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面全方位聚焦大灣區建設
政協第十二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月27日勝利閉幕,中山的省政協委員通過提交提案參政議政、登臺發言、即席 “搶麥”發言、分組討論發聲等方式,充分展現新時代委員風采。據統計,至27日下午4時,中山的省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28件,內容豐富、重點突出,除了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外,還涉及教育、體育等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一個熱點。林至穎委員個人提了12份建議,其中《關于加大對中山國際棒球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議》《關于幫助爭取國家交通部門將中開高速、東環高速、西環高速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建議》等都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關。而作為孫中山親屬,孫偉倫委員此次帶來《關于提請省大力支持斗門大橋擴建的建議》。
大灣區的產業布局同樣備受關注。省政協委員、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梁麗嫻提交了四份提案,《關于支持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建議》是其中之一。鄭偉聰委員與區錦標委員則分別提交了 《關于加大力度支持中德(中山)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的建議》與《關于支持在中山布局大科學裝置,創新重大平臺建設的建議》。
梁麗嫻還一直關注推動和加強對港澳青年的聯系服務和團結引導工作,她提交的《打造中山市新優勢,助力港澳青年工作》提案,希望站在全省的高度,整合中山各方資源,促進港澳青年的人心回歸和粵港澳青年的融合發展。吳杰莊委員的提案《關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共同生活家園的建議》希望帶給香港青年更多發展機會,加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共同生活家園。
而省政協委員、市政協主席丘樹宏所提的 《關于粵港澳大灣區要注重人文價值鏈的發掘、融合與利用的建議》另辟蹊徑,從文化建設切入,建議從省級層面牽頭,把珠江文化、嶺南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改革開放文化,以及廣府、客家和潮汕文化,尤其是“孫中山文化”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共同的人文價值鏈一起發掘、交流、融合、發展。該建議引起與會者及媒體廣泛關注,中新社廣東分社、《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等予以采訪報道。
教育體育方面的議題,也受到我市省政協委員的關注。省政協委員、副市長徐小莉提交了《關于民族體育毽球運動列入廣東省運動會群體體育項目的建議》《關于統籌核定中小學教職員編制的建議》《關于聯合整治旅游購物市場,樹立廣東旅游良好形象的建議》,其中《關于統籌核定中小學教職員編制的建議》結合全省實際情況,建議省編制管理部門按省市定編制標準統籌核增中小學教職員編制。林至穎委員在其12 份提案中,也有一份與體育有關——《關于加大對中山國際棒球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議》。
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劉志偉一直關注農業發展問題,他所提交的《關于適當放寬設施農用地使用范圍的提案》和《關于出臺政策支持解決休閑農業發展用地指標的建議》聚焦農業發展提質增效,針對性強。
作為一名中小企業家代表,省政協委員史杰君此次所提交的《關于請求省發改委推出支持中小企業品牌建設方面的建議》和《關于設立廣東省中小企業“企業家獎”的建議》,主要關注中小企業發展問題。在即席發言環節,他還“搶麥”成功并表達了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