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亚洲另类视频,麻豆一区二区,石原莉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無障礙版 長者助手 登錄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關于對《中山市文化和旅游產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政策解讀

信息來源:本網 發布日期:2020-12-01 分享:

  為推動我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根據國家和省有關全域旅游等指導意見、《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促進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的實施意見》(中府辦規字〔2019〕6號)和《中山市財政局關于印發<關于產業扶持專項資金項目驗收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財工[2020]1號)等有關規定,我局制定《中山市文化和旅游產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現就《辦法》作政策解讀如下:

  一、《辦法》制定背景

  為推動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按照《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中府〔2020〕14號)文件要求,我局將原《中山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18)》(中文廣新通告[2018]1號)、《中山市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文廣旅通[2020]2號)整合成一份《中山市文化和旅游產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并在《辦法》下制定兩個實施細則。《辦法》在原來文件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其所指的中山市文化和旅游產業扶持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是指市政府批準設立,由市級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扶持我市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

  為合法合規使用文化和旅游產業扶持專項資金,優化文化和旅游產業專項資金管理,提升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我局于2012年制定了相應的扶持資金辦法并正式頒布實施。此后根據國家、省、市等相關法律法規、文件制度等最新精神,結合我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實際,逐年對《中山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行調整。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于2019年底聯合印發了《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對機構改革文旅合并后完善文化產業體系,培育新型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提出了新要求,對大力促進文化+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提出了政策意見。2020年初,中山市政府印發了《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嚴格的規定。

  2018年頒布施行的《中山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對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政策優化管理,強化了政策導向作用,大力推動了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企業的轉型升級及文化項目順利實施起到了積極作用。根據往年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申報評審及實施的情況,結合我市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政策的最新精神,除重大項目外,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將全面轉向事后項目扶持。為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管理,使中山市文化產業扶持資金管理更加科學有效,貼近實際,促進發展,我局今年再次進行了修訂。   

  二、《辦法》修訂的主要內容

  (一)根據《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對于專項資金業務主管部門的職責要求,進一步理清了職責分工,明晰了專項資金業務主管部門及鎮區文化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

  (二)繼續以貸款貼息為優先滿足的扶持方式,提高貸款貼息的扶持門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縮小扶持政策普惠面,強化資金使用針對性,扶持對象規定為上規上限的文化企業,貸款貼息起點保持800萬元不變;

  (三)根據2019年專項資金的使用意見和建議,結合近年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實際,進一步明確了專項資金在使用上要扶強扶優這一基本原則,重點扶持規上限上文化企業的項目,加大對優質項目、重大文旅項目的扶持力度。

  (四)文化旅游業發展扶持從只針對品牌建設類、旅行社組織接待外地游客到中山過夜事后獎補,到全部采用事后獎補。

  (五)對獲得國家級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民宿、國家或省級旅游度假區稱號以及旅行社組織接待外地游客到中山過夜等項目獎勵金額提升,對通過國家高星級飯店評定性復核的酒店也進行獎勵。

  三、《辦法》主要內容解讀

  1、《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進一步理清了職責分工,明晰了專項資金市級主管部門及鎮區一級主管部門的管理職責,對專項資金的申報、分配、撥付、績效、公開及監督等負責;

  2、結合往年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安排使用實際,絕大多數企業對于“股權投資”這一扶持方式的申報意愿不強,“股權投資”這一扶持方式暫未在實際扶持中發揮相關作用,因此目前仍考慮將專項資金額度集中在其他扶持方式;

  3、根據上級文化產業最新政策精神結合近年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實際,為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扶持文化企業做大最強,推動更多文化企業上規上限納入統計,我科繼續以貸款貼息為優先滿足的扶持方式,提高貸款貼息的扶持門檻,縮小扶持普惠面。同時,進一步擴大和細化“項目補貼”的扶持重點和范圍,增加了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跨區域融合發展及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方向;加快文旅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開展文化創意類培訓、動漫游戲原創產品,網絡視聽優秀作品、新媒體融合以及優秀的影視產品生產發行;以“文化+科技”為發展模式,通過科技應用手段挖掘具有創造力、創新力新模式、新業態的項目;鼓勵文化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共同推動園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發展,提升孵化服務承載能力,加快特色文化產業集聚等內容;

