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所在位置: 政務公開 > 通知公告

中山市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情況

信息來源:中山市生態環境局 發布日期:2023年06月08日

  2021年8月27日至9月27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我省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1年12月13日反饋了督察報告。中山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按照《廣東省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方案》要求,堅決扛起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沉甸甸的政治責任,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堅定的決心、最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第二輪央督整改任務落實,整改的階段性進展情況如下。

  一、總體進展情況 

  (一)整改任務均按時序進度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2月底,16項整改任務均取得階段性進展(具體進展情況詳見附件),3項整改任務已完成(“兩高”項目節能審查、農村集中供水、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建設),13項整改任務達時序進度,其中2022年年底前要完成的9項階段性整改措施已完成。第二輪央督交辦的341宗信訪案件已全部辦結(含階段性辦結1宗)。

  (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總體保持平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15位、珠三角第4位。PM2.5、PM10、NO2、CO、SO2等5項環境空氣污染物年均值均創近10年最低水平,其中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19微克/立方米,優于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過渡階段目標。大江大河和水源地水質優良,城市水質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4,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且100%達標,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優良達標率100%。內河涌水質有所改善,黑臭河涌數量較第二輪央督時減少四成,全市1041條河涌水質指數CWQI同比改善18%。近岸海域國控點位無機氮濃度控制在目標值,國控主要入海水道水質均為Ⅱ類,國控以下主要入海河流水質均實現優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標,嚴格管控類耕地落實風險管控措施,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和地下水有效管控。2022年度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和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

  二、主要工作措施落實情況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督察整改政治責任。

  典型案例通報當日,中山當即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扛起水污染治理政治責任,向全市上下發出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直面問題、鐵腕治污的總動員令。中山把水污染治理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專章部署,動員全市力量堅決打贏打好水污染治理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市委部署對17個市屬部門、鎮街履行水污染治理開展專項巡察,提前開展全市水污染治理工程審計,市人大將水污染治理列為“一號議案”,市政府將水污染治理納入十件民生實事,市政協開展水污染治理民主監督。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聯合簽發市總河長令,號召四級河湖長積極履職,動員全民參與治水,支持未達標水體整治、支管到戶等治水工程,凝聚全民治水力量。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抓落實,共同擔任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問題整改暨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強力統籌部署推動央督典型案例整改。市委常委會會議每2周聽取央督典型案例整改情況專題匯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每周調度部署治水工作,及時解決治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不定期暗訪水污染治理工地,督進度、查問題,抓整改。市四套班子負責同志分別包干整治、掛點督辦重點河涌,督辦掛點聯系鎮街水污染治理工作。

  (二)強化市級統籌,健全水污染治理的體制機制。

  一是全市統籌,組建水污染治理指揮部。2022年1月30日,我市成立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問題整改暨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統籌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設立水污染治理流域工作專班,鎮街“一把手”擔任流域長,“指揮部—治水辦—流域專班”實體化運作。抽調近200名干部下沉一線,強化治水隊伍建設,形成統一決策、協同推進、快速響應的高效指揮體系。二是系統謀劃,科學確定治水路徑和目標。堅持科學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流域治理,摸清中山水污染底數,組織論證治水方案,實施“一流域一策”“一河一策”,確保治一條成一條。印發《中山市水污染治理總體工作方案》《中山市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全市“一盤棋”統籌部署推進水污染治理。三是壓實責任,全面完善治水機制。建立市鎮一體共擔主體責任機制,與各鎮街簽訂《水污染治理責任書》,分解細化整改任務,壓實屬地鎮街質量、速度、安全監管責任;堅持日調度、周通報、月交賬,市鎮兩級領導掛點包干整治河涌,掛圖作戰、無人機每日抽查河涌施工情況;成立小隱涌流域整治攻堅臨時黨支部,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項目所在村社黨組織和黨員組織起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三)“大兵團作戰”,加快推進未達標水體整治。

