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有關單位:
現將《中山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生態補償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山市自然資源局
2024年8月27日
中山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生態補償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提升耕地保護效益,保障承擔保護任務者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廣東省土地管理條例》《中山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調整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府函〔2023〕341號)等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耕地保護生態補償,是指根據我市生態補償機制,為鼓勵和支持基層開展耕地保護工作,對承擔保護任務的責任主體發放生態補償財政資金。
第三條 耕地生態補償資金來源為全市生態補償資金,按照生態補償機制有關規定統一開展資金核算、籌集和分配。
第二章 補償范圍、對象和資金標準
第四條 耕地生態補償范圍包括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以全市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核定的耕地為基礎,分別統計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和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外的耕地面積,即永久基本農田補償面積和一般耕地補償面積。
第五條 耕地生態補償對象為承擔耕地保護任務的鎮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他責任單位。
第六條 耕地生態補償資金標準根據全市生態補償工作動態評估并周期性調整。2023、2024年度資金籌集標準為:永久基本農田500元/年·畝、一般耕地300元/年·畝。2025年度及以后資金標準按市政府后續出臺文件規定執行。
第三章 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
第七條 耕地生態補償資金按照以下標準分配:
(一)普惠性補償。根據各鎮街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面積,按照永久基本農田400元/年·畝、一般耕地200元/年·畝標準分配給鎮街,其中40%由各鎮街統籌使用,60%補貼到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責任單位。
(二)激勵性補償。根據全市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總面積,按照100元/年·畝標準設立市級獎勵資金,用于統籌激勵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鎮街。
第八條 市自然資源局根據各鎮街耕地補償面積及耕地保護工作相關考核結果,制定全市年度耕地生態補償資金分配方案,經市政府批準后,按照國庫集中支付有關規定將資金撥付至鎮街財政。
第九條 鎮街根據市下達耕地生態補償資金額度,制定本鎮街年度耕地生態補償資金使用方案,報送市自然資源局備案。資金使用方案應明確普惠性補償鎮級統籌使用資金、市下達激勵性補償資金的用款計劃,并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責任單位實際承擔的耕地保護任務面積,分解下達普惠性補償村級補貼資金。鼓勵鎮街從普惠性補償鎮級統籌使用資金、市下達激勵性補償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用于統籌激勵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責任單位。
第十條 耕地生態補償資金用于耕地保護管理、“田長制”建設、耕地恢復、耕地質量提升、農田基礎設施管護修繕等。補償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在優先保障上述用途的情況下,可用于村公益公建事業。
第十一條 由各鎮街統籌使用的耕地生態補償資金應當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獎金津貼福利補助、興建修繕樓堂館所、償還債務等與耕地保護無關的支出。
第十二條 鎮街按照年度耕地生態補償資金使用方案,組織協調鎮街財政、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責任單位,規范使用耕地生態補償資金。資金下達鎮街后1年內未使用的沉淀資金,原則上回收并滾入下一年度沖抵全市生態補償資金。
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 各鎮街須按照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等相關規定,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責任單位須按照集體資產管理有關規定和民主議事規則,合理使用資金,將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報送市自然資源局。
第十四條 未按照規定使用或以弄虛作假騙取耕地生態補償資金的,應當全額追繳補償資金,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法律責任。
第十五條 各鎮街、村(居)委會應將補償資金收入、開支情況,按財務管理制度規定定期向群眾公布,并接受有關監督檢查和審計。
第十六條 市自然資源局每年度對鎮街耕地生態補償資金發放和使用情況開展考核檢查,不定期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資金審計和實施效果評估。相關工作成果作為鎮街耕地保護工作評價和耕地生態補償獎勵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如上級文件有新規定的,按新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