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中山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自然資源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9月8日
中山市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
(2020-2022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抗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和經濟損失,根據《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行動方案〉的通知》《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基本情況
根據2020年汛前地質災害排查結果,我市現有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128處,其中21處屬于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類型以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不穩定斜坡為主。其中滑坡44處,崩塌53處,地面沉降6處,泥石流1處,不穩定斜坡24處;威脅人口約1420人,潛在經濟損失14000萬元,暫未存在威脅人數超過100人的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重要指示和省、市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精神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全民動員、防治結合”的工作原則,采取“全面排查隱患、徹底摸清情況,精準綜合治理”的策略,加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力度,全面推進地質災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重點解決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突出問題,基本消除重大地質災害隱患。
(二)目標任務。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128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綜合治理,基本完成全市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我市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建成更加完善、覆蓋全市的群測群防體系和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全面提高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三、重點任務和措施
(一)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抓緊編制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過采取避險搬遷、工程治理和專業監測等措施,按照先急后緩原則,計劃2020年到2022年全面完成全市128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整治任務(其中2020年計劃完成60處,2021年計劃完成44處,2022年計劃完成24處),切實保障市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1.實施搬遷避讓。對受威脅群眾有搬遷意愿、附近又有合適搬遷安置用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避險搬遷,徹底消除地質災害威脅。(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教育體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各鎮區參與)
2.實施工程治理。對不適合實施避險搬遷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因地制宜,區分輕重緩急,采取削坡減載、坡面防護、筑擋土墻、挖截排水溝等有效的技術手段,有計劃實施工程治理,根治地質災害隱患。(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鎮區各自按分工負責)
3.開展專業監測。對暫無條件實施工程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采取專業監測措施,進行24小時自動監測預警,保障受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負責)
(二)開展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整治。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建立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存量數據,按照實際情況及時更新維護,統籌指導各鎮區開展農村削坡建房綜合整治工作。市自然資源局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應進一步落實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要求,劃定災害影響范圍和安全防護間距,從源頭上遏制新增削坡建房風險點,并提出預防和應對地質災害的措施。開展削坡建房風險等級認定,指導群眾科學選址,加強違法用地的查處。市農業農村局指導農村削坡建房避險搬遷協調工作。市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和執法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有關部門加強對各類違法建筑的查處。各鎮區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的統籌指導下,落實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的整治。(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和執法局、各鎮區各自按分工負責)
(三)配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大數據管理平臺的建設。按照廣東省地質災害數據綜合管理系統建設分工方案的要求,做好中山市地質災害數據管理維護工作,及時填報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排查及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工作的有關監管數據,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氣象局、各鎮區參與)
(四)建設網格化管理的群測群防體系。2020年底前,以行政村(居委會)為單元,建立由鎮區負責同志擔任責任人、由村(社區)干部擔任管理員、由群測群防員擔任專管員的“三員共管”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各鎮區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保障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工作經費,落實群測群防員補助資金,切實調動其積極性,穩定群測群防隊伍,全面覆蓋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監測,保障每一處隱患點落實群測群防員巡查。企業、住宅小區、學校、旅游景區(點)、水利設施、交通設施、醫療機構等要建立包含責任人、管理員的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健全群測群防雨前排查、雨中巡查和雨后復查的“三查”工作制度,為群測群防專管員配置簡易監測工具和移動巡(排)查終端,建成更加完善、覆蓋全市隱患點和風險點的群測群防體系。(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教育體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衛生健康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和執法局、各鎮區參與)
(五)建設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充分發揮地勘單位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強與地勘單位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實現市、鎮兩級都有地質災害防治技術隊伍支撐保障。(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壓實責任。各單位、各鎮區應充分提高認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抗災救災重要指示精神。市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應急管理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水文局、氣象局等市直部門應建立互聯互通機制,落實專人跟進,做到信息共享,強化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各鎮區作為地質災害整治的責任主體,要加強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落實,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結合鎮區實際情況,落實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部門、人員,做到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強化源頭管控。市自然資源局應進一步強化建設用地源頭管控,在城市空間總體規劃中根據城市地質環境,合理確定城市發展方向,科學落實建設用地布局,嚴禁在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置建設用地;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應根據地質災害區域評估的成果對各類建設用地的開發強度提出規劃管控要求。同時,在空間規劃中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削坡建房風險點避險搬遷的用地保障。
(三)做好資金保障。為確保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落到實處,各鎮區要按照各年度地質災害整治計劃,提前做好資金預算,進一步明確勘察設計、施工及監理的費用及時間節點。同時,加大社會化籌資力度,充分利用企業、群眾的自籌資金,全面落實資金保障。
(四)加快項目實施。各有關部門要在項目立項、審批等環節加快辦理,納入綠色通道,推動項目盡快實施。市自然資源局負責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庫管理,做好地質災害整治工程的全過程監督。各鎮區應根據實際情況編制細化地質災害實施方案,按照年度實施計劃,倒排時間節點,明確各個項目各個環節的完成時限,切實落實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整治任務的部署,加大工程推進力度。各鎮區地質災害整治任務將納入年度績效考核。
(五)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各有關責任單位應根據《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的通知》(粵自然資函〔2020〕446),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打造成“陽光工程”“廉潔工程”,強化地質災害整治過程中的廉政建設,對各類廉政風險點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控措施,嚴格落實各項管理規定。
(六)加大宣傳力度。各相關單位、各鎮區應采取多種途徑,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深群眾對綜合治理工作的認識,提高避險搬遷積極性,形成群眾積極配合、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附件:1.中山市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匯總表
2.中山市各年度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治任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