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市教體局聯合市文廣旅局和市科技局召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工作會議,市鎮兩級教育體育、文化、科技部門共80多人參會。據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部門職責分工,部署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工作。
會議強調,不得再審批新的面向3至6歲兒童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會議要求各鎮街教體文旅局建立“教育會同體育、科技、文化部門”審批,相關部門參與綜合治理的工作機制,各部門齊抓共管,合力做好現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改及過渡。
國家校外培訓監管平臺的數據顯示,我市現有有證的校外培訓機構762所,其中,學科類57所,非學科類705所 (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屬人社部門審批發證,不在此列)。會議指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凸顯,主要是底數不清、機構資質不全、培訓行為不規范、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和過度逐利等,需要補齊短板。
截至3月21日,已在市場監管局登記,目前仍處于經營狀態且經營范圍包含“教育”的公司有8217家(包括5301家“教育咨詢”公司),經營范圍包含“文化藝術培訓”或“體育培訓”的公司有662家,三類共計8879家(包含已取得辦學許可證,并完成工商登記的705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會議要求各鎮街對實際開展校外培訓有照無證的在辦機構,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引導舉辦者對標整改、轉型或停止辦學。繼續辦學的,6月底之前須按照我省最新出臺的設置標準完成整改并在11月底前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管理。記者了解到,自通知發布之日起,我市停止執行2021年的過渡審批政策。今后,新取得辦學許可證的均須達到省級部門印發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
據介紹,預計7月1日起,我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監管工作將結束動員部署、全面實施、鞏固提升三個階段,進入常態化監管階段。
去年年底,市教體局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統籌面向中小學生(含3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管理工作。記者獲悉,為了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科牽頭下,我市正籌備成立全市校外培訓協會,實行行業自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