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搭臺共促大灣區建設
昨日下午,作為2018年中山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暨第五屆中山人才節系列活動之一的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社團協作助力創新驅動高端峰會”提前開講。此次峰會由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香港)、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主辦,中山市科學技術協會承辦。市委書記陳旭東會見了出席峰會的主要嘉賓一行。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何真,市領導梁麗嫻、陳小娟、李長春參加會見座談。
陳旭東表示,當前中山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為全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指示要求作出應有貢獻。我們將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認真落實前一天召開的全省科技創新大會要求和李希書記講話精神,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全面厚植創新人才優勢。希望粵港澳科技社團發揮科技共同體作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在學術引領、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成果服務經濟建設、智庫建設等方面,為中山及大灣區發展出謀劃策,促進中山和港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
何真表示,希望以此次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社團的密切溝通協作為契機,助力粵港澳三地共同把握國家 “一帶一路”機遇,協同推進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促科技創新和產業合作升級,共建珠三角優質生活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據悉,此次峰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科技三會”精神和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社團的協作交流。在市科協積極聯絡推動下,3月27-28日,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有影響力的科技社團專家代表到中山市交流對接。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溢滔及其夫人黃淑幀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孫靖夷等應邀 參加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陳光浩、澳門產學研促進會會長余成斌、德國德中工業4.0聯盟執委副主席王大偉在峰會上作主旨報告。
相關新聞
李焯芬院士建議設立中山科學院
“中山是我的故鄉,是否可以考慮與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高校合作設立中山科學院,讓更多優秀人才安心在中山企業發展?!弊蛉?,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社團協作助力創新驅動高端峰會”上,中山籍院士李焯芬基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中山發展獻計獻策。
帶著對家鄉的深情厚誼,李焯芬當天下午從香港趕到中山參加峰會,晚上又匆匆趕回香港,不辭辛勞。在此次峰會上,李焯芬帶來了《大灣區·中山》的主旨演講。他首先從粵港澳大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四大世界級灣區的情況對比說起。他認為,灣區具有高度開放、宜居宜業、區域協同、創新引領等四大主要特征。從粵港澳大灣區來看,中山是宜居城市、園林城市,這是中山的優勢。他提出,現時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已有許多大學、人才可為中山所用,中山可以考慮設立中山科學院。比如,與中山大學合辦研究生院。企業研發人才可以在研究生體制內兼讀博士學位,研究課題配合企業研發需要,博導可向大灣區內各大學延聘,企業負擔部分費用。同時,研究生院內可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實驗室,也可按實際需要開辦一些管理等方面的課程。
三院士與中山有“緣”
李焯芬出生在中山,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與技術科學基礎學科 (巖土工程、地質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一帶一路”工作組副組長,并應邀擔任中山市政府顧問、中山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委員會名譽主席。
孫靖夷出生于中山火炬區沙邊村,是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國際模式識別協會院士。
曾溢滔曾在中山學習生活十多年,現為中山市政府顧問、中山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委員會名譽主席。曾溢滔于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是我國基因診斷、血紅蛋白疾病研究和胚胎工程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