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所在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公報 > 2022年第2期(總第101期) > 市政府文件

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意見(2021-2025年)的通知

文號:中府〔2021〕174號
信息來源:本網 中山市人民政府 發布日期:2021年12月30日

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現將《關于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市場監管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0日

關于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

(2021-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深入推進我市標準化綜合改革建設,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便利經貿往來、規范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統籌推進全市標準化戰略深入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搶抓“雙區驅動、雙城聯動”建設機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有機結合、協同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統籌管理,協同推進。加強組織領導,構建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充分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統籌推進標準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支持,優化政務服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良好的標準化工作氛圍。

  2.標準引領,創新驅動。打造先進標準體系示范區和標準引領創新發展先行區,推進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步伐,構建引領中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進標準體系,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

  3.強化支撐,接軌國際。打造國際標準化活動集聚區和標準化治理體制現代化引領區,強化標準化支撐服務,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開展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山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能力和影響力,服務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具有中山特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供給和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標準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質量效益充分顯現,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打造萬企千行百業標準化提升工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快標準研制應用,建立完善技術標準體系,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有效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市企業制修訂產品和服務標準累計不少于10000項;在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現代輕工紡織等行業領域,支持優勢企業承擔全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搶占標準話語權,推動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累計不少于1000項,發布產業標準體系和制定地方標準累計不少于100項。

  ——做大做強市場類標準,支撐創新驅動發展。促進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制定和實施擁有核心技術和科技創新成果的技術標準。樹立實施先進標準的示范標桿,推進對標達標提升和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開展團體(聯盟)標準、企業標準專項監督檢查,促進產業對標、達標、提標。新增研制融入自主專利技術的企業先進技術標準不少于200項,發布團體(聯盟)標準不少于200項,獲評企業標準“領跑者”和對標達標不少于50項,雙隨機抽查團體(聯盟)標準、企業標準不少于2000項。

  ——推進標準化深度發展,提升現代農業和服務業標準化水平。加快推動標準化與現代農業、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積極參與研制灣區標準,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標準化建設,新增制定中山特色菜品標準、家政服務標準不少于20項。強化標準引領,推進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快社會建設標準化進程。開展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打造標準化示范樣板,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建設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累計不少于40個。

  ——搭建技術平臺,增強標準化支撐和服務能力。完善中山市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和中山市技術性貿易措施(TBT)預警防控平臺建設,開展TBT專題研究和標準化科研項目累計不少于30項,每年免費為企業提供標準文本不少于3000份。加強標準化交流合作,鼓勵龍頭骨干企業、科研院校、檢驗檢測機構等單位的專家擔任國際、國家、省級標準組織技術機構職務。完善標準化人才培育體系,新增開展標準化培訓不少于3000人次,進一步發展壯大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標準化技術隊伍。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先進制造業產業標準體系。實施高端裝備制造標準化強基工程,圍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加快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技術攻關和標準研制應用,推動全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中山,鼓勵和扶持全市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開展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示范,推動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市場化、產業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部分領域關鍵標準適度領先于產業發展平均水平。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將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納入共同的標準體系管理,提升上下游產業標準的協同性和配套性。加強深中標準化合作,聯合推進產業鏈標準銜接、標準化科研與服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工作。

  (二)推動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建立重大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將標準作為科技計劃的重要產出,強化標準核心技術指標研究,重點支持基礎通用、產業共性、新興產業和融合技術等領域標準研制。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推行“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推動產業創新成果、專利技術向標準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價機制和服務體系,加強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在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等領域,推動科學技術研究與標準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標準制定、科技成果產業化與標準實施“三同步”,加快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在紡織服裝、美妝、五金鎖具、燈飾光源、家具等重點產業,及時將先進適用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提升標準水平,促進科技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三)培育發展市場先進標準。把握技術發展趨勢,結合中山產業特色,對標行業先進水平,制定一批市場化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的團體標準,滿足市場供給和創新需求,引領產業發展。完善擴大內需方面的標準,推進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建設及應用推廣,提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水平。提升標準影響力,將實施效果好、符合地方標準制定要求的團體標準轉化為地方標準,推動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轉化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推進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深入開展重點產品與國內外標桿產品的執行標準比對提升,鼓勵企業研制實施關鍵技術嚴于各類標準同類指標的企業先進標準。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企業聲明公開標準合規性監督檢查機制,促進標準質量提升。

  (四)發揮示范標桿帶動效應。在我市重點產業領域中挑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帶動效應明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建立健全風電裝備、智能家電等標準體系,發揮試點項目的示范標桿作用,帶動行業和產業實施標準化生產管理,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探索“互聯網+”標準化應用,在智慧政務、互聯網+養老、可溯源智慧農貿、互聯網+生態環境治理、科技安防等領域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

