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小欖鎮召開“文化村長”駐點指導工作推進會,總結“文化村長”駐點工作成效,分享交流經驗做法,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推動“文化村長”工作走深走實。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陳江梅,鎮黨委書記趙錫雄,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呂麗珠,市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劉釗妍出席會議并給新一批“文化村長”頒發聘書。
會上,鎮宣傳和教體文旅辦就小欖鎮文旅融合發展情況作專題匯報,永寧、沙口、九洲基社區代表首批“文化村長”結對村(社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山市文聯兼職副主席駱培華,中山市咸水歌傳承人周炎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李志平代表首批“文化村長”作經驗介紹,高沙社區代表新一批“文化村長”結對村(社區)、邱敏君代表新一批“文化村長”作表態發言。
會議為新一批“文化村長”頒發聘書
“接下來,社區將通過建設文化陣地、豐富文化服務內容、強化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助推‘文化村長’發揮更大貢獻。”高沙社區黨委書記譚玲顏表示。
“我將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扎根基層,以匠人之心描繪多彩社區,書寫社區文化新篇章,助力“百千萬工程”在小欖鎮開花結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山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邱敏君是東升高級中學的一名美術教師,對于被聘為“文化村長”,她表示,開心之余,更覺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和期待。
陳江梅指出,“文化村長”在小欖已初結碩果,希望小欖鎮進一步激活鄉村資源,擦亮“文化村長”特色品牌,高位推進“百千萬工程”,以文化為重要支點,創造更多鎮村高質量發展的“小欖樣板”和“小欖經驗”。一是傳黨音,打造凝聚黨心民心新陣地。充分利用“文化村長”駐點指導這一創新機制,以多種形式開展黨的新思想傳播,將“文化村長”項目精心塑造為凝聚黨心、贏得民心、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新陣地。二是聚資源,構建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新平臺。積極整合傳統藝術團體、文化志愿者、數字文化資源等內外部資源,結合地方文化特色策劃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鼓勵“文化村長”創新服務模式,拓寬傳播渠道,讓優質文化資源惠及更廣泛的村民群體。三是揚優勢,樹立“百千萬工程”新標桿。“文化村長”要加強對菊花、剪紙、書法等具有鮮明小欖特色的文化遺產的研究與推廣,深入探索傳統藝術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新路徑,積極打造跨界融合的鄉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趙錫雄要求各有關部門、村(社區)認真總結“文化村長”駐點指導工作經驗,將“文化村長”提出的好點子轉化為實際措施,在擴大“文化村長”覆蓋面、深化“百千萬工程”上取得新成效。要完善制度機制,加快推動一名“文化村長”駐點一個村(社區)、設立一個“文化村長”工作室、組建一支群眾文化隊伍、配備一個群眾文化活動場地,實現從“一個高水平帶頭人”到形成“一個高水平團隊”的轉變;要堅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積極探索“鄉村+文化+旅游”等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文化品牌;要堅持群眾需求導向,聚焦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行群眾“點單”、文化“上菜”,為群眾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要用好用活名家、優秀青年、基層人才等各類人才資源,分層次、分階段培養各類文化人才,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文化人才隊伍。
資料圖
去年8月,小欖鎮創新試行“文化村長”結對指導模式,選取永寧、新市、東區、績西、九洲基、沙口、東升、同樂等8個社區為試點,立足試點社區地方特色、文化優勢和品牌項目,采用志愿服務方式派駐“文化村長”。第一批“文化村長”上任以來,開展各類駐點公益活動超170場次,惠及群眾超6萬人次。本次新聘任的23位“文化村長”上任后,小欖鎮實現全鎮29個村(社區)“文化村長”全面派駐,服務全面覆蓋。兩批“文化村長”將攜手為小欖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注入更充沛的“文化力量”。
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文聯相關科室負責人,鎮領導梁銳強、何乃偉、黃海星、張曉陽,鎮機關部門、事業單位負責人,各村(社區)書記、“文化村長”等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