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廣東省委員會:
貴委提出的《關于建立深中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高質量發展的提案》(第20220164號)收悉。經綜合深圳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提高珠江西岸地區發展水平,促進東西兩岸協同發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要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中山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戰略決策和省工作部署,舉全市之力參與“雙區”建設,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戰略,以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為橋頭堡深度對接珠江東岸,全力推進與深圳的規劃協同、交通協同、創新協同、產業協同、營商環境協同和公共服務協同,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和高質量發展。
一、積極謀劃,探索深中深度融合體制機制
(一)謀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按照省委、省政府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的工作部署,2019年底深中兩市啟動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規劃建設研究,提出立足深中所需所能,充分發揮互補優勢,以基礎設施為先導拓展發展空間和腹地,以產業鏈協作和產業集群共建為核心推進產業合作,以公共服務共建為紐帶推動民生領域共享,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構筑融合發展新態勢,努力將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打造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經濟帶。在中山臨深區域共建產業鏈專業協作基地,建設一批深圳鏈主企業專業配套園區,引導上下游關聯企業布局打造萬畝級深中合作創新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重點圍繞資源共建共享、成果協同轉化、企業融合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儀器裝備攻關、科教合作等領域加強深中合作,共同推動重點創新平臺的對接合作,探索大科學裝置開放共享,建設深中產業協同孵化中心,建立兩市科技企業與創投機構信息對接機制,通過項目化、機制化等方式,爭取將走廊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典范和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動力軸。
根據中央灣區辦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謀劃建設一體化發展試點的指示要求,我市積極配合省發展改革委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總體方案,推動位于翠亨新區的深中合作創新區(深中產業鏈專業協作基地)、深中港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深中澳文化與科技合作基地納入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范圍。
(二)積極創建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2022年4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請示,支持中山謀劃前海創新政策對接、產業發展空間拓展、跨市域交通暢聯、科技創新體系協作、公共服務協同銜接、跨市域規劃共議共編等六大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營商環境一體化、產業一體化、交通一體化、創新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規劃一體化等六大一體化工程,并同意中山復制推廣省內已批復的改革創新實驗區支持政策。
(三)積極探索一體化創新制度安排。深入學習借鑒長三角綠色生態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模式,充分發揮深中通道作用,研究制定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文件。按照中央及省統一工作部署,聯合深圳、東莞共同研究深圳前海、東莞濱海灣和中山翠亨聯動開發建設方案,開展推動中山與深圳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與方案研究重大課題,積極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規劃建設,圍繞管理架構、規劃對接、要素銜接、企業服務等方面,積極探索一體化創新制度安排,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協同發展。
二、對標提升,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服務體系
(一)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聚焦中山創新發展需求,積極爭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布局中山。國家和省支持將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納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重點創新平臺,省支持將中山翠亨新區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26個重點創新平臺之一,并支持高水平建設翠亨科學城。目前我市規劃建設包含中山光子科學中心、先進低溫研究院兩個重大科學裝置的中山科技創新園,其中光子科學中心、先進低溫研究院已納入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省科技廳支持我市將光子科學中心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規劃、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范疇。
(二)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和企業創新平臺。積極吸引國家大院大所、央企等“國家隊”科技資源向中山集聚,布局中山市華南理工大學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風電技術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中山市北京理工大學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創新平臺。支持我市建設省企業重點實驗室,以及省高精密光學鏡頭(晶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金屬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鋰離子電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2021年我市成功籌建培育廣東省海洋新能源創新中心,圍繞海洋新能源發電前沿共性關鍵技術開展研發攻關,將進一步推動海洋新能源開發的應用裝備及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三)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初步方案提出,支持中山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提升發展能級,探索建立前海創新政策對接機制,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營商環境一體化。