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紅木特色小鎮”,當前,大涌鎮正以“百千萬工程”為契機,從空間和產業兩大方面拼經濟、謀發展。10月13日上午,大涌鎮黨委書記王英康做客由市直機關工委、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周五民聲直播室》節目時表示,大涌鎮將堅定不移推動紅木家居、牛仔洗水制衣兩大產業轉型升級,同時積極引入新產業,在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嚴守環境保護底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我們這兩年拆除了1000多畝的鋅鐵棚廠房,今年大涌工業廠房的報建量接近100萬平方米。我們設想在兩大傳統產業騰出3000畝左右的土地發展新的產業,加上我們連片征地的近2000畝的用地,可以說在3至5年內,在產業經濟上,我們一定會再造一個‘新大涌’。”王英康表示,接下來,大涌鎮將全力以赴拼經濟,在空間、產業兩大方面持續發力。
其中空間上,大涌鎮將堅持規劃先行,指導編制一系列規劃,包括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兩大傳統產業的產業規劃和環保規劃、卓旗山郊野公園建設規劃,為大涌發展探索新路徑。此外,全力推進工改,壓縮兩大傳統產業用地,從目前占用的5000多畝工業用地中騰出3000畝發展新興產業。
在產業上,大涌鎮將推動紅木產業由生產基地向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品牌營銷于一體的產業鏈方向轉型,以紅博城為核心高標準打造紅木商圈,發展壯大紅木銷售端,打造全國紅木家具重要的銷售集散地,并堅持每年春季舉辦紅博會、秋季舉辦紅木廠家直銷節等展銷活動;推動牛仔洗水制衣產業改變其把“洗水加工”環節作為主產業的發展模式,向牛仔制衣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此外,積極推動企業技改,引導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并持續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引進新興產業。
“在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將嚴守環境保護底線,持續提升人居環境。”王英康表示,在環保方面,大涌鎮謀劃了四大產業集聚區,加快推動紅木家具、制衣和洗水企業入園入區,同時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目前大涌的空氣質量穩居全市中游,有了明顯改善。水污染治理方面,通過這兩年來的攻堅,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主要河段的黑臭問題基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