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山市政協召開“加強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專題協商會,組織港澳委員代表、內地委員代表、市飲食業商會代表、網絡訂餐平臺代表、網絡餐飲商家代表、騎手代表、消費者代表、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就如何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展開協商。市政協副主席郭惠冰出席。
本報記者 王蔚然
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問題引關注
據悉,目前我市主要有“美團外賣”“餓了么”兩家第三方平臺提供網絡訂餐服務,全市共有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俗稱“商家”)約1.2萬家,其中小微餐飲商家約占80%;有外賣送餐人員(俗稱“騎手”)1.6萬人,其中“美團”騎手約1.2萬人,“餓了么”騎手約0.4萬人。由于其監管法律體系尚未健全、監管機制尚未完善,社會共治氛圍尚未形成,導致食品安全風險未得到有效管控,諸多問題逐漸顯露。
為此,市政協將“促進我市食品安全工作 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專題協商納入2021年協商工作計劃,并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要內容之一,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建議》從我市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闡述,提出探索完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度、加快建設數字化監管平臺、創新監管工作機制、強化網絡餐飲服務行業信用管理、積極構建社會共治體系等建議。
多方集結探討監督管理“妙策良方”
會上,政協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市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山市委會副主委楊紹平建議通過社會共治解決我市當前“相對有限的行政監管資源和相對無限的網絡餐飲服務監管對象”之間的矛盾,充分發揮和利用多元主體的力量,彌補政府監管力量的不足、單一監管的缺陷和市場的失效。
市政協委員、澳門中山青年商會理事長陳斌表示,網絡平臺食品安全問題受多方面影響,是一個鏈條長、環節多的社會綜合問題。政府部門立法及監管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要落實全民監督。充分發揮教育及宣傳舉報的作用,做到每事必查必跟進的服務承諾,讓監督有效,讓商戶提高警惕,共同構建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生活環境。
市政協委員、市委統戰部港澳科長李駿建議,市市場監管局可以引入互聯網監測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并發現外賣行業存在的安全隱患,將政府監測系統與網絡訂餐平臺數據對接,及時掌握商家營業資質、經營狀況和消費者反饋等,解決傳統監管模式下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此外,市飲食業商會代表、網絡訂餐平臺代表、網絡餐飲商家代表、騎手代表、消費者代表還分別結合行業實際進行意見闡述,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市民關心問題進行回應。
郭惠冰表示,此次專題協商會是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一次有效的創新探索,是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一次有效實踐。各行各業代表、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政協委員一起就加強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把脈問診、建言獻策,充分展現了“小平臺大協商、小切口大民生、小活動大影響”的特點。希望市政協和廣大委員們持續關注,在履職中及時發現問題,深入分析癥結,提出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希望市民們積極參與政協協商,共同推動中山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