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張傳衛代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擴容的建議》(第8880號)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市會辦意見如下:
一、建立完善高新區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
(一)高標準編制火炬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
圍繞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和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目標,火炬開發區積極推進《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火炬區“十四五”創新發展規劃》《火炬區統籌民眾鎮重大產業發展規劃》等4份規劃編制,同時《中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火炬開發區的發展定位、方向和目標:“強化火炬開發區創新發展主引擎的作用,前瞻布局科技創新資源、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推動先進裝備制造、健康醫藥等優勢產業向高端延伸,在打造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當好領頭羊”。
(二)重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強化火炬開發區產業平臺承接能力。
支持火炬開發區提升區域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效應”,進一步深化火炬開發區對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促進開發區產業、市場優勢與港澳科研、信息優勢的有機融合,推動跨境科技成果轉化。按照突出交通優勢、強化規模效應、強調區域對接、堅持擴容提質、注重開發實效等基本原則,在原有九大產業園基礎上,我市重新審視和劃定重大產業平臺,謀劃的火炬國家高技術開發區(產業園)(暫命名),范圍包括火炬開發區、原民眾園等部分。平臺以火炬國家級高新區為依托擴容擴區而成,包括國家健康產業基地、中國電子(中山)基地、火炬高新產業園、中山保稅物流中心等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和高質量發展高地,打造若干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綜合保稅區。加強土地、資金、人才、服務配套等資源整合力度,統籌協調和充分利用產業平臺的優勢資源,為中山承載、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新興產業提供有力支撐。
(三)逐步建立支持園區發展的政策體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0〕7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粵府〔2019〕28號),有效激發火炬開發區新一輪創新發展活力,強化火炬開發區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火炬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我市火炬開發區對標一流高新區,圍繞健康醫藥、先進裝備和光電3大主導產業,先后出臺多份覆蓋產業發展、科技強企、科技企業孵化、金融等內容的政策文件,構建完善的扶持產業創新發展政策體系。
(四)積極研究支持中山火炬開發區提質擴容。
2020年4月份,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信廳、自然資源廳、商務廳、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聯合印發了《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粵發改區域[2020]146號),文件中對中山開發區發展指引明確提出“支持擴大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范圍。將周邊鎮區具有良好發展基礎的科技產業空間資源納入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范圍”。目前我市正在開展市直管鎮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將穩步推動火炬開發區與民眾鎮統籌發展,推進民眾鎮鎮改街,火炬開發區統籌組織人事、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制度創新、綜合協調等職能,民眾街承擔基層組織建設、社會建設、社會管理職能,改革方案后續將上報省政府審批。
二、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充分合理配置
(一)集聚創新要素,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堅持科技引領,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市著力聚焦火炬開發區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優勢產業,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研發攻關,同時火炬開發區制定了《中山火炬開發區科技強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配套政策。
加快科技創新人才聚集。調整優化人才政策和人才工程,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大我市現有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的具體措施》,在人才入戶、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方面提供更優待遇。
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加強園區載體建設,加快創新創業資源集聚,促進區域“雙創”工作,推動孵化器以升促建,2020年火炬開發區新增國家級孵化器3家,在年度運營評價中健康基地孵化器和張企孵化器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A級運營評價(優秀),孵化育成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為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
(二)壯大高新技術產業,促進高質量發展。
出臺《中山火炬開發區領軍及企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修訂)》,進一步推動區內高企樹標提質,初步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主體培育體系。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出臺《中山火炬開發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山火炬開發區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山火炬開發區光電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重點培育壯大健康醫藥、先進裝備、光電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力推動了中山火炬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創新產業空間開發建設和管理政策
(一)強化供地類項目準入管理,推動集約用地,促進招大引強和產業優化升級。
火炬開發區對供地類項目制定了一系列經濟、科技準入指標,設定3年項目承諾事項監管期,對未達到承諾條件的企業(個體)啟動違約罰則,后續將落實供地類項目準入管理細則,進一步優化火炬開發區項目管理機制。向省、市爭取擴區擴容過程中的土地開發建設和管理政策支持
(二)建立健全各園區產業項目遴選、土地出讓、產業發展監管、土地使用權退出等管理機制,提高土地等產業空間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調整與發展規劃相適應的土地利用規劃、城鄉建設規劃、行政管轄區劃方案,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指標、建設預留地指標、低效閑置土地處置等傾斜支持,整合碎片化產業用地,推動實現連片擴區。
(三)建立閑置土地數據庫以及閑置土地數據庫動態更新機制。
健全用地供后全流程監管體系。對標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以自然資源局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為契機,健全國有建設用地“批、供、用”全流程監管體系,設計供后監管提醒、預警、通報等功能,對用地供后監管實行精細化、常態化、全鏈條管理。
四、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宜居宜業新區
對全區山水資源、人文要素進行全面梳理,以“360水岸綠城,24小時活力智炬”為目標,重新構建了“一環一帶一心多節點”的總體發展框架,其中重點打造三十公里活水綠環、打造十五公里科技創智走廊、高標準打造火炬新城中心并加強軌道交通站城一體開發建設。
加強火炬開發區建設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有機銜接。制定和實施公共配套設施和園區環境提升計劃,加快完善各園區交通、教育、醫療、餐飲、商務、信息等公共配套設施,打造定位精準、服務完善、產出高效的創新型智慧型美麗高新區。加快實現產城融合和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打造承載優質項目的產業新城,高層級對接珠江東岸高端資源,做強做實深中產業拓展走廊戰略產業承載區。
五、調動社會多元資本驅動新區建設發展
為持續做強做優金融產業,火炬開發區在國有企業合并改革時,同步積極探索新業務板塊。融合現有區屬企業金融牌照、金融人才和金融資源組建華盈投資公司,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實現投資和產業聯動發展,探索區屬企業資產證券化,摸索嘗試離岸金融發展的可能性,打造全牌照的金融法人企業。
同時按照“一園一主導”“一園一特色”的模式,圍繞健康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光電、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在火炬開發區內建設和運營主題產業園,引入社會資本主導或參與園區的設計、投資、建設、招商、運營和維護,促進產業鏈相關聯企業、研發和服務機構優化集聚,通過分工合作和協同創新,形成具有跨行業跨區域帶動作用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組織形態,推動健康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光電、先進裝備制造向產業高端延伸和產業鏈固鏈強鏈補鏈擴鏈,爭創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蓄勢擴面加快升級的試點,高水平打造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東部環灣創新發展帶重要承載區。
專此函達。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