  (五)提升服務業標準水平。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廣覆蓋、全方位的健康標準,加快服務標準供給,推動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服務、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文化服務、醫療保障、法律服務、旅游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制定公共體育設施、全民健身、訓練競賽等標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推廣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地方標準,以先進標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加快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發展。貫徹落實“粵菜師傅”工程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圍繞中山特色,推動制定“粵菜師傅”標準。在粵菜、家政、養老等共性度高、融合度強、貼近民生的領域先行先試,探索制定灣區標準。

  (六)推動社會治理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治理方式,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落實政務數據管理和推進數據有序共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進行政許可和政務服務標準化,推動政務信息資源跨地域、跨部門、跨層級共享交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推進安全應急、危險化學品、節能環保標準化建設,研究建立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制定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標準。做好建筑節能、工程質量管理、學校教室照明國家標準監督實施工作。

  (七)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建設。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鼓勵農業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將先進種養經驗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完善農產品品種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地環境標準,健全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建立地理標志產品培育與標準研制同步推進機制,加快將特色產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優勢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

  (八)推動標準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優化家電、家具、燈飾、五金、服裝等優勢產業全球布局,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TBT)通報評議、技術法規宣貫和標準咨詢等標準化服務,鼓勵企業在海外工程中應用中國標準,以標準支撐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我市企業帶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九)強化標準技術平臺支撐建設。推動設立中山標準化技術機構,加大標準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結合我市產業狀況,組織開展標準化宣貫活動。健全我市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和TBT預警防控平臺,拓展重點產業專題標準數據庫,開展技術標準文獻資源的收集、整合、分析,以及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研究,為全市提供標準信息查詢、標準查新和跟蹤服務。

  四、保障機制

  (一)政策保障。強化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各部門各鎮街共同參與,把標準化戰略工作納入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標準化政策與工業和信息化、科技、農業、商貿等產業政策深度融合,形成整體推進標準化工作的共治合力,推動標準化戰略的實施。各鎮街根據新形勢及時調整和完善相應的協調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本地區實施標準化戰略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資金保障。根據當年預算安排和實際需求,安排中山市實施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用于資助在標準化工作中作出積極貢獻的單位及個人,推動標準研究、制定、推廣、應用、協作以及標準化試點示范等項目實施。各級各部門(單位)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完善各領域標準化工作的配套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加大標準化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標準化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三)人才保障。建立優勢互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多層次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培養并支持一批我市重點產業領域標準化人才,將其納入到我市“人才強市”戰略范疇,成為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在標準化基礎教育方面,支持高校開設標準化專業課程,鼓勵高校、職校、技工院校、標準化技術機構與企業合作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加強標準化人才培育,建立一支適應中山市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標準化科研和應用人才隊伍,為各領域標準的創新、實施和應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四)宣傳保障。進一步加大實施標準化戰略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媒體平臺和“世界標準日”、“質量月”、標準化專題培訓等活動,宣傳標準化政策法規和先進經驗,普及標準化知識,傳播標準化理念,提高標準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認知度和普及率,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標準研制、應用和執行,推動全社會標準意識整體提升,營造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良好氛圍。

  附件:中山市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重點任務分工(2021-2025年)


  附件

中山市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重點任務分工(2021-2025年)

序號

重點任務

牽頭單位

參與單位

1

推進多元共治,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建立各部門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形成標準化共同治理新格局。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2

把標準化戰略工作納入產業發展規劃,促進標準化政策與工業和信息化、科技、農業、商貿等產業政策深度融合。

市發展改革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3

根據當年預算安排和實際需求,安排中山市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資助開展研制技術標準、建立標準體系、標準宣貫等標準化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標準化活動。

市市場監管局

市財政局

4

優化標準化工作激勵機制,完善中山市實施標準化戰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確保專項資金的規范、安全、高效使用。

市市場監管局

市財政局、市司法局

5

推動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和培育標準化高層次人才,支持將標準化工作納入評定高層次人才的參考依據。

市委組織部,

市人力資源社會

保障局


6

加強標準化人才培育,支持高校開設標準化專業課程,鼓勵高校、職校、技工院校、標準化技術機構與企業合作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建立一支適應中山市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的標準化科研和應用人才隊伍。

市教育體育局、

市人力資源社會

保障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7

強化宣傳引導,協調各類新聞媒體加大對實施標準化戰略工作的宣傳力度。

市委宣傳部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8

加強標準化宣貫,宣傳標準化政策法規和先進經驗,普及標準化知識,傳播標準化理念,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標準研制與應用。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9

推動全國、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中山,鼓勵和扶持我市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構建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到2025年,推動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累計不少于1000項,發布產業標準體系和地方標準累計不少于100項。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10

貫徹實施省4K電視網絡應用與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超高清視頻產業標準制定,加大國家標準推廣普及力度。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1

