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挖野菜”熱潮最近悄悄興起,這一親近自然的活動雖充滿樂趣,卻也伴隨各種安全隱患,例如野菜采摘過程受傷、被蛇蟲叮咬,以及食用有毒植物引發中毒等。因此,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特別提醒廣大市民,采摘食用野菜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采摘與選購:謹慎辨別,遠離污染
?。ㄒ唬┎皇煜さ囊安瞬徊刹皇场TS多有毒植物與可食用野菜外形相似,如毒芹(形似水芹)、斷腸草(形似金銀花、五指毛桃)、蒼耳子(幼芽有毒)等,僅憑經驗易誤判。
?。ǘ┥L在公路旁、垃圾場、化工廠、污水溝附近的野菜可能吸附重金屬或農藥殘留,不可采摘。
(三)避免采摘與有毒植物伴生的野菜,防止交叉污染。
(四)選擇正規購買渠道。建議通過正規超市或農貿市場購買食材,避免流動攤販或路邊攤點來源不明的產品,并保留購物憑證?,F買現吃,避免長時間存放導致變質。
二、加工與食用:科學處理,適量為要
?。ㄒ唬╊A處理步驟不可少。
部分可食用的野菜,例如蕨菜、香椿等,就算在正規渠道購買,煮食時也要注意。
1.清洗:流水沖洗去除泥沙,淡鹽水浸泡30分鐘以去除表面污染物。
2.焯水:多數野菜含草酸或微量毒素(如蕨菜中的原蕨苷、香椿中的亞硝酸鹽),需沸水焯1-2分鐘以降低風險。
3.煮熟煮透:避免生食,確保徹底加熱。
?。ǘ┛刂茢z入量,特殊人群慎食。
1.野菜多性寒,過量食用易引發腹瀉、脾胃虛寒,老人、孕婦、嬰幼兒、過敏體質及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2.部分野菜(如蒲公英、魚腥草)含藥理成分,長期大量食用可能對特定人群(如腎病患者)產生副作用。
3.光敏體質者需避免長時間戶外采摘野菜,以防誘發日光性皮炎。
三、中毒應急處理:及時反應,保留證據
(一)中毒癥狀識別。常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瘙癢、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嚴重者可致昏迷或死亡。
?。ǘ┚o急應對措施。立即停止食用,用手指或勺柄輕觸咽喉催吐,減少毒素吸收;保留剩余野菜及嘔吐物樣本供檢測;迅速攜帶樣本前往醫院就醫,說明食用情況,以便針對性治療。
四、群體聚餐與特殊場景的注意事項
(一)學校食堂、集體用餐單位應禁止加工野菜,防止群體性中毒事件。
(二)戶外采摘活動需提前規劃,遠離污染區域,避免兒童誤采有毒植物。
五、理性看待野菜的“養生功效”
部分野菜可能會含有一定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但不可替代日常蔬菜,更非“萬能藥”。盲目追求藥用價值(如降血糖、抗癌等)可能適得其反,需遵循“科學嘗鮮,安全至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