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決策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攻堅期、產業轉型升級進入轉折期的關鍵階段,充分發揮招商引資的先行帶動作用,加快實體經濟強優城市建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新型專業鎮創新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堅持“全域中山”理念,強化統籌發展,通過力量整合、鎮際競合、資源共享、紅利分享,實現全市招商“一盤棋”。在3-5年內,構建運行高效、模式創新、服務專業的新型招商體系,初步形成全球化招商引資工作網絡,切實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提升中山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建立一套工作機制。以完善工作機制為核心,強化市級統籌力度,出臺全市統一、透明的扶持政策措施,引導鎮區加快招商引資機制創新,破除資源約束,增強服務效能,形成統籌合力,提升區域產業帶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
(二)引進一批重點項目。優化存量,以“鯰魚效應”助推專業鎮升級,占領產業高端;力拓增量,搶抓高端產業,打造新興產業集群,有效提升我市產業集群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每年圍繞1個招商主題開展專項“旋風計劃”,力爭在招引產業龍頭項目、產業鏈高端項目、產業帶優化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上市融資項目、優質企業增資擴產項目等方面有明顯突破。
(三)組建一支專業隊伍。優化全市招商隊伍結構,建成一支熟悉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通曉國際規則并具備良好溝通談判技能的綜合性高素質招商和服務人才隊伍。依托市級招商服務中心,出臺創新招商引資和后續服務規范化指引,統籌指導各鎮區建立健全招商、落地和后續服務“一條龍”服務體系。
二、重點工作
(一)實施“靶向招商”。一是指向重點區域。劃分境內外招商引資主要國家和地區,重點面向深圳和港澳臺地區開展高端產業招商活動,選擇性承接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產業轉移,積極對接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全球化、專業化招商引資工作網絡。二是指向重點產業。著力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健康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游艇產業等新興產業項目,加快引進服務外包、會議展覽、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科技孵化、工業設計等2.5產業項目,鼓勵引進有利于促進燈飾、紅木、家電、游戲游藝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三是指向重點企業。在明確重點區域和行業基礎上,瞄準具有行業領導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良好發展潛力的重點企業,收集掌握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意向,結合中山實際,篩選有落戶可能的企業,建立重點招引企業名錄,量身訂做“打靶”方案,主動登門招商,做到有的放矢,精準發力。
(二)完善“產業鏈”招商。以增強新型專業鎮功能為導向,精準鎖定行業細分領域招引對象,落實產業集聚招商。梳理我市產業鏈現狀,針對優勢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進行強鏈、建鏈、補鏈。研究制定產業鏈招商指導目錄,加快培育研發機構及高端要素集聚平臺,引進高端制造環節和產業鏈前沿項目,推動產業發展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形成集研發、生產、物流、營銷為一體的完整分工體系。鼓勵位置相鄰、產業關聯的鎮區進行橫向合作,加快要素融合和優勢互補,形成聯動招商新格局。
(三)優化“平臺招商”。發揮重大平臺示范引領作用,集中資源提升翠亨新區、四個市級產業平臺和六個產業協作區的承接能力。鞏固提升“中山美居”綜合平臺,招引重大電商平臺,篩選吸引工業設計、電子商務等優質項目入駐。推動“3.28”洽談會向靈活、多元、實效性發展。深挖專業鎮招商引資潛力,鼓勵鎮區搭建產業聯盟平臺,組織重點園區赴海內外開展推介活動。
(四)鼓勵“零地招商”。整合提升市域范圍內各類工業園區,盤活空置樓宇廠房,引進高新科技企業、金融機構、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工業設計機構、文化創意等為工業服務的支援性服務產業。鼓勵留有發展用地的企業增資擴產,支持改造陳舊簡易廠房,建設多層標準廠房。鼓勵企業對接境外金融資本市場,實施境外上市,推廣外商投資設立投資性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等利用外資新方式。
(五)推行代理招商。編印《中山市招商引資政策匯編》,加快市鎮政策措施整合。完善海外推介機制,注重推介中山整體形象,合力提高招商實效。加深與國外使領館溝通交流,推動以館招商。加強與外國駐中山商務機構、跨國公司的溝通聯系,充分利用各類商協會、中介機構的信息資訊渠道,定期舉辦座談會、聯誼會等活動,通過購買服務、政企聯動、合作共建等多種形式引進優質項目。
(六)加強環境招商。加大境內外媒體宣傳投放力度,突出展示中山的產業配套、區位優勢、文化內涵、生態文明和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打好僑牌、文化牌,借力孫中山文化、世界中山同鄉懇親會、海峽兩岸中山論壇等,向世界宣傳偉人故里,使中山的城市形象更加鮮明、更具吸引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從靠優惠政策、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向靠市場、人才、管理、產業配套、法制環境等軟實力優勢轉變。
