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山檢測院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精神,發揮技術支撐作用,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數據治理工作,通過對監察和檢驗機構數據進行綜合比對分析進一步減少科院數據差異,減少現場核查工作量,提升數據治理效率,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從量變到質變”。采取信息化與一線檢驗人員相結合籌建專項組,通過技術比對、資料核查以及現場核查相結合的方式,綜合比對科院數據。專項組重點對注冊代碼重復、使用登記證重復、使用單位重復、出廠編號重復、設備主要信息錯誤或缺失等五大類情況進行核查,為后期數據質量完善修復奠定基礎。通過技術手段批量修改完善475191個設備參數,其中處理設備注冊代碼重復、使用登記證重復和使用單位+出廠編號23500條;完善修改設備所在鎮街信息208311條;完善修改設備狀態10408條;完善設備監管機構信息208313條;完善設備檢驗責任主體14187條;處理使用單位重復403條;完善修改使用單位社會信用代碼10021條。
二是“數據賦能現場檢查”。專業技術人員對799份驗收報告檔案進行數據核查,一線檢驗人員協助各鎮街市場監管部門現場核查設備379臺,經過第一輪的數據治理,合計完成技術核查25209臺,技術核查率94.6%,大幅減少了監察部門現場核查的工作量。
三是構建保障措施。建立異常發現機制,通過該院自主研發的《特種設備信息化系統配置平臺》,構建專門用于數據核查的模塊,整合科院數據,建立異常數據查詢模型,及時發現數據異常,嚴把數據質量關。并且建立科院聯席會議機制,通過構建進度查詢模型,及時了解數據治理工作進度,在進度偏離計劃時,及時召集科院數據治理工作會議,共同探討處理措施。
通過本次數據治理工作,進一步提升監察部門與檢驗機構的數據質量,摸清地方特種設備數據底數,壓實數據治理維護主體責任,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效能,保障業務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下一步,中山特檢院將制定規范的數據比對和數據同步方法,實現數據治理常態化,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容錯性,形成維持高質量數據的長效模式,推動特種設備信息化、智慧化監管能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