  2022年5月初啟動水污染治理大兵團作戰,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攻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14個流域全面鋪開現場施工作業面。截至2022年底,累計進場施工河涌495條,完成214條河涌截污清淤工程。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158條河涌全部進場施工,已完成157條河涌整治主體工程。非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累計進場施工河涌337條,其中57條河涌已完成截污清淤主體工程。小隱涌流域18條河涌已完成截污清淤工程,青崗涌、白廟涌、沙邊涌、三涌、土瓜涌等重點河涌已完成主體工程,正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源頭治理工程;大滘涌、蓮興涌、朗心四渠基本消除黑臭,每日巡河不定期水質自檢,同步開展暗涵治理、錯接混接改造和上游排水單元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逐步正本清源穩定治理成效。2022年全市黑臭水體較第二輪央督時減少四成,河涌水質指數CWQI同比改善18%。

  (四)補齊設施短板,提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能。

  一是補齊污水處理能力缺口。中山市小欖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容10萬噸/日)、橫欄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3萬噸/日)擴容工程已建成,坦洲污水處理廠(擴容6萬噸/日)、三鄉污水處理廠(擴容6萬噸/日)等11座污水處理廠已動工建設。珍家山、中嘉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當年動工、當年通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二是加快污水管網建設。2021-2023年2月底全市新增市政污水管網1575公里,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底完成507公里污水管網檢測和40公里缺陷管網修復工作。

  (五)舉一反三,扎實推進央督共性重點問題整改。

  一是規范工業集聚區管理。中山市開展全市工業聚集區摸查,2022年完成四次工業企業空間信息實地調查工作,累計核實6萬多家工業企業。實施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把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與水污染治理、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2022年中山市對全市4萬多家涉水工業企業開展用水排水情況調查,拆除整理超1.4萬畝低效工業用地。加大涉水工業污染源執法力度,開展“利劍2022”涉水排污單位專項執法行動,市鎮兩級加強對全市涉水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共檢查企業5152家,立案查處72家,嚴厲打擊涉水工業企業偷排漏排行為。開展村鎮低效工業園升級改造綜合執法,整治拆除違法建設和危舊廠房物業300多宗,拆除面積180多萬平方米,查處落后產能企業122家。

  二是推進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尾水治理。出臺實施《中山市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開展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2022年完成超2萬畝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同時加強養殖尾水監測,定期評估近海養殖排污情況。

  三是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印發實施《中山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新增44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累計完成123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情況排查,并對分散式設施出水水質開展抽查監測,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全部有效運行。

  四是新增滲濾液處理能力。中山市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滲濾液處理廠二期項目于2022年4月進入試運行階段,新增滲濾液處理能力1000噸/日,三大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調節池滲濾液持續低于警戒液位,消除地下水污染隱患。制定實施《中山市填埋場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中心基地、南部基地地下水指標正常。北部基地一期調節池清淤技改項目已開工,中心基地應急暫存約45萬噸原生垃圾全部轉運焚燒處置,全過程“零信訪、零投訴、零事故”,徹底解決臭氣問題。

  五是補齊危險廢物處理能力。2022年中山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9.56萬噸/年,基本滿足全市危險廢物處置需求。制定實施《中山市鋁灰渣應急利用處置工作方案》,加強鋁灰渣產生企業的日常監管。制定實施《2022年固體廢物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多部門聯合開展固體廢物專項排查行動,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行為。對已發現的非法轉移危廢或傾倒固廢的違法行為立案查處,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持續高標準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化責任落實,做好資金保障,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一體推進督察整改與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二是從嚴從實從細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典型案例通報問題整改,不斷完善治水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工程治水、管理治水、全民治水,加快推進重點河涌截污清淤、暗涵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小區排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同步加強涉水生活、工業、農業污染源管控,啃下水污染治理的硬骨頭,推動全市河涌水質實現根本性好轉,堅決打贏打好水污染治理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三是強化整改的監督考核。綜合運用通報、約談、生態環境問題“曝光臺”等手段,壓緊壓實責任單位的整改主體責任,將整改完成情況納入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考核,不定期組織開展專項督查、明察暗訪和“回頭看”等。對已辦結的央督交辦信訪案件加強抽查督導核實,對已完成的整改任務逐項啟動銷號程序和評估驗收。推動紀檢監督、巡察監督、審計監督全過程跟進,組織黨員群眾、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群體開展監督檢查,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整改質量和成效的“金標準”。


