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廣東縣域經濟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發布“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實施后的首部《廣東鎮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據介紹,該研究以2024年度針對全省各鎮域所獲得的調研數據為基礎,立足2023年度統計數據,構建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兩個主要發展指數,對廣東鎮域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定量評價,評價出100個綜合發展力水平較高的鎮域(簡稱“百強鎮”)。
圖為小欖鎮。南方+ 葉志文 拍攝
鎮域綜合發展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鎮域層面的高質量發展。從全省來看,東莞市虎門鎮、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中山市小欖鎮位列廣東省鎮域綜合發展力前三,前十還包括東莞市長安鎮、東莞市大朗鎮、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東莞市厚街鎮、東莞市常平鎮、東莞市塘廈鎮、東莞市寮步鎮。
近年來,小欖鎮保持昂揚向上的發展勢頭。2023年,小欖鎮GDP增速達到7.9%,GDP突破500億大關;2024年,小欖鎮以5.7%的增速實現GDP586.4億元。
但要在強鎮林立的廣東脫穎而出,小欖鎮憑借的不僅是GDP數字。從廣東鎮域綜合發展力前十來看,GDP高于小欖鎮的長安鎮、大瀝鎮、塘廈鎮等,排名還在小欖之后。可見,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兩個主要發展指數的構建中,小欖鎮不斷提升的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加快的產業鏈轉型步伐、持續增進的民生福祉,是其“綜合發展力”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
報告稱,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全省鎮域工業實力不斷增強,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牢固。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和推動下,廣東鎮域總體上正從以農業經濟為主導向以工業經濟為主導轉型,特別是在珠三角的一些鎮域,已經開始向產業鏈高端轉型升級。
報告認為,鎮域資產財富不斷積累,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和推動下,廣東各地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的發展思路,打造鄉村特色產業,激發鎮域經濟活力。鎮域科教文衛資源下沉,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衡。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引領和推動下,科教文衛等公共資源進一步向鄉村地區、偏遠地區傾斜。
2024年,小欖鎮招商引資持續發力,全年簽約項目61個,投資額達72.4億元;推動150家規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小欖鎮智能鎖具產業集群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物質、精神共同富裕改革創新,小欖鎮在全省率先實施鎮域內結對幫扶,11個富裕村(社區)和鎮屬企業三年投入幫扶資金超1800萬元,推動6個被幫扶的經濟薄弱村(社區)村一級集體收入相比2021年增長約20%,打造了一批群眾拍手稱贊的民心工程。
2025年,小欖鎮將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深入實施“1341”發展思路,即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打響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大戰役”,加力推進強鎮興村富民“四項工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爭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力爭2025年全鎮GDP總量突破600億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