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所在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公報 > 2018年第12期(總第33期) > 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

文號:中府辦〔2018〕26號
信息來源: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日期:2018年08月13日

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813  

  

   

 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8-2022年)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以及省委李希書記對中山提出的戰略定位和工作要求,集中資源促進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努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制定本行動計劃,實施期限為2018年至2022年。  

 

  一、產業現狀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高端環節,具有技術密集、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強等突出特點。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我市重要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全市高端裝備制造業較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裝備為主體的門類較為齊全、產業基礎扎實、特色優勢明顯、集聚程度較高、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體系。主要產業包括以風電裝備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激光加工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高性能船舶、智能制造裝備、高端醫療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和特種設備。  

圍繞上述產業建設形成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產業集聚區,主要包括國家火炬計劃中山(臨海)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中山電梯特色產業基地、中國游戲游藝產業基地、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4個國家級產業基地,以及中山光電裝備與產品制造產業基地、中山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中山市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中山市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基地和中山市北斗衛星及物聯網裝備產業基地等5個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引進和培育了明陽智慧能源、蒂森電梯、大洋電機等一批高端裝備制造骨干企業。  

  

二、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  

  按照“創新驅動、智能轉型、高端引領、基礎支撐”的思路,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培植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若干產業創新研究中心,謀劃提升一批產業園區,全面推進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擴大總量規模、提升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將我市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二)發展目標。  

  利用5年時間,實現以下目標:  

  1.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22年,規模以上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500億元。  

  2.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到2022年,高端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達到5家,超10億元企業達到15家,超5億元企業達到30家。  

  3.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2年,研制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累計100項以上;新增授權發明專利累計200件以上;建成5個以上公共服務平臺或產業創新研究中心。  

4.投資活力進一步增強。到2022年,引進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累計40個以上;新開工高端裝備制造項目30個以上;新投產高端裝備制造項目30個以上。  

 

三、重點發展領域  

 

  (一)智能制造裝備。  

  1.機器人: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弧焊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等機器人產品以及高精密減速器、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末端執行器等機器人核心部件。  

  2.人工智能:重點支持機器識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征識別、新型人機交互、自主決策控制等核心技術攻關,重點發展智能軟硬件、智能終端等智能裝備產品。  

  3.高檔數控機床:重點發展多軸聯動的高檔數控機床、復合磨削中心、高速精密五軸加工中心、復雜結構件機器人數控加工中心、自動鉆鉚裝備、高檔數控系統。  

  4.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重點發展輕型高速堆垛機、高速智能分揀機、高速托盤輸送機、高參數自動化立體倉庫、高速大容量輸送與分揀成套裝備、車間物流智能化成套裝備。  

  5.智能制造系統集成:重點發展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開展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業務。  

  (二)光電子裝備。  

  1.激光裝備:重點發展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激光光刻系統、無掩模光刻機、大功率激光切割機、激光熔覆設備、激光直接成型機等,推動和引進激光材料、激光晶體、光電器件、激光光源模組、激光器等生產企業聚集,拓展各類激光醫療設備、激光測量儀器、激光照明、激光3D打印機等應用。  

  2.光電裝備:重點發展高精度光學鏡頭、光學元器件、TFT-LCD顯示、OLED顯示、AMOLED顯示、激光顯示、3D顯示、無封裝芯片(CSP)貼片設備、光通信、光信息(存儲)、光電子材料與新型元器件等。  

  (三)新能源裝備。  

  1.風電裝備:重點發展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海上風電場施工等關鍵設備,以及海上風電起重、運輸、安裝船及附屬設備。  

  2.太陽能裝備:重點發展高倍聚光太陽能設備、銅銦鎵硒薄膜太陽電池、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引進發展還原爐、單晶爐、N型晶硅電池、高效光伏組件等光伏工藝裝備,以及定日鏡、吸熱器、熔融鹽蓄熱系統、熱發電汽輪機及輔機、鏡廠控制及整廠控制系統等太陽能熱發電裝備。  

  (四)高端醫療裝備。  

  1.影像診斷裝備:重點發展數字化X射線成像設備、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磁共振設備、分子影像設備、超聲波診斷儀等影像診斷裝備。  

  2.治療與康復裝備:重點發展醫用機器人、看護機器人、康復裝備、呼吸機、數字一體化手術室、心電監護設備、精密醫療器械、神經導航系統等。  

  3.制藥專用裝備: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制造裝備、中藥提純裝備、腦神經和腦認知相關設備、醫藥制造自動化專用裝備等。  