近年來我市與深圳共同推動前海制度創新成果的復制和推廣,不斷深化區域高質量改革聯動,已在我市適合區域率先復制推廣國家級和省級自貿區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的改革創新經驗,積極申報建設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出臺《中山市關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中山市2022年度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等一系列文件,對標深圳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三、互利共贏,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一)構建高效協作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深中兩市按照省建立健全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聯動協調推進機制有關要求,因地制宜出臺培育發展產業集群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省戰略性產業集群工作全面落地落實。我市重點培育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對接深圳相關產業集群,推動各產業集群內部、產業集群之間以及兩市之間的協調聯動,推動我市深度融合深圳產業鏈分工,共同打造創新能力強、產能集聚度高的區域產業集群。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圍繞我市特色產業,開展產業鏈協同創新試點,布局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我市加快工業發展平臺載體建設,結合本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我市根據省各相關部門的工作部署,著力打造重大產業載體,大力推動頭部企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重構,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多措并舉推進深中產業融合發展。
(二)規劃打造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大型產業集聚區。整合火炬開發區(含民眾街道)、翠亨新區(含南朗街道)等東部鎮街的部分區域,成功申報省級大型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首批七個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大型產業集聚區之一,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產業集群,拓展深中一體化發展承載空間。目前中山南區產業園成功申報省產業園,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獲批首批省特色產業園。
(三)加快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以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為牽引,聯合深圳市共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依托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推動國際會展業高端化發展。拓展現代物流服務領域能級,促進與大灣區制造業產業鏈協同發展。
四、加快建設,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高效互通
(一)構建快捷高效軌道網。積極推進深江鐵路(中山段)建設,開展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前期工作,共建“軌道上的大灣區”。與深圳共同深化深大城際西延至中山相關研究,積極爭取國家、省的支持,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修編或深圳都市圈城際和市域(郊)鐵路規劃等契機納入上位規劃。
(二)完善深中通道對接網絡。規劃公路通道與深中通道快速直連,同時加快推進中開高速、東部外環高速等項目建設,提升深中通道在珠江西岸的通達能力。與深圳共同研究符合兩市需求的深中通道收費機制,對接開通跨市公交線路,特別是研究依托深中通道開通公交市際班線的可能性,目前正在組織編制跨市公交線路方案,待進一步討論成熟后,將與深圳就線路、場站配套設施等進一步溝通協調,促進深中兩地交通便捷性的提升。
(三)提高水上客運便利度。目前已開通深圳蛇口至中山水上客運航線,中山港馬鞍港區新客運碼頭工程已交工驗收,正在加快聯檢大樓建設,推動新客運碼頭盡快投入使用,屆時會同客運企業研究完善水上客運航線,加強水上客運服務水平,提升水上客運航線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五、協商共建,推動跨區域公共服務提質共享
(一)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積極對接深圳優質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資源,在辦學理念、大學籌建、研究生聯合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在打通職業教育上升渠道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共建共享。
(二)加強醫療社保醫藥領域相互協作。深中兩地醫療機構加強協作,積極推進兩市醫療衛生對接融合,推進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兩市共同推進“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見效。積極加強社保醫保領域對接合作。推動醫療保險在全國率先全流程完整上線國家醫保信息系統,與深圳共享信息資源,共同推動醫保線上服務提質增效,實現省內門診和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功能。持中山居住證和在中山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深圳居民在中山參保,深圳居民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后在中山可享受參保地醫保待遇并可直接聯網結算。
(三)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通過簽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合合作協議等措施與深圳加強環保領域合作,在信息共享、環境治理先進技術和經驗交流、區域環境協同治理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六、下一步工作
(一)按照中央及省的工作部署,積極推動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等平臺建設,加速深中深度融合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擴大與深圳公共服務同城化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打造現代優質公共服務體系。
(二)借助建設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大契機,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策支持,聚焦土地管理、科技創新、金融投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等領域探索改革舉措,打造更加公開透明、專業高效、接軌國際的現代企業服務體系。同時,學習復制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建立健全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以規則機制銜接為重點的制度開放新格局,創新優化均衡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加大對深圳產業和企業的研究,集中優勢資源規劃建設高水平產業發展載體。主動吸引和對接深圳健康醫藥、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產業,大力引進和對接深圳先進城市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推進深中產業一體化高質量融合發展。
(四)懇請省、國家支持將翠亨新區打造成為國家級平臺,對深中合作創新區、深中港高端制造合作基地、深中澳文化與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給予更多資金和用地保障。
(五)配合省爭取國家支持系統性謀劃珠西地區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強化珠江口西岸內部和跨珠江口的高效聯通。同時加強與深圳對接溝通,加快推進深中通道建設,推動深江鐵路開工建設,共同研究符合兩市需求的深中通道收費機制,研究依托深中通道開通公交市際班線的可行性,持續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交通互聯互通。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