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粵府辦〔2014〕41號)精神,為推動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實施意見如下。
一、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圍繞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壯大產業規模,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重點工程為依托,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著力加強技術創新和提升產業競爭力,著力擴大先進節能環保產品市場份額,著力推進節能環保工程建設,著力完善政策措施、優化市場環境,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到2017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60億元,培育一批節能環保骨干企業,年產值超30億元的企業達2家,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達5家,及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型節能環保企業,逐步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市尚具規模的新興產業,為實現我市“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積極推廣節能環保產品
(三)加快推廣工業節能技術和裝備。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電機、變頻調速控制技術、無功補償技術與裝置、能源管理系統、高/低壓智能節電系統、低損耗配變技術、余熱/余壓/余能發電技術。推廣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發展環境熱工、測量、交通工程、建筑節能檢測類儀器等。推廣無水漂洗技術和裝備在服裝行業的應用。積極引進節能環保設備制造項目,重點引進太陽能利用技術裝備制造,建筑節能技術與節能建材開發,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技術設備制造等項目。(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
(四)大力推廣高效節能電器。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家電、辦公及商業節能產品。支持研發和推廣太陽能熱水器、燃氣熱泵、高效環保節能空調及冰箱壓縮機、高效電機、直流變頻壓縮機、二氧化碳制冷技術和直流變頻控制器。著力推廣“大面積高速度激光動態無掩膜光刻設備”產品在高精度電路板領域的生產應用。替代高耗能的有掩膜曝光設備,促進電路板行業節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五)推動LED綠色照明產業化。集中優勢資源,在封裝、LED照明、LED二極管、LED顯示和LED背光源等優勢領域,通過抓大扶強、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產業集中度,逐步形成LED產業特色化、差異化、集群化發展態勢。在路燈、城市景觀等市政工程推廣使用LED照明。發揮市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聯盟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局)
(六)示范推廣新能源汽車及光伏分布式發電系統。以城市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為突破口,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車要采用新能源汽車,市政、郵政等行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出租行業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比例。推廣建設光伏分布式發電系統,打造格蘭仕、美的、美居產業園等光伏分布式發電示范工程。(市發展改革局)
(七)加快新型節能建筑材料推廣。重點研發綠色住宅技術和新型自保溫墻體材料。大力發展節能建筑門窗、屋面防水保溫系統和水性涂料施工設備,包括新型機敏混凝土、新型保溫材料、智能玻璃、外墻保溫裝飾材料、墻體隔熱涂料、水性涂料、水性溶劑、中空通風墻體等新型墻體材料等。實施綠色建筑行動,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推動政府投資、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帶動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經濟和信息化局)
三、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
(八)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著力發展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畜禽養殖廢水等廢水處理和餐廚垃圾、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和產品。促進奧美森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華南再生資源餐廚垃圾處理技術、長青污泥處理技術等一批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加快發展風電裝備、太陽能芯片、變壓變頻器、新能源汽車動力和控制系統等一批節能環保產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發展改革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科技局、質量技術監督局)
(九)促進環境監測技術與環保材料研發應用。加快發展污染源在線監測及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深入研究新型毒害污染物檢測技術,推廣使用便攜式、車載式應急檢測技術。引導發展耐高溫腐蝕除塵濾料、高性能吸隔聲材料、專用催化劑等功能性環保材料。(市環境保護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
(十)推動節能環保產學研結合。支持節能環保企業、高等院校所建立國家和省級節能環保技術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試驗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加大節能環保領域共性技術、應用技術和材料的研發力度,突破重大技術和材料瓶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節能環保產品品牌。到2017年,爭取建立5家市級以上節能環保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或工程實驗室。(市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十一)實施節能環保知識產權戰略。鼓勵支持節能環保企業進行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加強節能環保產業專利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根據省編制的重點領域節能環保產品通用技術標準,指導相關領域節能環保裝備逐步實現標準化,加快市場推廣應用。(市科技局、商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發展改革局)
四、加快培育節能環保市場
(十二)提高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發展水平。按照省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參照省制定的重點行業能耗先進值標準,提高我市招商引資能耗標準門檻。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完善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監管體系。鼓勵節能環保企業申請著名商標、弛名商標、名牌產品、能效之星等,打造節能環保產品高端品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專項行動,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市場規范發展。(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發展改革局、住房城鄉建設局)
(十三)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到2015年,培育一批有一定實力的節能技術服務單位,合同能源管理成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據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需要,引進和培育一批土壤環境修復治理服務企業。探索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領域開展第三方治理試點,推進污染集中治理領域第三方專業化運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發展改革局)
五、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組織協調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工作;市發展改革局負責做好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戰略、綜合性政策、重大項目建設規劃銜接協調等有關工作;市環境保護局負責加大環境監管和執法力度,參與指導和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組織重大環境科學研究和技術工程示范工作;市科技局負責推動產學研平臺建設,促進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開發;市財政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研究落實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資金扶持、項目財政補助等政策。市各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共同做好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相關工作。
(十五)落實土地、稅費等支持政策。通過統籌安排、差別化管理等方式,在編制規劃、安排年度供地計劃方面優先安排節能環保重點項目土地指標,加快辦理污染減排項目用地審核、報批手續,開辟用地預審和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嚴格執行現有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政策,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范圍,促進我市節能環保產品的推廣應用。試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政策,完善排污費管理制度。加快落實城鎮污水與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建立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生活垃圾處理價格管理機制,完善固體廢物處置和機動車排氣檢測收費政策。嚴格落實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價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市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發展改革局)
(十六)拓寬投融資渠道。重點支持節能環保產業標準體系研究、企業技術改造及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和示范工程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綠色融資通道,積極為節能環保企業提供固定資產貸款、項目融資貸款、融資租賃、票據貼現等服務。支持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或并購重組,支持節能環保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市金融局、財政局、人民銀行中山市中心支行、中山銀監分局)
(十七)加強產業發展規劃。依托現有循環經濟工業園等平臺,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完善節能環保產業調查統計方法和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為全市節能環保產業宏觀管理以及制訂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市統計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環境保護局)
(十八)推進對外交流合作。在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深入推進粵港澳三地節能、清潔生產專題小組合作,進一步實施粵港清潔生產伙伴標志計劃。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積極承攬境外各類節能環保工程及咨詢服務項目,重點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在節能環保設備、技術和綜合性工程服務領域的交流合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