  4、推動產業集聚,支持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鼓勵上規上限進入文化產業名錄庫,提升文化產業增量體量,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除對獲得國家、省、市等級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進行獎補,還增加了對首次上規上限的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及對技術轉型升級設備投入超過一定規模的文化制造類企業等給予一次性獎補。

  5、按照《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有關規定,增加了專項資金信息公開原則,細化了專項資金申報、分配等環節的公開內容,增加了績效信息公開要求以及公開渠道要求,完善信息披露機制。

  6、結合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趨勢,根據往年績效評價的開展情況修正了績效目標,明確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細化了發展和扶持的重點領域,使績效目標更加科學合理,績效評價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7、按照《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府〔2020〕14號)有關規定,進一步建立健全資金監管體系,完善相關政策制度,根據部門職責出臺《中山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驗收管理辦法》以及專項資金使用企業紅黑榜制度。通過細化管理監督的要求,強化了監督檢查和違規懲戒的力度,從而最大限度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有效。通過財政資金的有效投入,助力規范經營的文化企業發展壯大,為規范經營的文化企業保駕護航。

  8、旅游產業扶持范圍共有五大類,具體如下:

  (1)旅游公共設施建設類項目。包括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生態停車場、慢行街區、旅游廁所、旅游景區標識系統、旅游驛站、旅游公共信息化建設、旅游商品銷售平臺等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務,對提升城市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有帶動作用的旅游項目。

  (2)新業態旅游項目。包括游學旅游、自駕車(房車)營地、體育旅游、創意文化旅游、康養旅游、森林旅游、低空旅游、民宿、互聯網+旅游等業態新、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旅游項目。

  (3)鄉村旅游項目。包括新建鄉村旅游景區以及原有鄉村旅游景區豐富產品業態、改善基礎設施和弘揚優秀農耕文化等方面提升景區品質的旅游項目。

  (4)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國家旅游局或廣東省發文評定的省級以上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旅游品牌。

  (5)旅行社組織接待游客到中山過夜項目。游覽參觀一個以上收費景點,并入住中山市轄區內酒店(三星級及三星級以上酒店、國際品牌連鎖酒店或床位達到100個以上酒店)。

  9、旅游扶持對象需要符合的條件:依法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備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制度,資產及經營狀況良好,符合國家、省、市產業發展方向,對中山旅游發展有促進作用的企業單位。

  10、《辦法》明確了文化旅游部門和專項資金使用單位必須加強專項資金使用的財務管理。包括專項資金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支出標準或有關規定開支,不得超標準、超范圍開支;項目要健全報賬手續,嚴格報賬程序,規范財務審批,嚴禁“白條”入賬和大額現金結算,杜絕擠占、挪用、套取專項資金;文化旅游部門和項目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對財政專項資金進行會計核算,嚴格執行相關財務規章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并按規定編制財務報表等。

  11、強化資金監督:文化旅游部門加強對項目進展情況、專項資金使用情況、企業申報的績效目標實現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防范管理風險,明確資金使用進行跟蹤管理,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問題,規范項目驗收程序,建立績效評價工作制度等。

  12、資金績效評價的要求:專項資金支出完成后,項目單位應及時對專項資金使用進行績效自評,并向文化旅游部門提交自評報告。文化旅游部門和項目單位應主動配合市財政局、審計局對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價審核、審計等工作。

  13、信息公開的內容:信息公開的內容包括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申報通知、資金審批結果及其他按規定應公開的事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黄石市| 都江堰市| 宜兰县| 鸡东县| 伊宁县| 旬阳县| 腾冲县| 邳州市| 紫金县| 漳州市| 滨海县| 阳朔县| 丹寨县| 商洛市| 彭泽县| 平乐县| 九龙城区| 汝阳县| 出国| 宁陵县| 沈阳市| 舒城县| 信宜市| 永顺县| 南平市| 安图县| 文成县| 上饶县| 花莲市| 兴业县| 许昌县| 怀来县| 民和| 阿拉善左旗| 吴忠市| 射洪县| 满洲里市| 田阳县| 贵港市|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