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市委書記郭文海深入三鄉鎮基層一線,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高質量發展開展調研,并與三鄉鎮村兩級黨組織書記座談交流。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進一步優化完善“百千萬工程”改革舉措,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謀未來,把學習成果體現到實際行動中、落實在發展成效上。
古鶴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閘門樓、青石巷、老祠堂、舊牌坊。近年來,當地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修繕活化僑房古宅,大力發展文旅產業,美術館、收藏館、中醫館、鄉村旅拍等文化藝術產業蓬勃發展,串珠成鏈激發鄉村文旅發展新活力。郭文海沿著石板路走進古鶴村,一路察看村容村貌、歷史建筑,詳細了解歷史文化保護、僑房活化利用、文旅產業發展等情況,不時與村民、游客、鄉村文旅經營者互動交流。他指出,古鶴村是岐澳古道的重要節點,孫中山、林則徐、鄭觀應等歷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跡。要講好岐澳古道故事,進一步挖掘名人文化資源,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讓市民游客充分感受歷史文化魅力。要持續創新消費場景,加快引進美食餐飲、特色民宿等業態,更好滿足游客多層次、個性化需求。要加強農房風貌管控和外立面改造,堅持系統謀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全面提升農村整體面貌和生活品質。
三鄉鎮中心蓄洪湖及泵閘配套工程位于西山涌及茅灣涌匯合處。項目實施后,可以利用蓄洪湖調節功能調洪削峰,將有效降低茅灣涌水位,從而減輕三鄉排澇壓力。郭文海實地查看地形地貌、設備作業情況,聽取技術路徑、排澇流量、工程進展等介紹。他強調,治理城市內澇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發展工程。市委、市政府下大決心,大力推進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目前蓄洪湖已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并經受了今年汛期以來多輪強降雨考驗,意味著取得了初步成效。屬地鎮街、相關部門要以高標準加快建設剩余配套工程,堅定不移打造高質量工程、廉潔工程,做好周邊環境綠化美化,確保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從根本上解決南部鎮街“逢雨必澇”的問題,更好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調研中,郭文海就地召開座談會,聽取三鄉鎮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百千萬工程”的經驗做法,就進一步發動社會力量、動員群眾積極參與“百千萬工程”聽取意見建議。他強調,要堅持黨建引領,發揮三鄉僑鄉優勢,廣泛動員企業家、港澳同胞、華人華僑等社會力量投身“百千萬工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活力;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自己家園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
“要堅定把三鄉建設成為中山‘百千萬工程’名副其實的示范鎮,扛起省級示范鎮該有的使命。三鄉是展示中山‘百千萬工程’成效的窗口,希望三鄉的同志不辱使命!”在聽取大家發言后,郭文海指出,近年來,三鄉鎮圍繞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在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水污染治理、拼經濟、美麗城鄉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了明顯成效,市委予以充分肯定。他強調,三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優越,實施“百千萬工程”有很好的基礎。要扛起職責使命,主動擔當作為,錨定“經濟強、城鄉美、社會治,奮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準確把握自身在全市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發揮自身優勢,補齊短板弱項,立足更高定位、向著更高目標再出發,努力在全省“百千萬工程”中爭做典型、作出示范。一要打造成為美麗中山的標桿示范,做好“美”這篇大文章,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全域提升綠化美化水平,體現中山“南大門”的特色和魅力。要從整治提升三鄉大道開始,加強沿線業態一體化規劃管理,按照“低成本、管用實用”原則,做好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以點帶面打造干凈整潔、綠化美化的城鄉環境。要堅持鐵腕治污,下決心按時高質完成治水任務,全面提升一河兩岸景觀風貌,打造城市美麗風景線。二要推動鎮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培育壯大半導體等新興產業,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調結構、促轉型。要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僑房保護和活化利用,加快推進餐飲美食、特色民宿等發展,打造“香山古韻”鄉村振興示范帶,探索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三鄉之路。三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深化網格化管理服務,抓好各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領導李長春、歐陽錦全、徐劍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