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省級非遺項目——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藝,推動傳統(tǒng)陶藝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3月6日上午,中山市小欖豐華學校開展了“理響興中,共赴豐華——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藝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
本次講座特邀廣東首屆傳統(tǒng)建筑名匠、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何湛泉先生,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何曉樺女士出席。豐華學校劉云濤校長與全校師生一同參加了本次講座活動。

何湛泉老師向大家講述了拜師求藝的過程,并分享了學藝的點滴。他當時見勞直師父下班后也不急著回家,為師父燒菜做飯,每逢他休息回石灣也總是跟隨,就是想爭取多一些時間與師父待在一起溝通學習。

要知道,當年小欖到石灣來回要換乘過渡,交通非常不便。正因何老師這份誠懇學藝的決心打動了師父,讓其成為了瀕臨失傳的陶塑瓦脊技藝傳承人,也讓何老師成為了“石灣陶花小欖開”的實現(xiàn)者。

龍窯匠造早在明清時期就已享譽世界,何老師40年如一日地堅守并延續(xù)這項古老而傳統(tǒng)的技藝。他說:“菊城陶屋這四十多年來做了不少古建筑修繕,新造老味!堅持老祖宗的制作方法,用原泥、柴燒、手塑工藝,所有清代的基因不變。一直堅持自己的初心,做'今天的文化,未來的古董'。要傳承發(fā)揚陶塑瓦脊文化,就該為其留下實物,以物為證。”
劉云濤校長代表學校聘請兩位“非遺傳承人”成為學校的指導專家和客座教師,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體驗非遺技藝。

同時,劉校長代表學校感謝何老師和家長們對學校美育的支持,期待同學們今后通過學習技藝錘煉品質、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用實際行動來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非遺進校園活動,是學校對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傳統(tǒng)陶塑技藝 文化傳承”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更讓大家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切實增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陶塑瓦脊不僅是一種美麗的建筑裝飾,也是一種傳承了數(shù)百年的文化遺產,它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是應該被珍惜和保護的寶貴財富。

同學們也從何湛泉老師身上學習到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尊重,對創(chuàng)新與探索的勇氣和毅力,對工藝和藝術的追求與執(zhí)著,希望能夠將這些收獲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并為傳承和發(fā)揚陶塑瓦脊制作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