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中山市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1月25日
中山市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22〕7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辦函〔2022〕273號)要求,加快推進我市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效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短板弱項基本補齊,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高效、智能、綠色、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立。
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分領域目標:
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全市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約91萬立方米/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網約1575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設施約4萬立方米/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全覆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過25%;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建制鎮污泥統一集中處理處置。
生活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8610噸/日,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7710噸/日,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80%以上,形成“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循環利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新格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城鄉一體化系統。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持續穩定保持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評估第一檔。
固體廢棄物處置。固體廢棄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9種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80萬噸左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加強危廢、醫廢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處置能力與產生量、產生品種進一步匹配,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醫療廢物實現100%無害化處理。
二、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
?。ㄒ唬┨嵘鬯占幚碣Y源化利用及排水設施建設運營水平。堅持科學治水、源頭治水、系統治水、流域治水,一體推動“六污同治”,“一涵一策”推動暗涵整治,系統研究水系連通、活水循環,協同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圍繞生活污水處理“雙轉變、雙提升”,分批推進污水管網建設,逐步提升現有污水管網收集效能。全面開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及運行情況摸底排查,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鎮街管網排查,摸清管網建設、運行及管養情況,推進管網檢測與修復,全力補齊污水收集管網短板。重點完善污水源頭收集,推進雨污分流“毛細血管”延伸到小區、廠企及公共機構,確保有效收集生活污水。鼓勵因地制宜建設功能復合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圍繞“保好水、治差水”,新建、改建和擴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全面達到國家和省地方標準的較嚴值標準。推動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從單一提升污水處理量,向提升進水污染物濃度和污染物消減量、出水穩定達標同水環境質量提升協同轉變。(市水務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以下各項工作均需鎮街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ǘ┲鸩教岣呱罾诸惡吞幹媚芰?。加強環衛設施規劃建設,推進環衛配套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竣工驗收、同時交付使用”,落實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綜合驗收備案程序。指導鎮街推進分類投放收集點(站)升級改造,提高便利化、精細化、人性化功能升級改造的數量占比。健全與生活垃圾收集相銜接的運輸網絡,按照“以投定運、略有富余”的原則,配足配齊分類運輸車輛,擴大分類收運范圍。加強有害垃圾分類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與危險廢物收運處置的有效銜接。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動設施覆蓋范圍向鎮街和村(居)延伸。定期評估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高標準謀劃建設與生活垃圾清運量增長相適應的焚燒處理設施及飛灰處置設施,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按照科學評估、適度超前的原則,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穩步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引導廚余垃圾處理企業合理利用廚余垃圾生產生物柴油、沼氣、土壤改良劑、生物蛋白等產品,提高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與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兩網融合”,完善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分類運輸體系,鼓勵引進新型專業化回收企業,實行規模化、規范化運營,有效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市城管和執法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掷m提升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能力。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探索重點行業“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建設模式,結合“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要求,促進企業、行業、園區間產業共生、原料互供和資源設施共享,加強現有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規劃和重點項目建設,最大限度降低固體廢物產生量、全面提升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強化鎮街市容環境衛生專業規劃。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提升回收利用水平,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和分揀中心建設。加強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建立建筑垃圾分類處置制度,提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能力,保障建筑垃圾再生品出路。積極推動建筑垃圾的精細化分類及分質利用,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規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轉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設及運營管理。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回收生產綠色建材產品,推動再生利用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行業聚集化、規?;?、規范化發展水平。積極培育再制造產業,推進再制造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推動工程機械、大型工業裝備、辦公設備等重點再制造產品規范化循環利用,提高再制造產品在售后市場使用比例。