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粵府辦〔2019〕9號)部署要求,市政府辦公室制定了《中山市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各鎮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工作措施,并在本方案公布后30個工作日內在政府網站公開。各牽頭部門要加強對本系統政務公開工作的指導。市政府辦公室將適時對落實分工方案的情況進行檢查,并作為年度市政務公開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7月25日
中山市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工方案
工作任務 |
具體要求 |
責任單位 |
一、深入解讀重要政策措施 |
1.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工作任務為重點,全面公開、精準解讀相關政策措施。 |
市發展改革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民政局等有關單位 |
2.落實《2019年重大政策解讀宣貫的工作方案》(中府辦〔2019〕號)要求,按照“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做到政策文件與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3.在重要政策出臺、重點工作推進、重大事件發生時,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好信息發布、權威定調、自覺把關等職責,帶頭解讀政策,主動引導預期。 |
||
4.充分發揮政府公報、政府網站等權威渠道和政務新媒體、“中山市惠企政策導航系統”等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解讀。 |
||
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
5.加強重大突發事件輿情風險源頭研判,增強回應的針對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
市委網信辦,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6.主動與宣傳、網信等相關部門聯系溝通,完善重大政務輿情信息共享、協同聯動、快速反應機制。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7.對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容易引起社會關注的政策文件,牽頭起草部門要認真做好輿情風險評估研判,制定應對處置預案。 |
||
8.進一步強化輿情回應意識,堅持將政務輿情回應作為網絡輿情處置工作的重要環節,落實政務輿情回應的主體責任。 |
||
9.對減稅降費、金融安全、生態環境、脫貧攻堅、教育改革、食品藥品、衛生健康、養老服務、公正監管、社會保障、社會治安、房地產市場等經濟社會熱點,以及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要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回應,及時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 |
市委網信辦,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城管和執法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有關單位 |
|
10.認真辦理省府辦公廳(政務信息處)轉來有關輿情處置通知及網民給省長留言。 |
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
三、增強解讀回應效果 |
11.政策解讀形式除文字解讀外,還必須通過新聞發布會、圖表圖解、音視頻或動漫等一種或多種形式解讀。探索運用政策簡明問答、網絡問政、政策進社區等方式,多用客觀數據、生動案例,進行立體式、多方位解讀,真正讓群眾看得到、能理解。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12.對專業性較強的政策,要注重發揮專家學者作用,提升解讀的準確性、權威性、貼近性。 |
||
13.對群眾關切和社會熱點,要主動快速引導、釋放權威信號、正面回應疑慮,推動解決實際問題,贏得群眾理解和支持。 |
||
四、推進重要決策公開 |
14.貫徹落實《中山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規定》(中府〔2013〕2號)等有關文件規定,進一步做好決策公開工作。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15.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主動向有代表性的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律師協會問計求策,使各項政策符合客觀實際,更接地氣、更合民意。 |
||
16.進一步推進重大決策預公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的重大事項,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要主動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等,通過聽證座談、網絡征集、咨詢協商、媒體溝通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意見。采取網上征求意見形式的,要在征集結束后1個月內公開反饋結果。 |
||
五、推進重要部署執行公開 |
17.加大重大政策措施的執行和落實情況公開力度。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18.進一步加強督查和審計發現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公開,積極公開問責情況,切實增強抓落實的執行力。 |
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審計局 |
|
19.在重大行政決策執行過程中,要跟蹤決策的實施情況,了解利益相關方和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開展決策執行效果評估,及時調整完善,并將相關情況向社會公開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六、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公開 |
20.按照“誰執法誰公示”原則,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
市各行政執法單位 |
21.統一在省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平臺,集中向社會公開行政執法職責、執法依據、執法程序、監督途徑和執法結果等信息。 |
||
22.探索建立群眾意見反饋互動機制,強化行政執法社會監督。 |
||
七、加強三大攻堅戰信息公開 |
23.圍繞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推進金融改革開放、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方面,強化底線思維,及時依法公開相關信息。 |
市金融局、市財政局 |
24.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措施等方面,重點做好相關政策舉措、扶貧項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精準扶貧貸款、行業扶貧相關財政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財政援助資金等信息公開工作。 |
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 |
|
25.圍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加快治理黑臭水體、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分類處置等方面,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信息公開。 |
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和執法局 |
|
八、深化“放管服”改革信息公開 |
26.圍繞“放管服”改革新任務新舉措,著力做好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證照分離”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優化企業注銷辦理流程、壓減行政許可、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清理規范基層各類涉企亂收費項目、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的信息公開工作,助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
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有關單位 |