  附件:中山市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附件


中山市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一、廣東省有些地市和部門認識不夠到位,措施不夠有力,生態環境保護抓得不夠緊,推得不夠實,在統籌協調、責任擔當等方面還存在差距。有些市縣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領會還不夠深入,貫徹落實缺少方法,沒有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工作落實“時冷時熱”。對標中央要求,對照人民期待,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有差距,美麗河湖和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部分地方和領域生態環境安全保障不力,工作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省問題清單序號一)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中山市通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政府黨組會議等形式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專章部署水污染治理,動員全市力量堅決打贏打好水污染治理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四不兩直”深入一線,不定期暗訪整改進展情況,督進度、查問題,抓整改。

  (二)成立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鎮街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黨委、政府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印發實施《中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規則》《中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督查督辦管理暫行辦法》《中山市生態環境保護約談工作規定》等工作規定,每季度召開生態環境形勢分析會,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工作機制。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統籌全市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印發實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問題整改暨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辦公室每周召開工作例會,研究推進整改工作。

  (三)制定《中山市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每年對鎮街進行考核,壓實鎮街工作責任。完成2021年度和2022年度中山市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正在編制2023年度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方案。

  二、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粵北生態屏障缺乏基本認識,沒有把生態保護和環境安全擺到應有的位置和高度,對一些生態修復難度較大的工作存在畏難情緒、推諉思想。個別地方面對保護地內的生態破壞問題,沒有積極主動去解決,而是通過調整保護地來應對。(省問題清單序號二)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根據上級關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要求,進一步完善《中山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中山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后數量20個,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科學考察、勘界立標任務建設,對2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開展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切實保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

  三、“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沖動仍然存在。2021年廣東省能源消費增量控制目標為1610萬噸標準煤,能耗強度下降目標為3.08%,實際上半年能耗增量已超過2600萬噸標準煤,超出年度控制目標61.5%;能耗強度也不降反升,幅度超過3.6%,被國家有關部門一級預警。(省問題清單序號五)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制定《中山市推動完成“十四五”時期節能目標任務工作方案》,印發了《中山市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做好2022年深入整治“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工作的通知》,嚴格控制新上“兩高”項目,嚴格開展項目實質性節能審查。依法依規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開展實質性節能審查,依托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力量開展評審,確保項目符合節能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政策,項目用能分析客觀準確、方法科學、結論準確、節能措施可行,項目能源消費量和能效水平滿足我市能耗雙控管理要求等。

  四、一些地方和部門對“兩高”項目上馬把關不嚴,節能審查監管責任缺位。2020年以來,全省121個在建或建成的用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兩高”項目中,未經節能審查的達42個,占比34.7%。2021年3月,廣東省還集中通過5個石化化工項目的節能審查,新增能耗1376萬噸標準煤。其中,茂名石化煉油轉型升級及乙烯提質改造項目被國家有關部門指出問題后,廣東省能源局才撤銷其節能審查意見。(省問題清單序號六)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

  中山市嚴格控制新上“兩高”項目,嚴格開展項目實質性節能審查,充分論證相關項目對地方經濟發展、能耗“雙控”的影響、能耗指標來源,以及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印發《關于開展中山市2022年度“兩高”企業節能監察工作的函》《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關于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專項節能監察工作的函》,完成存量“兩高”項目節能審查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辦理情況的排查并將其納入年度節能監察計劃。未經節能審查的1個用能項目已完成整改。

  五、近年來,廣東省生活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空前,但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及練江流域,其他地區力度不足,差距很大,區域工作推進不平衡。2018年以來,廣州、深圳、東莞3市新增管網2.06萬公里,占全省新增總數的78.6%,新增處理能力397萬噸/日,占全省的56%。其余18個地市新增管網占比僅21.4%,新增處理能力占比僅44%。區域管網建設的不平衡導致污水收集率差異明顯。2020年粵西地區污水收集率僅52.5%,粵東、粵北地區污水收集率更低,分別只有34.5%、32.5%,不足珠三角地區的1/2。(省問題清單序號十)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中山市小欖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容10萬噸/日)、橫欄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3萬噸/日)、珍家山污水廠(擴容10萬噸/日)、中嘉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容20萬噸/日)工程已建成,三鄉污水廠(擴容6萬噸/日)、坦洲污水廠(擴容6萬噸/日)均已開工建設。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全市新增污水管網1575公里,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已完成507公里污水管網檢測和40公里缺陷管網修復工作。2023年1-2月中山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統計范圍為石岐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南區街道)約60%。

