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全市商標品牌建設,推動企業打造知名品牌,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中山市積極構建“1+1+N”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全力推進鎮街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建設,開創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現代化新模式。目前,全市23個鎮街全部建立商品牌培育指導站,打通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商標受理、專利檢索等知識產權服務。
鎮街窗口全覆蓋 商標業務就地辦
2019年9月,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開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中山受理窗口,對外辦理24項商標注冊申請業務以及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業務。窗口開通至今,已受理商標各項業務上萬件。
2020年以來,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推動在鎮街建設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并開通商標業務受理窗口。到2023年,全市已實現23個鎮街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全覆蓋,群眾在各鎮街窗口即可直接辦理商標注冊業申請業務,將商標申請、政策咨詢、專利信息查詢等業務下沉基層窗口,讓群眾、企業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商標申請等相關業務。
基層人才重培育 能力水平有保障
為提升基層自主創新活力,我市結合各鎮街當地產業特色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型人才培訓指導,提升各鎮街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知識產權理論基礎和專利信息事務能力,將創新思路及知識產權信息利用技巧送到了鎮街基層知識產權工作人員,從而提升鎮街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水平,更好的服務轄區企業的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已指導14個鎮街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系列專場培訓,覆蓋全市重點發展產業共計650多家企業。同時,積極開展“專利信息進基層”,給各鎮街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配備專利檢索賬號,為基層檢索查詢專利信息提供便利化服務。
搭建政企對接平臺 促進地標產業發展
各鎮街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結合當地農業特色,挖掘并加強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培育及使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政企對接服務平臺。我市按照“應用一批、申報一批、籌備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穩步推進,形成“3456”工作新格局,進一步提升全市地理標志品牌價值。截至目前,我市已獲批3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件申報中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件啟動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件挖掘、培育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公告確定“中山五桂山沉香”獲準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實現我市在該領域零的突破;2022年,“中山東升脆肉鯇”獲準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窗口受理量位居全省第二
自窗口設立至2023年5月,我市商標窗口累計受理國內商標業務12394件,其中通過鎮街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窗口共受理商標業務1991件,我市窗口受理量位居全省第二,僅次于深圳。截至2023年3月,全市商標累計有效注冊量27萬件;已擁有黃圃臘味、中山脆肉鯇、神灣菠蘿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以及“中山五桂山沉香”“中山東升脆肉鯇”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集體商標擁有量1件;馬德里注冊累計有效量479件。
各鎮街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的建立,有力推動企業專利技術創新與商標品牌培育相結合,搭建起匯聚專利、商標等信息的多元化、高效率、高質量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真正讓企業在創新道路上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