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政務動態

【520世界計量日】有趣的計量文化

信息來源:本網 發布日期:2023-05-22 分享:

  中華悠久的文明史流傳下來大量珍貴的計量器物,中國古代的大部分計量單位雖然已經不再使用,然而有些涉及計量單位的成語、歇后語等卻流傳了下來,在日常生活中不時被提及。我國古代為建立度量衡標準,始終做著不懈的努力。古代的計量文化您知道多少?

*實物參照的古代計量*

圖片1.png 

  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長度皆在16厘米左右,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間一拃的長度,與“布手知尺”相吻合。古人深知用人體作長度標準誤差很大的道理,因此一直在尋找一種復現性較好的自然物來定義一尺的長度。

圖片2.png

  《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十二栗而當一寸。”《說文》:“十發為程,十程為分。”《孫子算經》:“蠶吐絲為忽,十忽為秒,十秒為毫,十毫為厘,十厘為分”等,說法各異,然而都難以與漢尺度相符。

圖片3.png

  《漢書·律歷志》記:“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一為一分。”黍和栗都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栗即小米,古代又稱稷。黍子多為橢圓形,有白色、黃色和褐色多種。《漢書·律歷志》所說的“一黍之廣度之”,即選用中等大小的黍橫排,一粒黍的寬度相當于一分之長。比起“布手知尺”的復現性有很大提高,準確度也基本上能滿足當時日常使用的需求。

*成語中的計量*

  1、“步步為營”原指古代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下一座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做事、考慮得謹慎而周密。“步”在這個成語中是借我國古代長度計量的單位來形容謹慎周密。“步”作為長度單位類似的用法還有如《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圖片4.png

  2、“尺幅千里”原指一尺長的畫幅卻呈現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詩文、圖畫等篇幅雖小但意義深遠,也比喻外形雖小但內涵很大。該成語還用于表達深遠的氣勢和意境。“尺”在這個成語中是指我國古代長度計量的單位。我國古代度制通常1尺=10寸,但歷朝歷代“尺”的量值并不一致。

圖片5.png

  3、“不同尋常”中 “尋”和“常”是古代兩個長度單位。古書載有“倍仞謂之尋,尋舒兩肱”、“倍尋謂之常”。尋為兩臂伸展后雙手指間的長度,故“八尺為尋”。即一尋為八尺;一常為十六尺。由于此長度為普通長度,于是人們將“尋常”引申為普通、一般的意思;不同尋常即指不一般的意思。

圖片6.png

  4、確定“世界計量日”是在紀念世界《米制公約》簽署125周年時由計量學家提議的。后由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第 21 屆大會批準確認,規定2001年5月20日為第一個“世界計量日”。 這就是“世界計量日”的來歷。

圖片7.png

  5、中藥的計量單位,古今有別。明清以來,普遍采用16位進制,即1斤=16兩=160錢。現在對中藥生藥計量采用公制,即1公斤=1000g。為了方便處方和配藥,特別是古方劑量的換算,通常按規定以近似值進行換算,即1兩(16位進制)=30g,1錢=3g,1分=0.3g,1離=0.03g。

圖片8.png

  6、郵票的“枚”和“張”是兩個不同的計量單位。“枚”是郵票的最小計量單位,人們寄信貼在信封上的郵票,是以“枚”計算的。但印制郵票時,不可能一枚一枚的印,而是把幾十枚甚至幾百枚郵票印在一張紙上,這種單位才稱為“張”。印刷出來的郵票都是成張的。“張”是郵票最大的計量單位。四周帶有白邊的整張郵票,稱為“全張”。

圖片9.png

  7、“鈞”字也是古代的重量單位,通常一鈞等于三十斤。成語“雷霆萬鈞”就常用來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而“千鈞一發”,也因字面意思為“千鈞(三千斤)重量吊在一根頭發絲上”,來形容情況萬分危急。

圖片10.png

  8、℃—攝氏度,是表示攝氏溫度量的計量單位,沒有簡稱,它以瑞典物理學家攝爾西斯的姓氏為來源。安吉斯·攝爾西斯,1742年提出使用溫度的十進制分度法,這一溫度的分度標志方法就是攝氏溫標。

圖片11.png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海盐县| 定襄县| 深水埗区| 从化市| 安乡县| 苗栗市| 罗山县| 上饶市| 安丘市| 三河市| 军事| 格尔木市| 会昌县| 新密市| 柯坪县| 淳安县| 通化市| 申扎县| 防城港市| 土默特右旗| 康平县| 前郭尔| 惠州市| 孝义市| 永登县| 九江县| 阜康市| 康定县| 昆山市| 丹凤县| 曲麻莱县| 高安市| 东阿县| 临高县| 黎平县| 澎湖县| 平南县| 荥经县| 精河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