  六、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雖有所增加,但短板依然明顯,農村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部署的生活污水收集任務未完成,建設推進的鄉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中,管網不配套、運行不正常、設施閑置壞損等現象較為普遍。(省問題清單序號十二)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中山市印發了《中山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細化分解年度攻堅任務,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集中納管后接入污水處理廠為主的治理模式。2022年度新增完成44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累計123個行政村達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55.4%。加強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和日常巡查管理,已完成全市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情況排查,并對分散式設施出水水質開展抽查監測,印發《中山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全部有效運行。

  七、截至2021年8月,全省仍有276萬農村人口未實現集中供水,河源、清遠、茂名僅完成農村集中供水任務的16.8%、32.5%、34.5%,且全省農村集中式供水水源仍有7%水質不達標。(省問題清單序號十三)

  整改時限:2022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

  中山市已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完成2022年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工作,水質狀況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中山市開展監測的“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標。

  八、有的地方和部門擔當不足,在推動難點問題解決上“拖懶散”思想嚴重,往往被上級反復督辦后才推動工作,總是“慢半拍”。中山市2018年提出全力推進黑臭(未達標)水體整治,確保2020年基本消除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和各鎮區劣Ⅴ類水體。但城區(中心組團)計劃2020年年底完成整治的158條河涌中,142條截至督察進駐時尚未完成,其中8條還沒有進場施工,進度嚴重滯后。小隱涌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早在2018年8月就已立項,截至督察進駐時僅完成勘察工作,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突出。(省問題清單序號十五)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中山市于2022年1月30日成立落實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問題整改暨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揮部,下設9個專責小組,統籌全市治水工作。2022年以來,共召開14次指揮部調度會,140次治水辦專題會。2022年7月23日,印發《中山市重點河涌市領導掛點督辦工作方案》,建立市領導掛點督辦重點河涌工作機制,開展146條次河涌現場督導工作。

  (二)中山市按照“三通三控一平臺”的總體思路,組織專家和部門深入開展治水技術方案專題論證,逐一細化“一河一策”方案,綜合施策。印發《中山市河涌“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審議流程》,建立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流域工作專班分級審議機制,確保方案科學、合理、可行,“治一條成一條”。市治水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各流域工作專班,協調解決各流域內水污染治理存在問題。

  (三)中山市加快實施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2021年底前已完成94條河涌整治主體工程,2022年新增完成63條(段)河涌整治主體工程。截至2023年2月底,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158條(段)河涌均已進場施工,其中157條(段)已完成截污清淤工程。

  (四)中山市小隱涌流域項目已完成全流域河涌的基礎勘察工作,總體初步設計和全流域河涌初步設計已獲得批復,并取得施工許可。截至2023年2月底,小隱涌流域全流域河涌已進場施工,已完成18條河涌截污清淤主體工程。

  九、一些部門和地方在處理生態環境管理新問題上責任意識不強,統籌不力,魄力不足。近年來,珠三角河道非法洗砂洗泥行為日益猖獗,污染河道水質,改變河床形態,威脅行洪和航道安全,對水生生物棲息繁衍帶來不良影響。省直有關部門對此重視不夠,主動作為不足,既沒有充分行使各部門現有職能嚴厲打擊,也沒有研究如何加強規范引導。有關地市和部門雖然多次開展聯合執法,但執法效果欠佳,監管力度不夠,甚至出現作業船只和監管部門“打游擊”現象,非法洗砂洗泥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省問題清單序號十六)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成立中山市出海水道與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中山市出海水道與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洗泥問題整改工作實施方案》,開展聯合打擊河道非法洗泥洗砂專項行動,2021年10月以來,開展聯合執法行動91次,查處磨刀門水道板芙鎮海心沙島水域附近非法傾倒渣土案件4宗并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中山市與江門市、珠海市、廣州市、佛山市等相鄰地市簽訂聯合執法協議,與廣州開展聯合打擊河道非法洗泥洗砂專項行動。全面推行“河長制+檢察”,健全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市檢察院、市河長辦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河長制+檢察”協同工作機制的意見》,市水務局與市檢察院簽署《中山市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2022年組織開展在建房屋市政建筑工地和預拌混凝土攪拌站專項執法檢查125次,檢查我市具備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資質的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均合格。加強我市預拌混凝土質量溯源管理,印發實施《關于加強預拌混凝土質量溯源管理的通知》,檢查砂子經營戶58家,未發現無照經營海砂違法行為。市河長辦組織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務、中山海事等相關部門對洪奇瀝水道沿岸的黃圃鎮、民眾街道砂石堆放場開展聯合現場檢查,檢查砂石場經營手續、砂石來源、供銷情況等,并做好宣傳教育。

