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楊喜代表提出《關于提請省加大力度支持中山開展共性工廠治理新模式的建議》(第1246號),經研究,現提出協辦意見如下:
近年來,我市不斷優化傳統產業布局和升級,推進產業集群和集中治污,著力綠色發展持續創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管理水平,通過推動“共性工廠”建設,切實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
一、“共性工廠”建設情況
(一)加大政策引領,推動并規范建設行為。一是強化環保準入,規范建設。2017年,我市印發《中山市涉揮發性有機物項目環保準入管理規定》,實施涂料等行業限批。為繼續支持和引導我市VOCs(揮發性有機物)“共性工廠”建設,確保政策的延續性,同時杜絕“共性工廠”規模過小、遍地開花的問題,2021年我市印發了《中山市涉揮發性有機物項目環保管理規定》,明確“共性工廠”具有部分規定的豁免權,同時,加強對“共性工廠”建設的政策支持,鼓勵集聚發展,代替分散的涂裝工序,實現集中生產、集中管理、集中治污。二是積極探索搭建“共性工廠”模式,以建設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抓手,推動建設一批“共性工廠”,攻關關鍵技術,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快速、高效、環保、安全的智能化生產服務,推動專業鎮整體升級。2018年,我市印發《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扶持政策《關于印發工業和工業互聯網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項目資助實施細則的通知》。
(二)加大技術支撐和資金支持力度。“共性工廠”屬于我省近年的新生事物,很多企業不了解建設程序,且存在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問題。為推進建設工作,我市組織邀請有關生產、治理技術等領域專家為意向企業“共性工廠”的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協助企業開展設計、立項、建設等工作。同時,我市積極爭取專項資金加大對“共性工廠”建設的扶持力度。
二、取得成效
(一)削減污染物排放,助力我市污染防治攻堅。通過政府在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我市“共性工廠”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我市共有12家“共性工廠”取得環評批復。上述“共性工廠”服務對象以家具噴漆企業為主,面向家電五金噴涂和塑料制品噴涂。據統計,已取得環評批復的12家VOCs“共性工廠”預計可替代近260條VOCs噴漆生產線,將極大減少VOCs廢氣的排放量,助力我市污染防治攻堅。
(二)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目前,我市已有3家“共性工廠”成功認定為市級工業和工業互聯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其中,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借助電腦裁剪,有效破解手工剪裁精度不足、材料浪費、生產效率低等難點;東海表面貼裝共性工廠打造行業特有的全視覺智能全自動SMT貼片生產線,解決行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品質參差不齊、日產能小等問題;聚享·拋光打磨機器人平臺通過采用機器人進行智能自動化作業,解決五金打磨行業存在的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易導致職業病、產品一致性差等普遍問題。
三、下階段工作措施
(一)通過規劃引領,優化產業布局,深入推進“共性工廠”建設。鼓勵相關鎮街針對本地產業發展特點和需要,編制“共性工廠”實施規劃,對集中“共性工廠”項目的規模、數量、布局等進行論證。繼續針對我市產業集群特點,引導相關鎮區和有條件的公共技術服務單位共同建設共性工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的結構和布局,為我市特色產業集群提供配套支持。
(二)進一步完善VOCs“共性工廠”建設相配套的政策、技術文件依據。針對VOCs防治的相關標準、技術指南、法律法規等,加快我市大氣防治立法工作的出臺。除家具噴漆“共性工廠”外,我市將積極推進金屬表面噴涂“共性工廠”的建設,有效整治“散亂污”企業,促進鎮街產業綠色化、循環化升級。
(三)積極做好“共性工廠”項目生態環境保護審批服務保障工作以及審批事項咨詢服務工作,最大限度縮短項目審批時限,加快審批。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特別是對于符合上級生態環境專項資金支持的,我市將加大專項資金申請力度,進一步推動我市“共性工廠”的建設。加強“共性工廠”成效的宣傳力度,著力推廣有關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社會認知度和參與度,規范和減少污染排放,形成高效、集約的新型生產運營模式。
(四)探索新理念,助推“共性工廠”升級。下階段,我市將研究推動升級版“共性工廠”園區的建設,以“核心區、緩沖區、拓展區”的建設理念,提升“共性工廠”的建設規模和效益,將產污環節由重至輕、由內至外依梯度布設,各建設區之間設置一定的生態屏障,對污染產排環節實施科學的梯度布局和集中的高效治理,提升生態環境管理效能,逐級減少污染物對外圍環境和人群的影響,提高區域產業集聚程度,實現更大的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懇請貴廳繼續對我市“共性工廠”建設工作給予指導,并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
專此函達。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