  (五)節能環保裝備。  

  1.先進環保裝備:重點發展城鎮污水箱式處理系統、深度脫氮除磷一體化裝備、膜法重金屬脫除裝備、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成套處理裝備等水處理關鍵裝備,土壤修復一體化成套裝備,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系統、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生活垃圾焚燒及其煙氣處理系統等垃圾處理成套裝備。  

  2.高效節能裝備:重點發展生物質綜合利用設備、新型熱電聯產設備、垃圾焚燒發電設備、超臨界電站鍋爐、燃氣鍋爐、納米紅外節能電熱圈、煙氣余熱發電設備、兆瓦級高溫超導變壓器等。  

  3.資源循環利用裝備:重點發展大型化、精細化、成套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積極開發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分選設備、污泥消化與干化處理設備、固體廢料加工處理設備。  

  (六)海洋工程裝備。  

  1.高端船舶制造:重點發展深海多功能工程船及輔助船、起重船、三用工作船、平臺供應船、遠洋救助打撈船、石油平臺支援船、海洋工程拖船、鋪管船、潛水作業船、消防船、修井船等。  

  2.海洋工程裝備:重點發展半潛式、自升式等鉆井平臺,鉆井船,水下生產、動力定位、海洋平臺控制、油氣水處理等核心系統和配套設備,全自動化碼頭,新一代港口機械,海工鋼構等。  

  3.高端消費型海洋工程裝備:重點發展高端游艇、客輪、商務船、游覽船等消費型海洋工程產品。  

  4.新型海洋化學資源開發設備:重點發展海水淡化設備,強化設備制造,提升關鍵設備和成套裝置制造能力,優化海水淡化單機和整套裝置設計、制造技術,提高設備制造能力。  

  (七)特種裝備。  

  1.高端電梯及登機橋:發展雙子電梯、水平移動和垂直移動的無纜電梯系統、登機橋、自動人行步道、電梯控制系統、永磁同步曳引機等。  

  2.旅游裝備:重點發展A類(速度高、高度大)大型游樂設施,包括過山車、大型觀覽車、飛毯、探空飛梭、高空蹦極、空中飛人等設備;B類(速度較高、高度較大)大型游樂設施,包括滑行龍、轉馬、自控飛機、水滑梯等設備。  

  (八)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部件。  

  重點突破大功率充電技術,石墨烯、氫燃料等新型電池核心技術,發展下一代動力電池和新體系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及電驅動系統、新型充換電技術及裝備、氫燃料電池電堆動力系統、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均磁微電阻電機、電動車動力總成等。  

  (九)工作母機。  

重點發展以通用設備制造和專用設備制造兩大類為主的工作母機制造業,包括新材料加工裝備、電子專用設備、風能原動設備等專用設備制造業,智能加工裝備、工業自動控制系統等通用設備制造業,以及泵、閥門、軸承、齒輪和傳動部件制造等核心部件制造業。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企業培育壯大工程。  

  擴張存量,建立企業梯度成長機制,遴選現有規模大、實力強的骨干企業和一批技術水平高、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支持其發展壯大。進一步完善總部經濟政策體系,培育高端裝備制造總部企業;支持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控股和聯合等方式整合行業資源,做大企業規模;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水平;支持企業在細分領域做精做專,擴大細分市場份額。對骨干企業,實行領導干部“管家式”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相關鎮區)  

  (二)實施精準招商工程。  

  擴大增量,引進一批優質高端裝備制造項目。成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小組,推進五大招商工作。一是定向招商。每年制定招商引資計劃,梳理國內外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分析其發展方向和投資動向,選擇性地鎖定一批定向招引企業(項目)名單,組成若干招商小分隊進行定向招商。二是專業園區招商。依托九大產業平臺、中瑞(歐)工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健康基地等,開展專業園區招商。三是產業鏈招商。通過延伸高端裝備制造龍頭骨干企業產業鏈條,鼓勵現有企業向上下游企業招商。四是技改擴規招商。通過設備補貼和標準化廠房支持,鼓勵有擴張意向的企業尋求合作伙伴,進行技改擴規。五是資本招商。設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引導基金或成立創業投資公司,吸引有技術、有產品、有市場但缺乏資金的項目落地。(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相關鎮區)  

  (三)實施項目落地建設工程。  

  推進項目落地建設行動,促進一批項目落地。一是保障土地要素供給。每年優先安排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定向支持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落地。二是簡化項目審批流程。將重大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列入市重點建設項目,在項目立項、規劃、用地、施工報批等前期審批工作方面給予“綠色通道”支持。三是落實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對新引進項目的推進落地,做到目標、任務、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五落實”,提升對重點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的服務水平。(市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商務局、環境保護局、各相關鎮區)  

