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市生態環境局各基層黨支部不斷強化初心使命和宗旨意識,以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以“四個導向”為基,聚焦“四點”發力,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一、“一線導向+志愿服務”,溫情關懷進萬家
各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志愿者參加“愛國衛生”和“抗擊疫情”等志愿服務。中山監測站黨總支前往肇慶市封開縣金裝鎮安靖村檢測供應全村2000多名村民的飲用水水質。中山監測站第一黨支部到神灣鎮南部組團垃圾處理基地現場指導企業水質檢測、清洗地下水井、規范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實驗室等。中山監測站第二黨支部為夏陽社區部分住戶開展5次的飲用水水質和空氣甲醛檢測服務。局機關第二支部到市機關第二幼兒園等開展空氣污染物檢測活動。
二、“問題導向+靶向治療”,隱患排查除“內憂”
局機關第三黨支部持續開展為企業免費環保“體檢”活動,通過組織執法骨干及專家團隊主動到企業“問診”,及早排查發現企業環境管理隱患,現場提出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環境管理水平,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現場“體檢”內容包括:企業的環保手續、環境管理、污染防治設施、危險廢物管理、應急預案落實情況等方面。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局機關第三黨支部已為15家企業提供了免費環保“體檢”服務。
三、“需求導向+貼心服務”,助企高質量發展
局機關第一黨支部以環評審批服務為抓手,對全市重大項目采取專人聯絡服務,認真服務重大項目環境保護方面需求,按照“清單制+進度表”方式加強跟蹤。在重大項目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報批前,局機關第一黨支部主動提前研判項目的規劃選址、環境容量準入條件等,力爭提前解決生態環境隱患;開辟綠色通道,提供電話咨詢,現場多對一指導,實行特事特辦,難事幫辦等服務。局機關第一黨支部在辦理北區五金表面集聚區項目環評審批時,著重考慮鎮街產業發展特點和專業鎮發展需要,推動金屬表面處理行業集聚發展,產業鏈優化升級。局主要領導及班子成員多次帶隊到現場辦公,下沉一線“面對面”解難題,“手把手”定措施。局機關第一黨支部為小欖鎮北區五金表面集聚區現場解答和指導規劃、建設、運營等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和手續要求,技術上為高標準升級改造計劃提建議,政策上講解省大氣扶持資金申請要求等。今年9月,北區五金表面集聚區式開工建設。
四、“結果導向+三式工作法”,解群眾油煙難題
局機關第一黨支部通過“三式工作法”開展餐飲油煙“清污行動”,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一是“拉網式”排查隱患。局機關第一黨支部協調執法部門共對重信重訪次數較多的餐飲企業進行環境執法檢查34家,立案查處餐飲企業9家,移送法院強制執行1家,嚴厲叫停了一批擾民嚴重、拒不整改的餐飲企業。二是“清單式”整改問題。對愿意配合整改的餐飲企業,根據是否符合專用煙道安裝條件情況,積極協助餐飲企業聯系物業管理公司,反映業主、經營者意見,共有7家餐飲企業通過加裝專用煙道完成整改;對不具備加裝專用煙道的餐飲企業,要求取消油煙工序、更改廚房工藝等進行整改7家,對不具備加裝專用煙道或更改廚房工藝的餐飲企業,責令其停業搬遷7家。三是“靠前式”宣傳指引。局機關第一黨支部積極指導東區生態環境保護局為新開辦的餐飲企業提供環境監管服務指引。根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新登記餐飲企業名單,在餐飲企業開辦前提前介入,事先告知企業開辦餐飲企業場所、污染物治理設施等是否符合環保法律法規要求。共現場核查餐飲企業268家,發出《關于不適宜開設餐飲服務項目的函》125份,并向各社區和市場監管分局提供《關于東區街道內開辦餐飲企業的告知書》累計2200余份,派發《餐飲場所污染防治工作指南》和《餐飲業從業涉及法律法規摘錄》等9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