  十、一些城市內河涌水質長期為劣Ⅴ類,部分發黑發臭。中山市治水謀劃不力,工作遲緩,水環境整治工程進展緩慢,全市共1041條河涌,2021年第二季度監測的1028條中水質劣Ⅴ類的占44.6%。督察組抽查的大涌鎮青崗涌、沙溪鎮土瓜涌和火炬開發區白廟涌、沙邊涌、三涌等5條河涌均發黑發臭,現場監測氨氮濃度最高達27.3毫克/升,屬重度黑臭。(省問題清單序號二十三)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持續整改。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一)中山市于2022年1月30日印發《水污染治理總體工作方案》,明確全市水污染治理的總體思路、技術路線、目標任務、責任安排;3月25日,成立水污染治理流域工作專班,協調、督辦各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7月23日,印發《重點河涌市領導掛點督辦工作方案》,建立市領導掛點督辦工作機制,開展河涌現場督導146次,完成第七期生態環境典型問題“曝光臺”報道。截至2023年2月底,全市15個流域共16個項目中,2個項目已完工,其余14個項目全部動工。

  (二)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從溯源排查、控源截污、河涌清淤、暗涵治理、活水循環、岸線整治等方面綜合施策,并對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優化施工時序,加強施工監管。

  (三)先后赴深圳茅洲河、汕頭練江以及廣州、福州等地學習借鑒治水成功經驗;邀請生態環境部專家到中山市會商研討,把脈開方;聘請資深治水專家擔任流域治理總工程師,深入論證“一流域一策”、“一河一策”,共同找準適合本市實際的治水技術路線。實施中山市2022至2024年河涌水質監測項目,2023年第一季度實際監測河涌1002條,劣Ⅴ類水質河涌428條,占比42.71%,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3.85個百分點。

  (四)小欖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容10萬噸/日)、橫欄鎮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容3萬噸/日)、珍家山污水處理廠(擴容10萬噸/日)、中嘉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容20萬噸/日)擴容工程已建成;三鄉污水廠(擴容6萬噸/日)、坦洲污水廠目(擴容6萬噸/日)已開工建設。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全市新增污水管網1575公里。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全市完成507公里污水管網檢測和40公里缺陷管網修復工作。

  (五)深入優化“一河一策”方案,截至2023年2月底,白廟涌、沙邊涌、三涌均已完成截污、清淤和暗涵截污,土瓜涌已完成截污及清淤工程,青崗涌已完成明渠段截污清淤工程,以上5條河涌正在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源頭治理工程。

  (六)編制《中山市入河(海)排污口管理辦法》《中山市入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印發《中山市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與銷號2022年實施方案》,開展入河排污口現場監督檢查及動態管理工作,省下達的180個問題排口清單已完成整治176個,完成整治率達97.8%。

  十一、珠三角地區工業集聚區密布,一些集聚區管理薄弱,污染問題突出。(省問題清單序號二十六)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中山市2022年共完成四次工業企業空間信息實地調查工作,累計調查核實工業企業超過6萬家,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1.4萬畝。印發實施《中山市共性產業園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引(試行)》《中山市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綜合執法工作方案》。截至2023年2月底,整治拆除違法建設和危舊廠房物業319宗,拆除面積約183萬平方米,查處落后產能企業122家。2022年以來,全市排查發現“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589個,完成整治574個。