  (四)實施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一是建設一批創新平臺。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投資機構等共同建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二是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技術中心。三是實施開放式創新。鼓勵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領域創新主體通過人才引進、技術引進、合作研發、委托研發、參股并購、專利交叉許可等方式開展國際創新合作。四是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創新成果通過合作、技術轉讓、技術許可、作價入股等多種形式實現科技成果市場價值。(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商務局、各相關鎮區)  

  (五)實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  

  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服務轉型,建成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在現有“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中山市智能產品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建設共性工廠、企業孵化、技術研發、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技能培訓、法律咨詢等一系列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體系,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提供良好支撐和保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質監局、發展改革局、各相關鎮區)  

  (六)實施首臺(套)突破工程。  

  聚焦《中國制造2025》和中山高端裝備產業重點領域,研制突破一批對產業與應用具有重大帶動和戰略引領作用的標志性高端裝備產品,掌握一批高端裝備設計制造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部分高端裝備質量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編制市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推動一批首臺(套)重大高端裝備在關鍵領域、重大工程實現應用,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生產生活和國防建設需求。(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相關鎮區)  

  (七)實施軟件系統提升工程。  

  在企業層面:鼓勵企業采用嵌入式軟件、物聯網、可編程控制器(PLC)、CAD/CAM/CAE等技術和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制造執行系統(MES)、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供應鏈管理(SCM)、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等軟件,提升裝備智能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在行業層面:支持風電、數控機床、旅游裝備等重點行業的骨干企業,建設面向行業的高端裝備制造云服務平臺,重點推進云計算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三個層次的建設和應用。在產業集群層面:面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建設高端裝備制造互聯網服務平臺,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協同研發設計、生產設備優化、產品質量檢測、企業運營決策、設備預測性維護等服務。(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八)實施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  

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領域,重點引進和培養機械制造與控制、數控機床、計算機軟件等專業的技能人才,通過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激發企業、職業院校、行業協會、科技社團、鑒定機構引進和培養技能人才的積極性,構建較為完善的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和體育局、職業院校、有關單位及鎮區)  

 

五、政策支持  

 

  (一)支持優質項目落地。對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有市場前景的高端裝備制造項目,根據其項目創新性、知識產權、團隊情況、市場前景等評價,給予最高1000萬元創業扶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二)支持固定資產投資。對新建投資總額2000萬元以上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項目,按照最高不超過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0%給予分期獎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三)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對優質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在符合政策、具備供地條件下,對項目按需“隨用隨供”。(市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展改革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等相關部門)  

  (四)支持高端裝備廠房建設。支持各類經濟主體在我市新建或改建帶橋式起重設備的生產廠房,按照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10%給予補貼。(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五)支持重資產項目轉入。高端裝備制造項目轉入中山,按照轉入中山核心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凈值的10%給予搬遷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六)支持過渡性用房。對新設立的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有市場前景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在本市租用過渡性廠房或辦公用房的,按當地同類平均租金標準給予3年租金補貼。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3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七)支持項目引入股權投資。一是基金投入。設立“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按市場化運作入股項目。二是股權投入。財政資金以“股權投資”方式入股不超過項目總股本的30%(且不為第一大股東),投入時間原則上不超過5年,并按照章程約定的條件退出。對于重點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可以自有知識產權作價入股。(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國資委、金融局)  

  (八)支持首臺(套)研發和推廣。一是支持首臺(套)研發。市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到中山進行產業化,按照不超過已投入首臺(套)研發費用的50%給予獎補;支持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被認定為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的,按照單臺(套)售價的30%給予獎勵;對已獲得國家、省專項資金支持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按照已獲得上級獎勵金額的40%給予配套支持;二是實施首臺(套)保險保費補貼。對獲認定為國家、省、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產品,且投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險的企業,按照3%的實際投保費率上限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給予補貼,補貼時間按保險期限據實核算,原則上不超過3年,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不超過300萬元;三是鼓勵首(臺)套應用推廣。被認定為國家、省、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產品,在新投放市場三年內,給予市場推廣支持。本市用戶購買本市生產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最高按購買價格的20%給予補助;本市生產企業向市外用戶銷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的,最高按銷售價格的20%給予補助。同一年度,同一企業或用戶最高補貼不超過500萬元。鼓勵優先采購本市生產制造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單位和政府采購單位須將本市生產制造的首臺(套)產品納入招標采購項目中,邀請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本市首臺(套)產品生產企業參與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或者詢價采購活動,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首臺(套)產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有關單位及鎮區)  

