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三角鎮首個深中企業聯合“工改工”項目——立木富山基礎電子元器件產研基地動工。該項目與深圳行業協會深度合作,將專業服務大灣區電子元器件研發及金屬表面處理行業。改造后,預計項目年產值將達到5.6億元。
■全面自改,改造后年產值將達5.6億元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由富山精密電鍍(中山)有限公司自主改造,項目占地面積28.67畝,其中納入“三舊”改造范圍28.42畝。企業選擇全面改造的方式,地面20棟建筑物已全部清拆,計劃投入3億元,建成3幢建筑面積共約6.7萬平方米高標準工業廠房。
項目改造方案顯示,項目已拆除建筑物容積率僅0.75,改造前年產值為5400萬元,年稅收200萬元,改造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5.6億元,年稅收將達到225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650個。
“項目主要集聚智能終端、集成電路等產品中連按器類電子元器件的研發及金屬表面處理和熱處理加工行業企業,最終打造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環保循環產業示范區。”立木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富山精密電鍍(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智慧介紹,預計項目第一期年底可封頂,明年中竣工,“一年后,一座立面優雅、美觀,配備智能化、數字化精準控制平臺,符合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的全新表面處理工業園區將展現在我們面前。”
■深中企業攜手突破發展“瓶頸”
作為一家扎根中山22年的本土企業,富山精密電鍍(中山)有限公司近年進入發展的瓶頸期,企業業績和規模增長乏力。
作為企業自改的主要合作伙伴和大股東,陳智慧介紹,在深圳深耕金屬表面處理行業20多年,立木投資(深圳)有限公司和富山公司面臨相同的發展難題。
“2021年,經由朋友介紹,我了解到三角鎮高平化工園區,知道這是省級化工園區,很快就與當地取得聯系,得到了三角鎮政府的熱情接待和專業服務,只用了半年就達成了合作意向。”陳智慧介紹,隨著中山“工改”的啟動,立木富山項目規劃方案快速出爐,項目建設得以進入快車道,為在中山打造一個現代化的金屬表面處理園區奠定基礎。
記者了解到,三角鎮高平化工園區為省級化工園區,也是中山市唯一一個化工園區,園區按照產業集中、資源集約、功能集成、環境友好的總體要求,主打特色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高平化工園區2023年首期計劃1448畝,遠期規劃擴區至3000畝。”三角鎮黨委副書記(掛職)、市駐三角攻堅組組長熊定鵬介紹,立木富山基礎電子元器件產研基地毗鄰高平化工園區,未來將有可能納入園區規劃范圍。
來自深圳表面工程協會的信息顯示,深圳電鍍行業的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其中,涉及電子元器件產業的大約占75%以上,它是支撐著深圳市乃至全國現代化電子工業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立木富山基礎電子元器件產研基地’的建立,正好可以承接深圳電鍍企業迫切發展的需求。”深圳表面工程協會秘書長趙曉梅在動工儀式上表示,深圳和中山相鄰,深中通道將大大縮短兩市的通勤時間,因此,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必將調整“大灣區”內的電鍍行業布局,引導深圳電鍍企業向中山靠近。“該項目的集中生產、集中治理,走集約化經營道路,打造全方位綜合服務平臺的思路,為電鍍企業解決后顧之憂,同時,也必將促進三角鎮的經濟發展。”趙曉梅說。
■三角鎮技改、水改、“工改”一體推動項目落地
“立木富山項目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帶著深圳行業協會會員企業到三角鎮參與‘工改’。三角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專題研究,大膽改革創新,用心用情幫助企業,讓‘敢吃螃蟹’的企業吃到了螃蟹。”熊定鵬介紹,為推動包括立木富山在內的電鍍項目加快動工建設,近年來三角鎮在全市率先大刀闊斧地開展“水量改革”,將園區電鍍、印染企業的排污權“水量”與產值、稅收掛鉤,淘汰小散亂污危企業,通過技改、水改、“工改”一體推進,加快行業高質量發展。
熊定鵬表示,三角鎮專門成立了重點項目工作組,對每個重點項目分配專人跟進、一跟到底,協調解決項目審批、建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只要是真正的優質企業、好項目,三角鎮一定會加快推動落地。”
記者了解到,目前三角鎮已經有12個自改項目簽訂履約監管協議,40個工改項目處于跟蹤服務中,今年已拆除整理低效用地24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