(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城管和執法局、商務局、供銷社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娀嵘kU廢物、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鼓勵化工、有色和黑色金屬等產業基地、大型企業集團,科學布局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設施,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提升集中收集貯存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危險廢物清單管理制度、全行業危險廢物審計工作制度,推進重點危險廢物源頭減量。對庫存量大、處置難的其他種類的危險廢物,鼓勵現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通過改擴建的方式提高利用處置能力。統籌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盡快形成以資源化利用為主、減量填埋為輔的無害化處理格局。推進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全面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并覆蓋至農村地區,補齊鎮街醫療廢物收集轉運短板,構建覆蓋全市的醫療廢物收運處置體系。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配備數量充足的收集、轉運周轉設施和具備相關資質的車輛。分階段推進全市固體廢物在線監控管理平臺科室醫療廢物收集功能應用,加強醫療廢物源頭精細化管理,完成全市19張床位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的推廣應用。(市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設施一體化市場化水平
?。ㄎ澹┩七M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探索建設污水、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的綜合處置基地。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環保共性產業園、靜脈產業園等園區化建設,建立集焚燒處理、填埋處置、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處置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理處置利用設施,加強基地(園區)產業循環鏈接,促進各類處理設施工藝設備共用、資源能源共享、設施共建、環境污染共治、物質循環、能量梯次利用、責任風險共擔的產業集聚效應,實現資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處置、環境風險可防可控。推動生活污水管網、處理設施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管理,深入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一體化、廠網一體化、城鄉一體化”改革,全面提升排水設施建設效率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污水、垃圾、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城鄉統籌水平,建立健全城鄉污水垃圾處理一體化體系,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垃圾、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和服務向村(居)延伸。(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娀h境基礎設施高效協同處置。發揮環境基礎設施協同處置功能,打破跨領域協同處置機制障礙,重點推動市政污泥、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與垃圾焚燒,滲濾液與污水處理,焚燒爐渣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焚燒飛灰與危險廢物處置,危險廢物與醫療廢物處置等有效銜接,提升協同處置效果。對標對表,加強系統謀劃,因地制宜優化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方式,加快推進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進一步壓減污泥填埋規模,大力推進資源化利用,對處理處置水平低、二次污染風險大、不符合標準要求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及時開展升級改造,有效提升現有設施效能,力爭實現污泥本地處理處置。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努力實現“近零排放”。促進可回收物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系統相銜接、有害垃圾收運系統與危險廢物收運處置系統相銜接。(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ㄆ撸┓e極營造規范開放的市場化環境。健全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運行機制,營造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鼓勵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信譽度良好、有社會責任感的市場主體公平進入環境基礎設施領域,鼓勵有資金、有技術、有管理能力的大型企業和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和運營。在市場準入、政策扶持、行政許可監管執法等方面實施分類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健全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對嚴重失信主體在投融資、土地供應、招投標、財政性資金安排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ò耍﹦撔峦茝V市場化運營服務模式。鼓勵第三方治理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按照排污者付費、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推動的原則,以園區、產業基地等工業集聚區為重點,推動第三方治理企業開展專業化污染治理,提升設施運行水平和污染治理效果。遴選一批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總結推廣成熟有效的治理模式。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鼓勵大型環保集團、具有專業能力的環境污染治理企業組建聯合體,按照統籌規劃建設、系統協同運營、多領域專業化治理的原則,對區域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提供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設施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ň牛┩七M數字化賦能。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深度融合,貫通處理處置全過程,推動設施智能升級。加快建成污水管網、雨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加快構建市、鎮、排水公司共用的排水管理智慧平臺。以數字化助推運營和監管模式創新,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推動重點領域、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推動碳排放和林業碳匯數據接入全省碳排放監測智慧云平臺。加強建筑垃圾智能管理信息系統推廣應用,智能化管理建筑垃圾處理。推行廢舊物資回收“互聯網+回收”“物聯網+回收”模式,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全過程數字化管控。推動固體廢物運營監管統計數據全面信息化管理,實現危險廢物運輸轉移電子化管理,有效監控和聯動監管危險廢物轉移運輸軌跡。以現有信息系統或平臺為基礎,探索建立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智慧監測服務平臺,探索將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等納入市域治理統一監管,拓展要素監測覆蓋范圍,逐步完善環境基礎設施現代化智能監測管理體系,實現環境基礎設施運營監管“一網統管”。充分利用城市大腦物聯網平臺、視頻共享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接入上述各系統建設的前端感知設備,推動各類環境基礎設施感知數據在部門間共享共用,各項數據指標通過城市大腦實現可視化輸出。加大設施設備功能監測能力,加強對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推動實現信息收集、分析、風險評估及預警功能。(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ㄊ┲ν苿泳G色升級。對技術水平不高、運行不穩定的環境基礎設施,采取優化處理工藝、加強運行管理等措施推動穩定達標排放。積極推進綠色高效制冷行動計劃。構建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實施工業綠色生產,推廣清潔能源應用,從源頭上減少工業大宗廢物產生量。強化環境基礎設施二次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加強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規范有序開展庫容已滿生活垃圾填埋設施封場治理,加快提高焚燒飛灰、滲濾液、濃縮液、填埋氣、沼渣、沼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提升可再生資源利用設施水平,推動再生資源利用行業集約綠色發展。