  (九)支持工作母機產品應用推廣。對本市企業購買“中山市工作母機庫”中企業生產的工作母機產品,按不超過購買價格的15%給予補助。同一年度,單個企業購買工作母機最高補貼300萬元。對開展技術改造,需要購買市外設備的,按照市技術改造獎補政策給予支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支持使用工業軟件和建設工業云平臺。對在中山研發工業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相關軟件及原型算法研究產品的,最高按研發投入費用的30%給予支持,單個項目最高200萬元;對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購買和使用工業軟件,按照軟件購買價格的10%給予補貼,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100萬元;對建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按照平臺建設投資額的30%給予獎勵,每個項目最高獎勵10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一)支持項目融資。按不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予以利息補貼,貼息的借款總額不超過項目完工形成的固定資產總額的70%,貼息扶持不超過5年,每家企業每年最高補貼5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二)支持增資擴產和技術改造。支持現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增資擴產或技術改造,對技術改造項目,按不超過投資額的10%予以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貼500萬元;對智能制造示范項目,按不超過投資額的20%予以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500萬元;對龍頭骨干企業開展的技術改造項目,按不超過投資額的20%予以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10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三)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5億元、10億元、2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每家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獎勵。(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四)支持兼并重組。對企業并購重組且控股(或為第一大股東)非關聯方企業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并在本市結算的,按企業并購實際交易額的5%給予獎勵,每家企業每年最高獎勵1000萬元。對于重大項目,財政資金可通過投資基金等形式參與項目兼并重組。(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五)支持研發平臺建設。對在本市建設運營高端裝備研發中心或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的,經專家論證后,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的扶持。(市科技局)  

  (十六)支持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需求建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經認定的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企業,按實繳注冊資本給予最高10%的一次性補貼,單個平臺最高補貼200萬元;對平臺企業租賃經營場地,按最高不超過50/平方米/月給予補助,補助期限最長為3年,單個平臺每年補助金額最高150萬元;對共性工廠、快速加工中心等平臺,按實際設備購置額最高30%的標準給予補助,補助期限最長為3年,單個平臺每年最高補助200萬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十七)支持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支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引進和培養技能人才,新培養或引進符合我市緊缺人才導向目錄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分別按每人5000元、8000元、10000元標準給予獎補。支持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在大中專院校或培訓機構開班培訓技能人才,按照培訓人員數量、培訓時間、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等情況最高給予10萬元補貼。(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大中專院校)  

(十八)重特大高端裝備制造招商項目,經市政府同意,可通過一事一議確定獎補方式和額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成立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經信工作的市領導任副組長,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商務局、科技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環境保護局、金融局、質監局、工商局等部門和鎮(區)政府為成員單位,統籌落實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政策,指導和協調各部門、各鎮區開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成員會議,研究部署重大事項。建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運行監測制度,各鎮區各相關部門每季度報送一次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推進工作進展情況。制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推進工作目標考核責任制度,明確目標任務,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商務局、科技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環境保護局、金融局、質監局、工商局、各相關鎮區)  

  (二)加強財政扶持。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項目引進、項目建設、平臺和研究中心建設、首臺(套)裝備研發與推廣應用等。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裝備制造業專項扶持,助力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加快發展。各鎮區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政策意見,加大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財政局、商務局、工商局、科技局、城鄉規劃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相關鎮區)  

  (三)加強行業支撐。  

  支持組建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集聚全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高校、行業組織、投融資機構等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政府引導和社會化運作,推動市場資源有效對接、高效整合。組建中山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層次專家智庫,為產業發展、創新協作、重大項目評估等提供決策支持。加強技能人才培育,支持產業基地、龍頭骨干企業與高校、技術培訓學校合作培養面向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高級技術人才、技工人才,營造良好產業發展配套人才環境。(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加強宣傳推廣。  

  加大對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宣傳力度,鼓勵舉辦專業化展會及論壇等活動,擴大產業影響力,積極利用國內行業大型展會和論壇、海外展會和專場推介會進行中山產業推介活動,提升中山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相關鎮區)  

  (五)優化行政服務。  

  各相關部門和鎮區要強化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積極探索和創新高端裝備產業支持方式,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專業貼心為企業發展服務,為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政務環境,形成合力推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快速發展。(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商務局、科技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城鄉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環境保護局、金融局、工商局、質監局、各相關鎮區)  


政策解讀

       一圖讀懂丨5年3個“超千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山提了這些小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天等县| 阿拉善右旗| 龙门县| 邛崃市| 常熟市| 体育| 汕头市| 赫章县| 石首市| 龙门县| 东港市| 屏山县| 怀集县| 高唐县| 刚察县| 铁岭县| 咸阳市| 故城县| 隆子县| 贺兰县| 长岭县| 嫩江县| 昌图县| 民丰县| 永川市| 柘城县| 鸡西市| 疏勒县| 城口县| 三江| 铜山县| 河源市| 广河县| 贺州市| 惠来县| 扶沟县| 理塘县| 个旧市| 建阳市|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