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翠亨新區管委會,各鎮政府、區辦事處,市各有關單位:
《關于統籌用地保障 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自然資源局反映。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6月22日
關于統籌用地保障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結合我市實際,以強化用地要素保障為抓手,助推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大新增工業用地保障力度
(一)保障工業發展空間。統籌編制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線,確保全市工業用地總量不低于250平方公里,充分保障工業用地發展空間。因城市發展需要調出工業區塊線,要遵循鎮內“總量不減”原則,補入不低于原級別的工業區塊線。實施分區分級管控,推進產業項目在市級產業平臺、工業集聚區等重點區域集中布局,嚴格控制工業用地轉為其他用途。充分保障經市級產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先進制造業用地需求,鼓勵和指導鎮區通過土規有條件建設區調整方式,促進“三舊”改造和工業增資擴產項目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
(二)優先配置用地指標。積極爭取省用地指標,用足用好用活省級指標使用、獎勵、返還等政策,推動指標使用和供給有序循環。按照“小指標盤活大片區,大指標布局大平臺”的思路,科學統籌市級產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重大產業平臺用地需求,促進國土空間規模化利用,實現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與新增建設用地的良性互動。落實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切塊管理,新增用地指標優先用于重大產業平臺,由市招商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保障先進制造業項目新增用地需求。鼓勵鎮區將增減掛鉤指標優先用于先進制造業項目。
(三)強化項目生成管理。進一步優化“多規合一”信息聯動平臺,強化與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等產業部門及鎮區的業務協同管理,在項目生成階段做好國土空間規劃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的合規性審查,積極引導產業項目在符合產業布局的范圍內選址,經市級產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優質項目選址用地確需調整規劃的,提前謀劃規劃調整工作,優化項目選址工作。
二、提高存量工業用地利用效率
(四)加大工業用地連片整備力度。加強岐江新城、火炬開發區以及市級產業平臺的用地整備力度,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工業用地進行收儲,為工業用地連片開發提供條件。落實鎮區工業用地收儲支持政策,經市委市政府認定的各大組團以及重大產業平臺項目,收儲工業用地可由市土地儲備中心出資,出讓收益分成按市土地儲備中心與鎮區1:9比例執行;市土地儲備中心所得的工業用地收益分成的10%,由市財政統籌用于所在組團和重大產業平臺建設。
(五)盤活存量工業用地。
一是優化產業項目用地精準供給機制。優先將具備供地條件的工業用地納入年度供應計劃,最大限度推進工業供地有效供應。統籌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化平臺,由市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等產業主管部門整合項目資源庫和供地預備庫,會同市自然資源局進行用地對接,按照“優中選優”的原則匹配項目與用地,促進優質項目落地。
二是提高存量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同一土地使用權人名下若干宗相鄰的工業用地,在符合控規的前提下允許辦理合并手續,辦理后不能再次申請辦理土地合并。工業用地(除土地出讓合同約定不能分割外),地上已有建筑物且已辦理不動產(房產)登記但還有成片未利用空地的,因政府招商引資用于工業項目需要,允許將成片未利用空地分割出來(不得少于5畝)并辦理轉讓手續,辦理后不能再次申請辦理土地分割。分割后未利用空地須具備單獨開發建設條件,簽訂出讓合同變更協議及項目履約監管協議;分割后宗地有地上建筑物且已辦理不動產(房產)登記的,其實際容積率(即房產面積除以用地面積)不得突破現行控規容積率上限。
三是大力推行連片“工改工”。統籌推進舊廠房聯合促改行動,支持鎮區政府通過政府統租統管、征收收儲(購)、鼓勵村企合作、推動產權人自行改造等方式推動“工改工”項目實施。落實財政獎補政策,支持鎮區重點抓好連片工業用地改造,抓好試點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強化專項規劃引領,啟動新一輪城市更新(“三舊”改造)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統籌制定總體規模、重點區域、改造時序和策略等。力爭2020年全市新增實施“工改工”改造3500畝,通過3年努力,全市新增實施改造舊廠房用地1萬畝,產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和優化。
四是推動優質工業企業完善房產報建手續。對在2019年底前已建成(簡易結構建筑除外),有合法用地手續且已辦理不動產權登記的工業用地,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經違法建筑處置并通過質量鑒定后,允許在2021年底前申請按規定完善報建或驗收手續:
1.符合現行控規和建筑安全標準;
2.建筑物基底占地超過應動工用地面積三分之一(建筑密度按30%核算,項目廠區由多宗用地組成的,允許按整體核算)或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超過25%(提供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3.屬規上(限上)企業或近五年每畝稅收平均超過20萬元/年。
三、堅決落實供地優惠政策
(六)降低產業項目用地成本。
一是鼓勵工業用地試行“彈性年限出讓”“先租后讓”方式出讓。對有彈性用地出讓需求的工業企業實行彈性年期出讓供地,按照出讓年期與工業用地可出讓最高年期的比值確定年期修正系數,對屆滿符合續期使用條件的,可采用協議出讓方式續期;允許“先租后讓”,但土地出讓年限不得高于30年。
二是差別化設置工業用地出讓起始價。經市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商務等產業主管部門認定的省、市優先發展產業且符合用地集約的工業項目,可按項目所在地對應工業用地基準地價的70%確定土地出讓起始價;屬于國家、省、市級的重點工業項目,可按項目所在地對應工業用地基準地價確定土地出讓起始價;普通工業項目用地,由市土地管理委員會根據土地估價結果和產業政策集體決策綜合確定土地出讓起始價。
(七)優化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審批程序。具備升級改造條件的規劃容積率較低的工業和倉儲用地,可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同步修改涉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合理確定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高度等規劃指標,后續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變更合同約定建筑高度或其他規劃指標的,不再征收土地價款差額;優化容積率調整程序,壓減編制審批時限,全力保障制造業發展空間。
四、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率
(八)建立用地服務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多審合一”工作機制,推行工程建設項目領域“土地資源和技術控制指標清單”制度,提前落實項目落地的前置環節。建立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清單臺賬,對經產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全部開通“綠色通道”,實行精準服務,提前介入、全力指導項目單位準備審批材料,及時協調解決用地保障中的困難和問題,全流程實時跟進力促項目盡早辦結。加強與鎮區和部門聯系,及時做好新政策宣傳和業務指導工作。
(九)提高審批審核效率。結合新的土地管理法等要求,優化用地審批流程,改進用地報批、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費程序等,不斷提高審批效率。推廣“從辦證到動工用時13天”的工作經驗,實行“預受理”機制,對于基本條件符合,主要資料齊全且符合法定要求情況下,先行開展電子校核、規劃報建等預審工作,待取得土地證后立即出具規劃許可,實現土地證、規劃許可并聯審核。
政策解讀:關于統籌用地保障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