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至23日,全省濕粉類食品生產企業質量提升工作現場會召開。會議通報我省濕粉類食品整治和質量提升工作情況,對濕粉類食品整治工作進行部署,并組織與會人員現場參觀佛山市濕粉類食品整治和質量提升工作成效,部分地市交流濕粉類食品整治和質量提升工作情況。會上,中山市市場監管局就濕粉類食品整治和質量提升工作作經驗介紹交流發言。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結合工作實際,扎實開展濕粉類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守護群眾“舌尖上安全”。目前,中山濕粉類食品生產加工單位17家;日產量13.3萬公斤;執行《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濕米粉》(DBS 44012-2019)共3家;冷卻間和包裝間為潔凈車間1(家);具備產品自動包裝機5(家);全部禁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相關工作舉措和成績得到省局的認可和肯定。
一是針對濕粉類生產企業“夜晚生產、凌晨出貨”的特點,采取現場檢查和夜間突擊檢查方式,重點檢查企業是否持續具備許可條件;是否認真實施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產品是否嚴格封口,標簽標識標注是否規范,保質期在24小時內的是否生產時間精確到小時;原輔料、半成品、成品的貯存、運輸及工具和設備是否安全、無害、清潔等,督促企業嚴格按照要求規范生產。二是通過開展濕粉類產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沉浸式”現場培訓,統一檢查標準,指導鎮街分局對該類產品生產環節的風險點進行重點檢查,2021年中山市鎮兩級共檢查濕粉類生產加工單位76家次。三是開展專項抽檢和風險監測。制定濕米粉類產品專項監督抽檢計劃,對生產環節濕米粉類產品全覆蓋監督抽檢,共抽檢48批次;針對濕米粉及其原料大米和食用淀粉開展米酵菌酸項目風險監測,共抽檢33批次,結果全部合格;針對脫氫乙酸及其鈉鹽項目開展專項抽檢17批次,未發現我市濕粉類生產企業使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的現象。
此外,市市場監管局還督促條件較差、設備實施改造難度大的加工單位進行停產整改,要求生產廠所搬遷到食品加工基地,市局聯合鎮街分局對其新廠房布局設計、生產設備選型等方面進行幫扶指導,督促濕粉類食品生產加工單位提質升級。(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