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老屋新顏、美映中山”欄目,帶您尋訪全市各鎮街改造活化老舊建筑的案例,聆聽老舊建筑內正在發生的新故事,引導和鼓勵更多有創意、有想法的人們在中山開展老舊建筑活化工作。
創意設計園門前(油畫)
在僑鄉南區的眾多村落之中,北臺曹邊是隱然于山水之中的“世外桃源”,一座座老屋雖遭時光侵蝕而難掩其精美,寂然獨立仿佛被遺棄,卻又悄然綻放新顏,正如著昆街上的歷史建筑,“棄”而未棄,重獲新生。
“這是我伯公劉引大的舊居,他在新中國成立前便舉家移民去了美國,此后委托我的家人打理?!崩衔莸母脑煺?、中山設計界的“后浪”阿杰介紹道。惋惜它的頹然,阿杰在獲得屋主后人首肯后,決定用設計的語言將它激活,改造成本土文創的展廳:“這間房子就像我的一個作品,整個改造過程猶如拍電影,需要各種場景搭配?!?/p>
他給它取名為“棄”:既讓人聯想到老房此前被人棄置的狀態,也蘊含著他太公的名字“云開”,除了繼承、沿用,也表示堅守、不放棄之意,并承載著他對未來的自勉:無論做藝術還是修老屋,都蘊含一個取舍的態度。門前對聯示意: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
正門對聯
北臺村街景
“修舊如舊”
阿杰目前從事商業設計之余還熱衷以家鄉的文化元素開發文創產品。2019年3月,他將靈感的種子移植至身邊的一處老宅,伯公劉引大在故鄉北臺村的舊居。
這座隱于鄉間的近代聯排別墅頗有大戶人家風范。一百多年來,這座僑房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它曾做過解放軍駐點、中醫館、外來務工人員的出租屋......荒廢多年時,其出眾的外表還引來了盜賊的入侵。幸運的是,雖然門板內飾被盜、部分家具受毀,建筑的主體結構、各色壁畫和雕花依然保存較好。
老屋內裝飾細節
阿杰投入近二十萬,至今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單間別墅一層的微改造。他認為,修舊如舊固然是古建修復的原則,各界使用者在老屋留下的痕跡,也是一種歷史的印記。為此,他盡量保留具有藝術價值的部分。一樓內墻因此前被刷白過,難以恢復原狀,如今傷痕累累,索性重新刷白。展示區以黑白灰為顏色背景,現代簡約風格,更加突出其中色彩明亮的“主角”——斑斕的原裝天花彩繪和阿杰的現代文創作品,新與舊在此對話。
改造前的老房子
阿杰的改造多以減法進行。從2019年3月起,他先是拆除前租戶胡亂添加的各種隔斷和后院的雜物間;對漆面脫落的水磨磚不作刷新,依然保留斑駁質感。整棟建筑兩層半,原來有四間房,一樓前廳與緊挨的臥室被打通,形成開闊的嘉賓交流區。樓上一室規劃為個人畫室,可供日后創作使用。作品展示區從前廳沿走廊往廚房延伸,并為此拆去廚房內不再使用的灶臺。房屋陳設盡量用回老房舊物。一樓洗手間的環境有所優化,洗手臺處任青苔萌生,無意間氤氳出水墨般的詩意。為化解積水和下沉的問題,庭院鋪上了灰色的碎石子,卻也平添出幾分禪意。
老屋修繕后及布置
因為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較為堅固,整個改造不需大動手術,只需鋪設水電、增強防漏。在阿杰看來,細節完善才是最耗時間與精力的環節。比如,為了符合現代人的起居習慣,屋內增設了空調,為此,趟籠門上需定制符合尺寸的方格玻璃加以封閉。
用設計品“軟裝”老屋
修繕了這個房子之后,阿杰對中山歷史更感興趣了。阿杰認為,設計靈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文化沉淀的土壤中蓬勃而出。要不斷挖掘,找回自己所在城市的根和文化。留守在此,扎根于斯。而這間老屋,無疑也是一座設計品。
阿杰的文創品裝飾
在修復僑房的過程中,他也去周邊地區和城市考察了多個案例。他感覺,中山的老屋改造多變身為“餐廳”“茶室”,有同質化之嫌,而在廣州東山區的逵園藝術館,他有感于同樣熱愛藝術的同齡人將其改造為集畫廊、咖啡館和文化活動為一體的藝術空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老房子里看展覽和在現代藝術空間中看展覽是兩種心情,老房子本身就是藝術品?!边@也是他改造“棄”的靈感觸動之一,他希望它能成為文藝青年們的創意樂園,計劃在此常年策劃孫中山故鄉文化創意展。
以點連線,打造北臺文化新地標
阿杰的工作室在城區,而作品展廳設在北臺村,雖然環境安靜能讓人平靜下來,但人流量的不足明顯是個弊端。如何讓從城區驅車半小時到訪此地的參觀者獲得更多體驗,是阿杰一直思考的問題。他設想過將二樓的老式長桌打造成“吧臺”,為游客提供精致的甜品和飲料,并增設有趣的打卡場景和手作體驗等,更期待能和周邊如詹園等其他文旅景點串聯成線,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們,一起挖掘僑故事資源,用好“北臺名片”楊仙逸,并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刷亮中山僑鄉的文旅招牌。
本案例地址:
中山市南區街道北臺村著昆街
?。ū疚脑?020年7月3日原市城市更新局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