鼓勵園區利用余熱,靈活有效利用光伏、風電、地熱等可再生資源,有效回收園區內固體廢物、廢水、廢氣等。(市城管和執法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ㄊ唬┲μ嵘G色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十百千”企業承擔節能低碳環保技術和工藝創新項目。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為牽引,積極推進綠色設計、綠色施工,采用先進節能低碳環保技術設備和工藝,重點圍繞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尾礦、污泥等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循環利用,廢鹽、鋁灰、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危險廢物處置的安全處理利用,以及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回收利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領域存在的技術短板,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謀劃布局一批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項目,推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支持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及智能建造等相關技術應用。完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組建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推動建設本地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創新創業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完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強化重點技術與裝備創新轉化和應用示范,著力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與裝備水平。(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謀劃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十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強弱項工程。在國考、省考、市考斷面水質不穩定或不達標區域、流入水源地保護區支涌、黑臭水體周邊、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或進水濃度低污水處理廠納污范圍內全力推進管網建設,探索合流制雨天溢流控制的新技術、新辦法。加快消除鎮建城區管網空白區,加快建設城中村、老舊城區、建制鎮、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實現生活污水管網全覆蓋。實施管網修復及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實施管網混錯接改造、老舊管網更新、破損修復改造等工程,推進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建設??茖W確定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模與布局,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建設,推動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升級,加強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市水務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工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體系,提升車輛運輸水平,統籌安排各類垃圾清運,加快建立“車載桶裝、換桶直運”等密閉、高效的分類運輸系統,杜絕裝車運輸過程中的“拋灑滴漏”,防止“先分后混、混裝混運”。升級改造分類轉運站,逐步對不符合生活垃圾收運要求的收集站、轉運站進行升級改造。合理設置環衛車輛停放保養維修場所,增加環衛車輛充電設施,開展分類收運設施升級改造,完善環衛設施污染防治措施,謀劃在華僑城歡樂海岸片區、石岐總部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建設大中型垃圾轉運站,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轉運站向綜合化、智能化、環?;l展。完善優化可回收物回收、分揀、打包網點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提升全品類回收功能,將回收、分揀、打包網點等設施建設納入相關規劃,推進回收網絡進社區,合理布局回收網點和分揀中心,探索建立全市再生資源回收信息管理平臺。按照提前謀劃、適度超前建設原則,建設與生活垃圾清運量相適應的焚燒處理設施。持續推動廚余垃圾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處理體系建設,積極推廣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強化廚余垃圾運輸能力,配置專業運輸車。(市城管和執法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商務局、自然資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ㄊ模┕腆w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工程。完善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設施。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報廢機動車、退役光伏組件和風電機組葉片、退役動力電池、廢舊家電、廢舊電池、廢舊輪胎、廢舊木制品、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紙、廢玻璃等廢棄物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積極謀劃固廢高值化利用項目,開展印染行業印染污泥等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指導引進爐渣、粉煤灰等高效資源化技術和項目,推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規?;?、高值化、集約化發展,實現最大化綜合利用。鼓勵企業集中的鎮街設置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ㄊ澹┪kU廢物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提標工程。補齊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設施短板,推進一批危險廢物焚燒和填埋設施建設。提升現有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推進區域性集中處置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謀劃布局醫療廢物擴容建設用地,滿足醫療廢物產生量及處置需求,加快推進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工程建設,持續提升我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市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健全投融資體制機制
?。ㄊ┌l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聚焦具有顯著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且可實施、可達效的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及省級財政專項補助、地方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加強財政資金保障,建立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在部門中期財政規劃、年度計劃中做好建設資金預算。建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發揮財政性資金杠桿作用,吸引保險資金、銀行資金等進入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形成政府投資帶動效應。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拓寬社會資本參與范圍及項目融資渠道。落實環境保護、環境治理、環保技術與裝備有關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稅收引導作用,落實環境保護項目定期減免企業所得稅、環境保護專用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以及符合條件的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按15%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市發展改革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國家稅務總局中山市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山市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ㄊ撸┩貙挾嘣谫Y渠道。