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重點在照明設備、家用電器等消費品領域推動企業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

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12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將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納入共同的標準體系管理,提升上下游產業標準的協同性和配套性。

市民政局、

市市場監管局


13

加強深中標準化合作,聯合推進產業鏈標準銜接、標準化科研與服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灣區標準研制等工作,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14

建立重大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將標準作為科技計劃的重要產出,強化標準核心技術指標研究,重點支持基礎通用、產業共性、新興產業和融合技術等領域標準研制。

市科技局、

市市場監管局


15

推進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價機制和服務體系,加強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市市場監管局


16

在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等領域,推動科學技術研究與標準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標準制定、科技成果產業化與標準實施“三同步”,促進科技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發展協同發展。到2025年,我市新增研制融入自主專利技術的企業先進標準不少于200項。

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17

在紡織服裝、美妝、五金鎖具、燈飾光源、家具等重點產業,及時將先進適用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提升標準水平,促進科技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升級協同發展。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18

大力發展市場主導制定的團體標準和聯盟標準,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對標準的需求,引領產業發展。到2025年,新增發布團體(聯盟)標準不少于200項。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19

完善擴大內需方面的標準,推進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建設及應用推廣,提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水平。

市市場監管局,石岐街道辦事處,東鳳鎮政府


20

推進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深入開展重點產品與國內外標桿產品的執行標準比對提升,鼓勵企業研制實施關鍵技術嚴于各類標準同類指標的企業先進標準。到2025年,新增獲評企業標準“領跑者”和對標達標不少于50項。

市市場監管局

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1

全面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到2025年,全市企業制修訂產品和服務標準累計不少于10000項。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22

實施標準質量提升工程,完善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開展團體(聯盟)標準、企業標準專項監督檢查,加大對違法違規團體(聯盟)標準、企業標準的查處力度。到2025年,新增開展雙隨機抽查團體(聯盟)標準、企業標準不少于2000項。

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

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23

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加強食品安全標準信息公開,對轄區食品企業開展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

市衛生健康局


24

緊密銜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戰略部署,在我市重點產業領域中挑選一批創新能力強、帶動效應明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

市工業和

信息化局

市發展改革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

25

建立健全風電裝備、智能家電等標準體系,發揮試點項目的示范標桿作用,帶動行業和產業實施標準化生產管理,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水平,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到2025年,建設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累計不少于40個。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26

強化標準化試點示范引領,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建設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風電裝備)標準化試點和廣東省安防遠程科技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火炬開發區管委會、小欖鎮政府

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7

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標準化建設。貫徹落實“粵菜師傅”工程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圍繞中山特色,推動制定“粵菜師傅”標準。到2025年,新增制定中山特色菜品標準、家政服務標準不少于20項。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28

提升服務業標準化水平,推進建設廣東省綠色生鮮可溯源線上線下智慧農貿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沙溪鎮政府

市市場監管局、商務局

29

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工作,完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標準和養老服務需求評估規范標準,開展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制定,推進建設廣東省中山市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市民政局

市市場監管局

30

制定公共體育設施、全民健身、訓練競賽等標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市教育體育局


31

深化標準化交流合作,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在粵菜、家政、養老等共性高、融合度強、貼近民生的領域先行先試,探索制定灣區標準。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32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交流,健全便捷普惠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推動服務項目、內容、流程、標準等方面實現業務協同。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港澳局、市市場監管局

33

推進現代金融標準化建設,鼓勵銀行構建標準增信融資體系,將標準水平納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和貸款發放參考因素。圍繞銀行營業網點服務、網上銀行服務、銷售點終端(POS)、自助終端(ATM)、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清分機等領域,協調推進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

市金融局,

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


34

圍繞金融業監管需求制定標準,優先布局金融科技、監管科技、金融數據治理、金融業網絡安全等領域標準化工作。建立標準與監管法律、政策聯動機制,積極將金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納入監管體系。

中山銀保監分局


35

加快冷鏈物流和服務規范標準建設,推動冷鏈物流設施和技術裝備標準化。

市商務局

市農業農村局

36

推進電子商務標準化建設,推廣實施電子商務標準體系。

市商務局


37

推進科技服務標準化建設。

市科技局


38

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39

開展家政服務標準化工作,貫徹實施家政服務標準,推進建設廣東省綜合式家政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市商務局、

石岐街道辦事處


40

加快推進醫保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貫徹執行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

市醫保局


41

加快文化和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推廣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地方標準,建立健全孫中山故里旅游區5A級景區旅游服務標準體系,推進實施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標準。

市文化廣電

旅游局


42

貫徹落實《自然資源標準化管理辦法》,提升自然資源治理效能,建立完善自然資源標準體系。

市自然資源局


43

圍繞《廣東省氣象標準化2020-2025年發展規劃》,增加氣象標準有效供給,建立具有中山地方特色的氣象防災減災標準體系,健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標準體系,推進氣象預警發布標準研制和氣象標準宣貫解讀工作。

