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中山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中山市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一、制定背景
2019年機構改革后,市農業局和市海洋漁業局合并為市農業農村局,相應的財政專項資金予以重新整合為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為落實預算績效管理、建立健全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等有關要求,加強和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根據有關規定,由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牽頭,會同市場與信息化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畜牧獸醫科、漁業管理科、科技教育科、種植業科等資金所涉科室,共同起草形成《中山市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對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財政支農政策資金進行系統梳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保障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制定依據
(一)《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
(二)《中山市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實施方案》(中府函〔2019〕366號)
(三)《中山市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管理辦法》(中涉農辦〔2020〕1號)
三、主要內容
資金管理辦法共包括七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為總則。規定了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定義、資金管理與使用的原則;明確了資金的總體績效目標。
第二部分為使用范圍、扶持方向及建設任務。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包括對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政策性扶持,以及市農業農村局開展涉農產業工作產生的專項開支;明確七個資金扶持方向及相應的建設任務,分別為:主體培育、能力提升、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科技助農、種業保護以及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其他重點工作。
第三部分為扶持方式及標準。規定專項資金的政策性扶持包括獎勵、貼息、補助三種方式。明確了六個扶持方向相對應的具體建設內容及扶持標準,設置六個專題18個子項目,同時規定了申報單位實施的同一項目不得重復申報市財政資金。
第四部分為資金申報、審批及撥付流程。明確了項目申報應提交的材料、申報程序、項目評審、項目撥付及項目驗收等管理流程要求。
第五部分為職責分工。明確了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各鎮街農業主管部門以及項目承擔單位的職責。
第六部分為監督管理、績效評價與責任追究。明確了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資金使用情況實行跟蹤管理、組織開展績效評價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相關法律責任等。
第七部分為附則。明確資金管理辦法的解釋權,并說明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同時廢止有關資金管理辦法。
四、重點內容
(一)明晰總體績效目標。績效目標為: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的示范效應,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優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農業高質高效。較原來的績效目標更加具有層次和具體內容,并突出要“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二)劃定資金使用范圍。專項資金使用范圍分為兩項,一是對承擔專項資金建設任務的,在我市范圍內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涉農企業或機構以及本市農業事業單位等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政策性扶持;二是市農業農村局開展涉及農業產業發展建設任務工作產生的專項開支。
(三)突出資金扶持方向。為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的示范效應,突出工作重點,將專項資金的扶持方向和建設任務確定為六個專題,分別為:主體培育專題、能力提升專題、品牌創建專題、質量安全專題、科技助農專題、種業保護專題以及兜底條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的其他重點工作”。
(四)設置資金子項目。根據六大專題的劃分,設置18個資金子項目,分別為:主體培育專題包括示范認定、貸款貼息,能力提升專題包括生產基地改造、生產加工能力提升、配送流通能力優化,品牌創建專題包括品牌建設、產品質量認證、市場體系建設,質量安全專題包括質量安全建設、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高標準糧食生產基地創建、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創建,科技助農專題包括科技推廣、數字農業建設,種業保護專題包括優良品種引進保護與推廣、種畜禽核心育種保護、水產種業體系建設、農作物優質品種推廣等。
(中山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