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
進程中不遺余力
最新的創文宣傳片出爐啦
趕緊來看
↓↓
2018年4月,中山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創建以來,中山市對照創建規劃,積極推進各項創建工作任務。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宜居文化之城。中山紀念圖書館主體工程已完成,進入內部裝修和設備招標安裝階段;新博物館開始動工建設;新美術館開展選址工作并扎實開展各鎮區綜合文化站專項治理,推進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2018年底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三三三”工作模式被廣東省委改革辦列為第一批基層改革創新經驗向全省推廣。
二是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建設和美文化之城。出臺《中山市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實施方案》,實現24個鎮區和255家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通借通還,建成21家街區自助圖書館;出臺《中山市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開展火炬開發區、南區、小欖、東鳳、三鄉、坦洲等6個鎮區文化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初步形成“兩式兩員四協同”運行機制。
三是打造公共文化服務精品項目,建設品牌文化之城。開展“偉人故里書香中山”系列全民閱讀活動;舉辦全國性大型合唱活動“新時代之聲”——第四屆全國教師合唱節;舉辦2018中山·公園音樂節,吸引近3萬人現場觀演,PC端在線直播觀看量達35萬人次。持續開展“市民大舞臺”系列文化活動,三年來線上線下總觀看人次超過300萬;成立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出臺《關于加強粵劇保護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推進粵劇文化周和粵劇進校園活動。
四是整合數字文化服務資源,建設智慧文化之城。完成“中山文化云”平臺項目(一期)建設方案編制和項目審批立項,正在開展平臺建設招標采購。搭建社區文化O2O平臺,并在平臺上建設184個社區(行政村)專題頁面,集成各類文化服務、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廣泛宣傳推送社區文化活動資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加強全市公共圖書館數字服務,數字資源數量達100TB,鎮(區)圖書館也開辟了專題頁面建立便民使用通道。完善“你點我送”文化惠民通平臺,廣泛實施訂單式、菜單式和自助式服務,全年通過該平臺累計上線配送各類公共文化演出、講座、展覽等共計項目95個,活動630場次。打造全省首個地區文化展示平臺“文化中山”有線數字電視服務專區,目前平臺上線視頻300多部,2017-2018年點播量超260萬次。
五是大力實施文化暖心工程,建設博愛文化之城。策劃組織“綠色暑假·繽紛文化”暑期系列文化活動,開展300余項大小公益文化活動覆蓋全市24個鎮區,惠及全市近50萬青少年學生;開展“文化關愛筑夢中山”三進(進工業園區、進異地務工人員子弟學校、進殘障人士服務點)活動;舉辦2018年“博愛100”社區公益文化創投活動,扶持100個社區公益項目及10個“最強公益”項目直接面向基層開展服務;播放農村公益數字電影1680場次;全年投入200萬項目經費,開展“市民選書 政府買單”閱讀惠民活動。
六是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建設活力文化之城。探索建立促進文化消費工作機制,開展公益派發藝術中心文化消費券活動、“文化娛樂惠民活動月”和2018年中山國際游戲游藝博覽交易會等。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與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就日后文化合作項目達成合作意向,赴斯里蘭卡、緬甸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與文旅部駐當地文化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等。
全力打造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供需對接、特色鮮明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中山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興城美、文產融合的文化引領型城市。
我們一起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