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老屋新顏、美映中山”欄目,帶您尋訪全市各鎮街改造活化老舊建筑的案例,聆聽老舊建筑內正在發生的新故事,引導和鼓勵更多有創意、有想法的人們在中山開展老舊建筑活化工作。
書店門口(油畫)
8月下旬,嶺南仍在炎炎中蒸烤,一場文化市集活動正在小欖聚龍創意谷園區“消暑”上演。走近這個地方,你難以想象4年前園區改造前的模樣,如今,穿搭時尚的年輕人集聚于此,共同發現好玩、有趣的新事物。而在園區的最里頭,是安靜的“夏天書店”。不同于前面幾篇的案例——這是個老廠房,正在發生著新故事。
文藝書店,精致閱讀
走進園區,眼球立馬被外圍裝修風格明亮簡潔的小店所吸引,花圃里種著別致的綠植,讓人心情格外舒暢。書店外更是蔥翠欲滴,小天使、春羽、琴葉榕等錯落擺置,推門而入,“居家小清新風”拂面而來。
書店外墻
書店是園區的附屬區域,作為園區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我們希望,讀者可以在這里看到任何一本書的精彩封面,隨手拿起一本感興趣的書,安靜、舒適地體驗紙質書閱讀的樂趣”,書店負責人也是園區負責人的梁先生跟我們介紹,也不限于閱讀,這里還可以看展覽、體驗繪畫、花藝等文藝活動。看累了,抬頭即見窗外“草色入簾青”,烈日下的使君子爬過繩網,十分養眼。
書店內部裝飾
在周末,書店還會不定時組織講座、藝術沙龍,有趣也有料。即便在工作日,也能吸引很多年輕人和帶著小孩的家長前來閱讀。你可以發現,書店書目的類型囊括很多種類但除卻教輔書,每一本書都除去塑衣,以封面示人,也不乏進口書籍和雜志。這家“任性”的書店,深受當地年輕人的歡迎,并在2020年獲得市圖書館授予的“中山書屋”稱號。
書籍陳列
廠區街景
鋼筋包裹,溫馨書卷
書店位于園區的黃金地段,于2018年8月正式營業。書店前后有兩扇門,通達方便,兩邊皆為落地玻璃窗,光線明朗,它最初的定位是分享空間,后來從原計劃的60平方米擴展至400平方米,梁先生希望通過它給園區注入文化的靈魂。他投入了長達8個月時間的精心設計和裝修布置,按照自己理想中書店的模樣,慢慢搭建出這個別致的閱讀場所。
改造之前,書店所在的園區乃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破舊廠房。為營造朝氣蓬勃的創意園區,梁先生認為首先要在硬件上扭轉人們的既成印象。保證物業的安全性是改造第一要義,梁先生和小伙伴們打掉了所有的墻體,保留了廠房的框架,并特意保留了原來廠房的大窗戶及地面鋪裝,對外立面整體翻新升級改造,提升了“顏值”。他們對舊廠房特有的空間架構也有所保留,比如T型柱,在書店中也可以看得到痕跡。新舊融合,廠房和文化搭配出別樣的感覺。
園區改造前
書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從頭頂垂下的大片藍白色布條,隨風而動,如海浪翻滾。溫暖的燈光映襯著天花隨風飄動的布幔,使你心情立馬平靜卻又開始雀躍。“這些布都是我們自己剪出來的。”腳下的水磨石很不起眼,其實是梁先生他們專門請老師傅度身定做,書柜也都是實木制作。店中約四分之一的區域為閱讀區,坐滿了正在看書的年輕人,六七只流浪貓氣定神閑地踱步徘徊,或在角落伸著懶腰,仿佛它們才是這里的主人。此外,書店外的路面仍維持原樣,但添置了許多花草,給書店的周邊環境帶來生機。
園區改造后
工業文明傳承,創意文化起點
書店所在的園區,梁先生和他的團隊非常注重其產業的篩選。起初,他們希望通過投資孵化新型產業的方式促進自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但后來發現科技企業在小鎮較難落地,便將定位調整為文化創意園區,目前的辦公創業公司也由最初的科技類轉向了設計服務類和電商類居多。此外,要考慮在體量和模式上都不算龐大的園區中突出特色,園區無論從招商引資和設計上都希望通過學習和參考一線城市的文化,保持著時尚小資的感覺。他也看好小鎮的未來發展,出于歸屬感,他希望把自己生活的地方改造得更好。
園區內景
如今,書店及園區已經成為當地年輕人喜歡的一個休閑去處,梁先生和小伙伴們也正計劃在小鎮另一處地方建設新的創意園區,而且,里面也會有書店。他希望這個書店在日后能成為旗艦店,使書店遍布小鎮,讓書店和其他小店聯名合作,推廣很多有趣的、有人情味的活動。
書店外綠植
抬頭望去園區的綠植,各有姿態、郁郁蔥蔥,新生命的園區也正在綻放不一樣的光彩。
本案例地址:
中山市小欖鎮榮華中路88號聚龍創意谷C棟1層
(本文原刊于2020年8月31日原市城市更新局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