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2024年,中山市市場監管局全力推動各項改革政策落地生花,加快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推經營主體提質擴容、優化結構。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共登記注冊各類經營主體689733戶,同比增長6.92%,增速位居珠三角地級市第二。其中,企業占經營主體比例提升至40.91%。
一、推進港澳自然人投資者企業開辦、證照聯辦全流程“零跑動”“無紙化”跨境通辦。推動港澳自然人投資者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解決港澳居民開辦企業“來回跑動”,降低港澳投資者投資興業的人工成本及時間成本。具體做法是,依托“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中山)專區”,對持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港澳自然人投資者,在中山開辦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個體工商戶,提供包含印章刻制、發票申領、員工參保繳費登記及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等企業開辦事項申請全流程網上辦、一站式辦理。同時,依托中山市“一照通行”服務專區,提供同步聯動辦理14個部門39個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現港澳自然人投資者證照聯辦全流程“零跑動”“無紙化”跨境通辦。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共辦理港澳自然人投資者設立登記業務1532筆。
二、推進“一證多址”改革。印發《中山市食品經營許可“一證多址”試點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在中山市行政區域內,對符合條件的食品經營連鎖企業,在其新開辦直營門店申請相同業態、經營項目食品經營許可時,其經營場所地址信息直接標注在食品經營連鎖企業總部的《食品藥品經營許可證》上,直營門店可不再發放《食品藥品經營許可證》。同時,通過簡化審批流程、減少申請材料、壓縮審批時限等措施,為食品連鎖經營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此舉,不僅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山市食品經營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暢通名稱資源保護渠道。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市市場監管局及時將屬于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及涉及重大戰略政策的“深中通道”“深中大橋”“深中一體化”“深中同城”“深中合作”“深中”等字詞及時提請省局向國家總局申請禁限用,進一步保護相關名稱資源,規范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及登記,從而有效防止群眾因企業名稱不當而產生誤解或遭受欺騙。
四、推進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許可規范化。全面梳理市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許可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對事項的名稱、子項拆分、統籌清單要素、辦理材料、業務表單等重點內容進行研究、確認、更新,不斷完善做好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推進全流程網上審批和電子證照應用,通過減少申請材料,完善系統功能,擴大全流程網上審批事項范圍,對食品藥品經營、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等審批事項實施全流程網上審批及電子證書管理,實現申請人遠程、便捷提交申請,自行下載、打印許可證書或備案憑證,實現足不出戶、全流程網上辦證。
五、出臺提升經營主體活力精準幫扶35條。 印發 《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全面提升經營主體活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優化經營主體準入準營退出環境、創新經營主體服務方式、助力經營主體提升競爭力、強化重點行業幫扶提升、健全精準長效監管機制五個方面實行35條精準幫扶措施,更好地服務中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六、26項改革措施推進深中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印發《對標深圳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清單(2024-2025年)》,從優化市場準入環境、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完善營商環境制度建設、健全商業糾紛解決機制、完善法律服務保障、創建開放式產業創新生態、完善貿易保障機制七大方面提出26項改革措施,深入推進深中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推動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提質增效、迭代升級。
七、強化知識產權專項執法。完成2023年度市級快速維權服務中心知識產權評估工作,新增兩個市級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服務中心,實現全市23個鎮街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站全覆蓋。開展海外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險推廣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為中山68家企業因境外知識產權侵權挽回經濟損失。
八、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活動。修訂《中山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辦法(2024年修訂)》,引導銀行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同時,在板芙鎮、神灣鎮、南區街道、南頭鎮和坦洲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對接活動6次。1-11月,中山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156億元,再創歷年來新高。
九、建設知識產權指導服務站。全市23個鎮街全部建成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并開通商標受理窗口,將商標申請、政策咨詢等業務下沉基層窗口,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商標申請等相關業務。2024年,中山商標受理窗口被國家商標局評為全國優秀商標業務受理窗口。
十、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布局。加強專利導航和產業信息和知識產權信息的挖掘、利用和深度融合,推進知識產權培育布局,推動高價值專利快速增長。1-11月,全市專利授權量34573件,全省排名第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963件,全省排名第6,同比增長49.77%,增速全省第2;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6377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6.73件,全省排名第6。
十一、完善輕微違法行為容錯機制。印發《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囊括了免處罰清單、減輕處罰清單、從輕處罰清單、免強制清單“四張清單”,涵蓋了網監、廣告、計量、價格、知識產權等多個監管領域共66個事項。對涉及保障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領域(如藥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等),依法實施特殊嚴格監管,不納入前述清單管理,不斷完善與新形勢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
十二、提升信用監管精準化水平。發布《知識產權信用分級管理規范》,建立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風險分級分類指標體系。開展電梯維保單位質量與安全信用評價,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實行差異化管理,推動電梯維保工作向常態化長效化轉變,為特種設備領域的信用監管提供示范引領。實施重點鎮街燃氣灶具及配件產品質量信用“包保制”,以燃氣灶具等產業集聚重點鎮街為試點,按照產品質量信用監管分類要求實施分類監管。同時,進一步強化在其它重點工業產品領域推廣實施產品質量信用“包保制”,建立企業質量檔案,督促簽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實施質量整治“一企一策”,壓緊壓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促進企業強化產品質量管控。
十三、推進個體工商戶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發布中山市地方標準《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規范》,建設中山市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提升系統。分析全市個體工商戶信息化系統建設、數據歸集、業務辦理現狀,論證中山市數字政府公共支撐能力,根據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督數據質量治理的具體要求,自主建設中山市個體工商戶信用監管數據質量提升系統。建立“個體工商戶異常管理數據庫”,實施動態監管,做到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企業干擾最小化。
十四、實行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改革。整合市場監管、社保、海關等部門的年度報告事項,并針對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自動生成個性化表單,企業聯絡員登錄系統即可一次性完成多部門的年度報告填寫,由省統一歸集數據傳送至相關部門,實現跨部門數據高效共享傳遞、企業年報“多報合一”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