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終期考核年。秉持初心,繼往開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生態環境廳的督查指導、精準幫扶下,市生態環境局、住建局、城管執法局、交通局、公安局、市場監管局、海事局等部門以及各鎮街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積極作為,勇于擔當,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打好打實了藍天保衛戰。
2020年,我市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整體下降,6項指標全面達標,AQI達90.2%,順利完成省下達考核任務。空氣質量等級優達211天,為大氣十條實施以來(近六年)最好水平;空氣質量等級優良達330天,比2019年凈增42天。PM2.5年均濃度達世界衛生組織WHO-Ⅱ級標準,對標國際一流灣區空氣質量標準。累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幅度排全省第4位、珠三角第4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國168重點城市年度排名14,月度排名中2、3、5、6、7月均排進前十。
艱苦卓絕的藍天保衛戰告捷,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中山人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這場戰役的勝利,來之不易,浸透了每一位藍天保衛戰士的汗水,也書寫了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奮力拼搏,推動中山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一、多措并舉,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工業源廢氣排放管理。實施總量控制、“減二增一”、VOCs準入政策,組建專家志愿者隊伍,精準幫扶企業,落實“一企一策”VOCs綜合整治企業301家,完成銷號式整治企業527家,超10家VOCs“共性工廠”落地。全面清查散亂污企業,依法查封732家。推動“煤改氣”工作,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整治任務全部完成。二是強化移動源管控。強化生態環境、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執法,檢查車輛1391車次;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6383303車次;用車大戶入戶檢查59家,從源頭發現問題、整改跟蹤;8月底全市實現公交100%純電動化,投運純電公交車達2576輛;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調查、登記、編碼工作,1514臺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上傳省系統。三是強化面源綜合防控。住建、交通等部門聯合對建筑施工揚塵控制保持高壓態勢,狠抓落實“6個100%”。嚴懲遺撒行為,查處工程運輸車遺灑746宗,超限超載713宗。利用在線監測技術持續對200家重點餐飲油煙單位進行全天候監管,聯合城管部門大力打擊燒烤店占道經營和無照流動燒烤檔。引入煙霧AI自動分析識別技術,提高巡檢頻次,及時查處露天焚燒等違法行為。四是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碳普惠試點社區、校園或企業減碳項目。2020年,6個低碳項目通過專家驗收。其中小欖鎮“零碳未來館”受到省市各級媒體關注,形成良好低碳示范效應。
二、落實百日沖刺行動,落實污染天氣應對。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實施精準調控。充分運用“9+300”大氣網格化監管等新科技手段,加強與省工作組以及技術團隊的研判會商,及時調整從臭氧防治到氮氧化物防治的應對策略。二是面對污染天氣,年內共啟動9次污染天氣管控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共同發力、攻堅克難、眾志成城!落實各項應對措施,各相關部門、各鎮街共出動71132人次,檢查重點企業10384家次,檢查施工工地6980個次,檢查餐飲企業364家,制止露天焚燒、流動燒烤攤位1020宗;查獲報廢車輛365輛,處理超標車輛250輛;水域巡航17415海里,船舶油品檢查171艘次;搗毀非法加油點33個,涉成品油立案107宗;道路灑水降塵11678次,泡霧車作業13717車次。
沒有一場戰役是輕而易舉的,也沒有什么困難是不可戰勝的,我們需要的是對初心的不忘,對使命的堅持,是眾志成城的決心。十四五的序幕已開啟,藍天保衛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