積極爭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新型融資工具試點,促進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探索將單個規模較小、位置分散的環境基礎設施打包規范開展招商,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意愿。積極爭取國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試點項目建設,探索將生態環境治理與資源、產業開發有效融合。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綜合運用公司信用類債券、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籌措資金投入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資源,推動轄內金融機構積極運用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發放貸款,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創新推廣綠色信貸產品,加大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建筑等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中長期貸款優勢,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設施項目融資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采取銀團貸款、聯合授信、投貸聯動等方式進行項目融資,有效滿足生活污水治理、道路交通、鄉村碧道、通信設施、農村電網改造、鄉村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資金需求。(市發展改革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金融局、城管和執法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山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山監管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健全投融資對接機制。選擇有投融資需求、具有較強帶動作用和環境效益的重點項目,與運作規范、具備條件的金融投資機構加強合作,做深做細投融資方案,通過項目信息共享、重點項目推介、前期工作推動等方式,高效開展項目對接工作。鼓勵金融機構主動走訪基礎設施項目主體,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模式,更好地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支持國有企業在不新增政府隱性債務前提下,通過多種形式引入民營資本,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市發展改革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國資委、金融局、城管和執法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山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山監管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完善價格收費政策。完善污水、生活垃圾、醫療廢物處置價格形成機制。全面落實國家最低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要求;建立健全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將收費標準調整至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置成本且合理盈利的水平;推行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針對企業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研究推動收費模式改革;完善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機制,推動通過市場化方式,結合推進廠網一體化污水處理運營新模式,按照進水污染物濃度、污染物削減量等確定污水處理服務費水平。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政策,合理確定收費標準;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分步推進,前期通過實施鎮街廚余垃圾處置費價格調控機制提高全市廚余垃圾分類分類率,后期探索推行非居民廚余垃圾計量收費。加強醫療廢棄物處置收費管理,健全醫療廢棄物處置價格政策,按照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修訂我市醫療廢棄物處置收費標準。醫療機構按照規定支付的醫療廢物處置費用作為醫療成本,在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時予以合理補償。(市發展改革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醫保局、國家稅務總局中山市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組織實施
?。ǘ娀熑温鋵?。各部門、各鎮街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政策聯動,壓實主體責任,持續做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工作。各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細化目標任務,實施項目化清單化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形成工作臺賬。各部門、各鎮街要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項目謀劃儲備、建設實施和運行監管工作,全程跟蹤協調推進相關工作。配合部門及相關鎮街要按照職責分工協同配合,上下聯動,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各鎮街、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ǘ唬┲\劃儲備項目。突出規劃先行,統籌國土空間、生態環保、衛生健康等各類規劃,平衡各類環境基礎設施功能關系,優化環境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依托具備條件的政府專業機構開展項目前期建設條件審查,全面提高項目前期工作的準確性和可行性。結合規劃要求,強化項目謀劃和儲備,提前開展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設計、報批與審批等前期工作,不斷推進項目成熟度的提升。在符合國家政策、省相關規定的要求前提下簡化優化項目審批程序,推動重點項目依法依規并聯審批。(市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娀乇U稀<皶r將符合條件的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納入重大建設項目庫,優先開展選址審查,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完工一批”梯次有序、滾動接續的工作機制。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合理用能需求。嚴格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的機制,統籌優先安排用地指標用于環境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通過市級統籌優先安排補充耕地指標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市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晟茢祿芾眢w系。運用現有污水、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強數據管理和整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強化數據運用和信息共享,切實提升數據質量。對工作量大、技術要求高、時效性強的有關統計工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統計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和執法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ǘ模┙⒃u估制度。建立城鎮環境基礎設施評估機制,從技術、經濟、有效性和適宜性等角度完善評估標準體系。適時通過實地調研督導、自評、第三方評估等相結合的方式,對各部門、各鎮街環境基礎設施工作目標、建設和運行情況開展系統評估。對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存在短板弱項的鎮街,加強指導督促,加快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污染物不能及時有效處理的環境基礎設施,督促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市發展改革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水務局、衛生健康局、城管和執法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