  十二、海水養殖尾水污染量大面廣。2020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大,其中無證養殖比例高達66%,大量養殖尾水直排,污染嚴重,清塘時污染更為突出。2019年以來全省各地陸續發布養殖規劃,劃定禁、限養區,探索推進尾水治理試點工作,但養殖尾水污染問題仍未有效解決,亟需有力有序加快推進。截至2021年8月,全省禁養區內仍有9.14萬畝海水養殖。(省問題清單序號三十三)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中山市嚴格按照《中山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對水域灘涂養殖進行分類管理,印發實施《中山市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中山市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專項建設規劃》,2022年全市完成水產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超2萬畝,其中南朗街道完成4100畝水產養殖池塘升級改造與尾水治理。

  十三、部分地市滲濾液處置短板突出。全省積存垃圾滲濾液高達166萬噸,一些填埋場滲濾液處置設施運行不正常,偷排漏排、超標排放問題突出,有的甚至在在線監控上弄虛作假。2018年以來,全省18家垃圾填埋場因設施運行不正常、廢水超標排放問題被屢次查處。(省問題清單序號四十六)

  整改時限:2023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中山市已完成中山市南部基地滲濾液處理廠二期項目調試工作,滲濾液處理能力達到設計標準,新增滲濾液處理能力1000噸/日。中山市三大垃圾綜合處理基地調節池滲濾液均低于警戒水位。中山市三大垃圾綜合處理基地衛生填埋場正在逐步完善雨污分流措施,提升垃圾滲濾液收集效率。

  十四、一些填埋場地下水和周邊水體受到污染,全省113個垃圾填埋場中有26個存在地下水超標問題。清遠市8個垃圾填埋場中就有5個地下水超標,其中佛岡縣垃圾填埋場2020年3月填埋區防滲膜破損,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此次督察進駐時,氨氮濃度仍高達47.6毫克/升,超地下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94.2倍。(省問題清單序號四十九)

  整改時限:2025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中山市制定實施《中山市填埋場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其中南部基地衛生填埋場一區和調節池經排查無滲漏情況,中心基地衛生填埋場地下水整治措施已完成,監測報告顯示地下水指標正常,北部基地一期調節池清淤技改項目已開工。市城管執法局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單位定期對三大基地內地下水、污水處理廠出水、衛生填埋場覆蓋膜上水、集液井滲濾液、調節池水、內河涌和景觀湖水等開展監測。

  十五、固體廢物處置能力亟待加強。2018年以來,廣東省重點部署了39個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建設,其中中山市綠色工業服務等6個危險廢物處置項目截至督察進駐時尚未建成,進度滯后。已建成的33個目前也尚未發揮應有效用。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結構性、區域性失衡仍未完全解決,生活垃圾焚燒飛灰、鋁灰渣處置能力不足,貯存量分別高達6.7萬噸、7.1萬噸。(省問題清單序號五十一)

  整改時限:2022年年底前。

  整改進展:已完成。

  中山市康豐綠色工業服務中心項目等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已建成運營,2022年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9.56萬噸/年。制定實施《中山市鋁灰渣應急利用處置工作方案》,2022年完成10家涉鋁灰渣企業的抽查,每月調度鋁灰渣產生處置情況。

  十六、非法轉移傾倒仍時有發生,2018年以來,全省涉危險廢物傾倒案件400余起,其中跨省傾倒26起,僅肇慶市就發生跨省轉移傾倒11起,傾倒危險廢物765噸。一些危險廢物經營單位高價接收危險廢物卻不規范處置,廣東恒兆環保公司將東莞市委托處置的316噸危險廢物,分散傾倒在湖南省宜章縣,造成6處12畝山地污染。(省問題清單序號五十四)

  整改時限:立行立改,長期堅持。

  整改進展:達時序進度,持續推進。

  印發實施《2022年固體廢物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衛生健康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中山海警局等部門協同開展固體廢物專項排查行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違法行為,對發現的非法轉移危廢或傾倒固廢的違法行為立案查處,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龙江省| 灌南县| 泗水县| 慈利县| 恩平市| 如皋市| 克东县| 谷城县| 泰来县| 五原县| 斗六市| 海门市| 沙坪坝区| 南京市| 南郑县| 措勤县| 增城市| 东港市| 嘉黎县| 鹤峰县| 荆门市| 安乡县| 台南市| 色达县| 江阴市| 新绛县| 绥化市| 南丰县| 茶陵县| 徐州市| 石家庄市| 石台县| 运城市| 项城市| 彭泽县| 社旗县| 上林县| 石首市| 峡江县| 定兴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