三、工作機制
(一)建立市鎮溝通聯絡機制。加強各部門及鎮區招商引資部門、重點園區的聯系,搭建上下協同、資源共享、順暢有效的雙向溝通聯系渠道??茖W制定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認定標準,重點提升鎮區甄別能力及市級快速反饋能力,實現企業和項目最新動態、可供開發土地資源(廠房、樓宇)最新動態定時報送,做到“一張圖”管理。
(二)建立重點項目快速反應機制??茖W建立項目評價的指標體系,每年遴選一批對全市產業體系具有重大影響、帶動效應明顯的重點項目,按程序申報納入省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并加強全過程跟蹤服務。經市領導小組認定的重點項目,啟動快速服務通道,落實牽頭領導,組建專業小分隊,迅速開展項目的答復咨詢、調查接待和考察洽談,盡快招引項目落戶。
(三)建立“六個一”包干機制。經認定的重點項目,實行“六個一”的包干責任制,即“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市領導掛帥、一個工作小組、一筆專門經費、一個責任目標、實行一抓到底”。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加大對重點項目洽談、落地、建設、投產等各環節的督導工作。
(四)建立“土地超市”和“項目超市”聯動機制。盤點、盤活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形成土地儲備信息庫。建立項目共享平臺,加強重點項目信息互通,出臺項目區域間利益協商、共享及項目流轉細則,實現土地及項目快速配對,破解“有項目無土地,有土地無項目”的難題。
(五)建立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聯動機制。引進與本地產業發展和戰略密切相關的新型研發機構和企業團體,推動招商引資向“項目+資本+技術+人才+團隊”引進模式轉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孵化器項目,聯合建立研發中心或重點實驗室,推動人才、資本、產業深度融合。明確重點引進技術和人才,提升招商工作的技術導向性。加大創新人才、緊缺人才的引進培育力度,探索聘請招商顧問,定期發布人才需求信息。
(六)建立項目引薦獎勵機制。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對引進資金并實現成功投資的國內外企業、社會團體、經濟組織、機構進行獎勵。獎勵資金由市財政與引進項目所屬鎮區按比例承擔。具體的認定條件、補貼標準、資金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七)建立專業招商隊伍建設機制。構建一支以市級為主,鎮區、園區為輔的高規格高素質專業化招商服務隊伍,重點吸收法律、外語、金融等專業性人才。結合年度招商行動方案、招商活動策劃、溝通談判技巧等業務技能,制定招商引資標準化工作手冊,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針對性業務培訓,定期選派業務骨干到境內外重點企業實習研修,把握全球產業發展前沿,提高招商前瞻性,提升招商引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八)建立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將招商引資及項目落地服務納入部門及鎮區績效考核,招商及服務成效列為晉升、評優的重要參考。因部門或鎮區私利影響招商引資工作的要進行問責。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保障。成立全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組織開展重點項目評審,研究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協調、督促成員單位落實工作決策,評價成員單位工作成效,參與重點項目招商談判,指導鎮區重點項目洽談、簽約,構建領導小組議事、決策、督辦、鎮區利益分配等工作機制。
(二)財政扶持保障。根據國家與省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落實有關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財政資金,用于推動全市招商引資及投資促進體系、全球化招商網絡建設,專業隊伍培訓、顧問、調研、強化與招商專業機構合作以及投資環境推介、城市形象宣傳等。鼓勵采用股權投資、委托貸款、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重點項目引進,鼓勵現有項目增資擴產。
(三)要素資源保障。對落戶的重點項目,優先保障土地、能源、水電、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等指標,并提供配套便利服務。其中,經認定的重點項目用地優先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對符合《廣東省優先發展產業目錄》且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的基數執行。
(四)公共服務保障。進一步拓展服務的廣度與深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促進投資項目依法依規及時落地。發揮市行政服務中心優勢,簡化審批程序,建立重點項目工作服務“綠色通道”。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做好高級人才住房、落戶、子女上學、醫療服務、職稱待遇、專利技術、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工作。構建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及良好的生活環境,確保招得來、落得下、留得住、發展得好。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