨物跟蹤、移動互聯網等先進信息和數字技術,建設數字社區,打造方便快捷的“一刻鐘便民服務圈”。
  (六)實施物流信息資源整合工程。將信息化建設作為發展現代流通業的戰略任務,加強規劃引導,推動物聯網、物流網、信息網與現代流通業有機融合。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完善信息發布、信息查詢和綜合服務等功能,實現物流資源信息共享。引導物流企業采用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流與物流協同統一,并與全市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接。鼓勵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廣泛采用標準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包裝設施以及條形碼、信息交換、智能標簽、無線射頻(RFID)、全球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全面提高物流服務信息化水平。積極發展物流信息服務業,鼓勵專業化的物流信息服務企業提供具有行業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務。
  (七)實施流通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加強物流業招商引資工作,大力培育、引進和發展大型流通企業。深化流通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進企業組織形式創新,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引導大型流通企業進一步明晰發展理念和定位,加快培育一批有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鼓勵中小型流通企業進行資產營運、兼并重組、產業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認定一批主業突出、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競爭力強的連鎖經營、中高級批發市場、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會展等現代流通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其做強做大。到2015年,我市有5家以上流通企業進入省流通龍頭企業行列。
  (八)實施流通市場提升工程。鼓勵具備條件的集貿市場、專業市場推廣應用多用戶稅控開票機,實施集中管理、分戶開票。支持行業協會及物流龍頭企業以物流信息服務和在線交易支持為基礎,發展物流電子商務和物流協同運營服務。充分發揮保稅物流中心樞紐作用,進一步整合現有物流園區,優化物流市場布局,促進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發展。鼓勵在各類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建設集倉儲配送、車輛調度、信息交易、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園區。
  (九)實施流通金融工程。支持具備條件的流通企業和產業集群流通市場開展資本運作,通過整體上市或區域品牌上市等多渠道募集資金做強做大。鼓勵銀行、擔保機構、保險公司、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及物流金融,以倉單質押、動產質押、保兌倉以及開證監管等方式,促進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統一。鼓勵流通企業上市,重點推進列入國家、省、市龍頭企業的流通企業改制上市,支持企業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加快發展。積極支持優質流通企業進入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加快入庫企業的培育、改制和發行申報。鼓勵上市公司開展資本運作,實現上市資源優化整合,著力培育一批龍頭上市公司。
  (十)實施經貿合作工程。依托“中山美居”區域品牌和龍頭企業,探索與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地區建設戰略性經貿合作平臺,構建中山產品全國銷售網絡。支持企業收購兼并有銷售渠道和品牌的外地企業,在重點市場設立銷售子公司、產品分撥中心和售后服務體系,加快開拓外地市場步伐。鼓勵本土連鎖經營企業“走出去”發展。采用政府引導、協會牽頭、抱團發展的模式,引導企業組團擴張性轉移,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將流通業確定為我市“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產業,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扶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現代流通業發展各項扶持政策。編制《中山市現代流通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制定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業發展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完善促進現代流通業發展政策體系。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教育、公安、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外經貿、衛生、國稅、地稅、統計、物價、工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金融等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制定實施細則,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惠及企業。
  (二)規范市場秩序。建立“三打兩建”長效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打擊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和商業賄賂行為,切實整頓和規范流通秩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著力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和對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分級評定體系,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披露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等制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推動監管力量整合,改善市場監管方式,大力推行信用監管、在線監管、溯源監管等現代監管模式,突出抓好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工作。加強社會中介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行業自律機制。繼續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百城萬店無假貨”、“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正版正貨承諾”等活動。
  (三)注重人才培養。加強流通領域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機構、行業協會和高等院校開設流通專業課程。拓寬人才教育和培訓渠道,鼓勵校企合作,開展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和在職培訓,培養更多精通流通業務、信息技術應用、供應鏈管理的復合型流通專業人才。加大營銷人才引進培養和表彰力度。支持大型現代流通企業大力引進海內外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配偶落戶、醫療保險、公租房租住等方面的政策待遇。
  (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流通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政府副秘書長及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任副召集人,成員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財政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統計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席會議主要負責組織編制現代流通業發展規劃,探索建立現代流通業指標考核體系,定期研究解決流通業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和關鍵性問題,協調、制定和落實推進現代流通業發展政策措施。辦公室主要負責協調現代流通業發展和聯席會議交辦的具體業務,組織開展促進現代流通業發展相關業務。
  (五)加大財政扶持。從2013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發展現代流通業專項扶持資金和電子商務專項扶持資金,重點用于支持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國際采購分銷中心、連鎖經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產業發展,支持重點流通項目、流通公共服務平臺和民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流通企業建設技術中心和運用先進技術進行改造等,以及用于國家、省扶持項目的資金配套。專項扶持資金具體實施細則另行制定。市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等各種專項資金,對現代流通業特別是電子商務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給予重點傾斜支持。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3年1月2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莲县| 汕尾市| 勃利县| 依兰县| 莱州市| 焦作市| 灵寿县| 洪洞县| 保山市| 柳州市| 万山特区| 内乡县| 高邮市| 五峰| 高阳县| 乃东县| 十堰市| 武邑县| 化德县| 茌平县| 拜城县| 苗栗市| 乐昌市| 荣昌县| 曲阜市| 塔河县| 宝山区| 洮南市| 玛纳斯县| 县级市| 子长县| 呼图壁县| 福泉市| 右玉县| 荥阳市| 宾阳县| 宜宾县| 乃东县| 荔波县| 万全县|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