市氣象局


44

推進市容環境衛生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市容環境衛生服務標準體系,推動環衛領域標準研制和實施,推進建設廣東省“互聯網+”全境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市城管和執法局、東區街道辦事處


45

健全節能標準體系。支持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節能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制修訂,鼓勵重點用能單位制定并實施主要性能指標高于現行標準的企業標準,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組建標準創新聯盟及開展關鍵技術和標準研討。

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


46

對《廣東省環保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2021-2025年》中涉及的相關標準做好宣教工作,并推進《岐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研制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督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47

推動水務標準化,推動河長制標準化建設,加強貫徹落實國家和行業水務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標準或規范。

市水務局


48

加強交通運輸標準化工作,貫徹落實《交通運輸標準化管理辦法》,建立完善交通運輸標準體系,落實省交通運輸節能相關行動方案或標準規范。

市交通運輸局


49

推進法律服務標準化建設。

市司法局


50

推進公安數據標準化工作,制定實施公安數據元標準和公安信息代碼標準,建立完善以公安數據元為核心的數據標準技術體系。

市公安局


51

推進落實社會信用標準,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社會信用標準制修訂。

市發展改革局

市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52

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推動制定和宣貫大數據相關標準,落實政務數據管理和推進數據有序共享。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53

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工作,探索建立基于質量行為標準化和工程實體質量管理標準化為核心內容的評價辦法和評價標準,建立質量管理標準化崗位責任制度。

市住房城鄉

建設局


54

實施中山市學校健康護眼教育照明工程,按照采光和照明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對學校、托幼機構和校外培訓機構教室(教學場所)進行抽檢,優化教室采光照明。

市教育體育局、

市衛生健康局


55

推進安全應急、節能環保標準制修訂,開展安全應急與環保產業標準體系研究,以及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化工作。

市應急管理局、

市生態環境局


56

推進行政許可和政務服務標準化,推動政務信息資源跨地域、跨部門、跨層級共享交換,落實國家級三角鎮智慧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建設。

市政務服務

數據管理局、

三角鎮政府

中山市稅務局、市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57

強化標準化管理,推動市管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升其標準化水平。

市國資委


58

加強中山市地方標準管理,規范地方標準的制定和實施。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59

結合我市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殊要求,重點在農業、服務業、社會事業領域制定中山市地方標準。

市市場監管局

中山市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60

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準生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

市農業農村局


61

健全精品、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先進標準體系,打造農業標準化示范品牌,推進建設廣東省農業區域品牌培育(石岐鴿)標準化示范點項目。

市農業農村局、

三鄉鎮政府

市市場監管局

62

鼓勵農業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將先進種養經驗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完善農產品品種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地環境標準,健全現代農業標準體系。

市農業農村局

市市場監管局,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63

加強地理標志產品培育,建立地理標志產品培育與標準研制同步推進機制,加快將特色產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

市市場監管局、

市農業農村局

各相關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64

建設技術性貿易措施(TBT)研究評議基地,健全中山市TBT預警防控平臺,結合WTO/TBT協定及我市產業發展情況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研究,開展TBT專題研究和標準化科研項目累計不少于30項,增強我市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中山海關,中山港海關

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65

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TBT)通報評議、技術法規宣貫和標準咨詢等標準化服務,鼓勵企業在海外工程中應用中國標準,以標準支撐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我市企業帶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中山海關,中山港海關

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鎮政府(區管委會、街道辦事處)

66

強化標準化技術建設,提升中山市標準信息服務平臺服務能力,拓展建設重點產業專題標準數據庫,開展技術標準文獻資源的收集、綜合和分析工作,建立標準信息資料電子閱覽系統,為社會提供標準信息查詢、標準查新、標準跟蹤服務,每年免費為企業提供標準文本不少于3000份。

市市場監管局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67

推動設立中山標準化技術機構,加大標準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結合我市產業狀況,組織開展標準化宣貫活動。到2025年,新增開展標準化培訓不少于3000人次。

市市場監管局



       《關于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的意見(2021-2025年)》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岢岚县| 嘉禾县| 惠安县| 洮南市| 双辽市| 巩留县| 万源市| 莎车县| 雷山县| 张掖市| 鄂温| 锦屏县| 自治县| 湛江市| 舞钢市| 北辰区| 自贡市| 淳安县| 绵竹市| 南召县| 英吉沙县| 贺州市| 原平市| 万山特区| 湾仔区| 大方县| 秦安县| 平凉市| 自贡市| 广汉市| 修武县| 清苑县| 鄱阳县| 崇左市| 福安市| 南岸区| 江口县| 铜梁县| 应城市|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