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2日,市委書記陳旭東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走訪東區全民公益園,了解社區公共服務情況,并深入背街小巷察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位于孫文東路的東區全民公益園,是經市政府批準成立的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采取“政府資金支持、民間力量興辦、專業團隊管理、政府公眾監督、社會民眾受益”的運營模式,打造成為我市培育公益慈善類、社會服務類和群眾生活類社會組織的基地。目前已成功孵化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8家,聯動及協助優化社會組織30多家,孵化5個、引進2個志愿團體。
音樂室曲聲悠揚,棋藝室戰況正酣,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對于許多社區老人而言,這里就是第二個家;日常康復訓練,生活技能培訓,殘障人員經過中心輔導,點燃了未來生活的希望;衣物回收循環,經清潔消毒后重新包裝,為貧困地區人民送去有溫度的體面穿著……在參觀走訪中,陳旭東對公益園內的居家養老服務、殘疾人綜合服務、公益項目集群展示等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全民公益園所提供的服務和傳遞的理念,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陳旭東指出,做好社區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是政府職責所在。而政府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讓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實現“專業人干專業事”,既滿足了群眾需求,又使社區干部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放出來,更好地做好本職。陳旭東肯定全民公益園運作模式,鼓勵東區繼續探索,爭取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經驗;其他鎮區也要立足自身實際需求,根據資源、財力可支配情況,切實提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隨后,陳旭東冒著風雨,來到城區山際尾正街,深入背街小巷察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網格化管理如何推進?“門前三包”能不能落實?諸如此類的“精準創文”問題,陳旭東尤其關心。
“創文不是形式主義,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把創文和為群眾謀實事結合起來,著力解決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讓燈更亮、路更平、環境更整潔!”陳旭東強調,要立足源頭整治,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宣傳引導,全面推進網格化管理,使創文工作家喻戶曉、人人參與。同時要杜絕“一陣風”式的突擊迎檢,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功夫、不給群眾增添額外負擔,讓群眾發自內心認可創文、支持創文。
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秘書長李長春陪同走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