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3月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山)分中心揭牌以來,中山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中山保護中心”)在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省保護中心”)指導下,通過省市兩級聯動、優勢互補,積極探索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新路徑,不斷完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近期,順利完成首批5宗涉及我市經營主體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援助案件,通過快速響應、全程護航,為我市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筑起知識產權公益援助后盾。
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援助會議
一、構建“立體化”保護機制,提升援助服務效能
中山保護中心整合多方資源,構建“線索追蹤—企業對接—專家會診—全程護航”的四維服務體系,實現服務效能與企業獲得感“雙提升”,有效破解中山企業面對海外糾紛時“找不準方向、摸不清規則、用不起資源”的困境。通過對接省保護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監測線索,成功開拓線上監測渠道,實現對中山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的精準追蹤。收到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監測線索后,中山保護中心按照相關工作制度要求,立即啟動“線索穿透”機制,依托大數據平臺快速鎖定主體信息,通過“電話告知+上門走訪+統一培訓”等方式,主動靠前服務企業,建立“一企一檔”知識產權公益援助服務檔案,幫助企業在糾紛初期獲得立體化的知識產權公益援助服務,避免因信息滯后造成損失擴大化。
二、打造“全鏈條”專業支撐,破解企業應對痛點
面對復雜迥異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體系,中山保護中心構建“人工智能+行業專家+省中心資源”三重資源支撐體系,有效破解企業出海語言障礙、資源對接難等問題。一是運用政務智能助手等人工智能工具翻譯外文起訴狀供涉事企業參考,幫助企業快速了解基本案情。二是聯動市快維中心、市律師協會等政府部門及行業組織,為企業提供證據搜集、侵權比對、法律分析、應對處理等全鏈條專業指導,助力企業精準識別起訴狀中凍結資金額不合理、產品比對明顯不侵權等破綻,提振企業應對信心。三是引入省保護中心知識產權檢索、維權援助、海外保護等公共服務資源,打通省、市兩級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聯動的“最后一公里”,有效降低企業應對成本,提高企業應對能力。
三、推動“下沉式”專利導航,前置防控糾紛風險
中山保護中心始終秉持“治未病”的海外知識產權應對指導理念,構建“產業市場未動,專利導航先行”的海外預警模式,將服務觸角延伸至鎮街產業集群和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入鎮下村”行動,走訪調研相關重點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專利導航、專利微導航工作,精準分析我市相關產業及企業海內外專利布局情況。2023年以來,累計完成8個產業專利導航工作,10個企業微導航,并通過發布會宣講、政務辦公系統推送、微信朋友圈廣告投放、為企業上門解讀等方式,公益共享專利導航成果,多渠道、多層面為中山企業提供海外預警信息。
下一步,中山保護中心將繼續加強與省保護中心聯動協作,不斷提升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能力,完善海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護航經營主體合規“出海”,助力中山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