27.加快建立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將檢查處置結果全部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東)和“信用中山”網站公開。 |
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局 |
|
28.推行市場主體和個人“全生命周期”的辦事服務事項集成式、一站式公開。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
|
29.加大各類證明事項清理減并力度,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實行清單管理并向社會公開。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九、強化重點民生領域信息公開 |
30.及時公開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就業供求信息,做好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專項活動和高職院校考試招生信息、獎助學金政策的公開工作。 |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
31.通過多種形式及時公開義務教育招生方案、招生范圍、招生程序、報名條件、學校情況、錄取結果、咨詢方式等信息,以及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的相關信息,促進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
市教育體育局 |
|
32.圍繞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加大醫療服務、藥品安全、醫保監管、疫苗監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結果等方面信息公開力度。 |
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 |
|
33.進一步推進征地信息主動公開,加快歷史征地信息補錄進度,優化全國征地信息共享平臺功能,增強信息查詢的精準性便捷性。 |
市自然資源局 |
|
十、細化其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
34.持續深化細化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信息公開,綜合利用各類專業化平臺,創新公開方式,深化公開內容,提升公開效果。 |
市財政局,涉及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公益事業建設等三個重點領域的有關單位 |
35.制定政府數據年度開放計劃,依托全市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開放中山”優先開放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領域數據集、數據接口和數據應用。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
十一、推進政府網站優質規范發展 |
36.嚴格落實網絡意識形態責任制,加強政府網站內容建設和信息發布審核,把好政治關、政策關、文字關。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37.平穩做好機構改革后政府網站新建、整合、改版、遷移等工作。 |
||
38.配合省政府辦公廳按時按質做好地級以上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遷移和省市兩級政府網站聯通工作。 |
市政府辦公室、市信息中心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
39.抓緊完成政府網站域名集中清理,及早部署市政府門戶網站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改造工作。 |
市信息中心 |
|
十二、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 |
40.理順政務新媒體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做好開設整合、內容保障、安全防護、監督管理等工作。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41.推進整體協同、響應迅速的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政務新媒體與政府網站的協同聯動、融合發展,提升信息發布、解讀回應、政民互動、辦事服務的整體水平。 |
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
十三、推進政府公報創新發展 |
42.辦好政府公報電子版,實現電子版與紙質版同步發行,逐步推行政府公報移動端展示。 |
市政府辦公室 |
43.建設政府公報網上數據庫,加快推進歷史公報入庫管理,向社會有序開放。 |
||
44.建立健全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報送制度,由政府公報統一刊登本級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所屬部門規范性文件。 |
市政府辦公室、市司法局 |
|
十四、加快辦事大廳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
45.結合機構改革后的職責調整變化情況,及時梳理編制并公開進駐辦事大廳的審批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辦事流程等。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46.進一步整合優化實體辦事大廳“一站式”功能,加快實現“一個窗口”、“一次辦理”。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積極向市級融媒體中心開放政務服務入口,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明白、更便捷。 |
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
|
47.進一步清理整合政務熱線,推動政務熱線與政府網站互動交流系統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政策業務咨詢問答知識庫,除因專業性強、咨詢服務量大確需保留的政務熱線外,其他政務熱線實現“一號對外”,切實解決政務熱線電話號碼多、打不通、無回應等問題。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十五、強化組織領導 |
48.進一步理順和完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各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要切實履行職責,定期聽取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49.嚴格落實把政務公開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且分值權重不低于4%的要求。 |
市政府辦公室 |
|
50.根據政務公開新任務新要求新職責,加強政務公開機構建設、專職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十六、抓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貫徹落實 |
51.新修訂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后,要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準確理解掌握相關規定,切實增強公開意識和能力。 |
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52.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既要在公開數量上有所提升,更要在公開質量上有所優化;要進一步做好依申請公開工作,保障公眾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
|
53.及時修訂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確保有序銜接、平穩過渡。 |
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
54.加強對新條例的宣傳解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引導公眾有序參與,為貫徹落實條例營造良好氛圍。 |
||
十七、加強相關基礎工作 |
55.機構改革涉及的政府部門要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依法公開本機關的“三定”規定等信息,及時制定更新主動公開基本目錄。 |
市政府各部門 |
56.建立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公開臺賬,確保公開的政府信息底數清晰,并做好與公文管理系統和合法性審核管理信息平臺的銜接。 |
市司法局牽頭,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配合 |
|
57.進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質量。 |
市政府各部門,各鎮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