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小欖花燈制作技藝始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近年來,為做好小欖花燈制作技藝的傳承與保護,新市社區文化分館在小欖鎮文化總館的指導下,積極打造“承燈藝匠心·揚菊城風采”新時代群眾文化學堂,通過舉辦非遺公益傳習班、花燈親子制作活動、長者和成人花燈班、社區花燈節等文化活動,讓花燈制作技藝走進家家戶戶,得到活態傳承。日前,該項目入選中山市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創新案例。
(每逢中秋、元宵等節日,花燈就是主角。)
據新市社區負責人介紹,該社區位于小欖鎮繁華地段,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自古以來,當地居民都有扎燈、懸燈、賞燈以及猜燈謎等習俗。每逢中秋、元宵等節日,新市正義路、云路、康公路等地自成燈市,各村亦有零星花燈作坊分布。
(新市社區內的花燈作坊。)
為了讓傳統非遺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新市社區結合地方特色,深入挖掘花燈文化,賦予新的內涵,讓優秀傳統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在當下傳承發揚。同時,結合“菊城”小欖每年舉辦菊花會的傳統,新市花燈制作技藝走進菊花會,讓花燈與菊事相互交融,筑牢特色文化旅游發展根基。
(2019“非遺之美”專場展演在小欖菊花園演出) (小欖菊花會花燈造景)
按照《文化小欖五年發展規劃》關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文化惠民”的要求,新市社區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制度保障,積極打造“承燈藝匠心·揚菊城風采”特色項目,通過舉辦覆蓋老、中、青、少各年齡層面的一系列花燈文化活動,讓靜態的花燈展示變成動態的花燈文化傳承。自2019年7月16日起,該項目已開展了10場“承燈藝匠心·揚菊城風采”——八面玲瓏花燈兒童彩繪活動,收獲群眾廣泛好評。
當地開設小欖非遺公益傳習班,通過舉辦小欖花燈制作親子體驗活動、批皮橙花燈親子制作活動,邀請花燈傳承人教授花燈制作技藝,讓少年兒童在玩樂中認識和傳承傳統花燈文化。項目還增設長者和成人花燈班,舉辦宮廷花燈長者制作活動,開展宮廷花燈中青年人制作活動,既讓長者了解小欖花燈文化,也讓花燈制作技藝成為年青一代的集體手藝,共同傳揚獨具特色的本土文化。
(八面玲瓏花燈兒童彩繪活動) (批皮橙花燈親子制作活動)
(宮廷花燈長者制作活動) (宮廷花燈中青年人制作活動)
除了開班教學、舉辦花燈制作活動外,新市社區還通過推出活動品牌、打造文化節慶,讓小欖花燈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在小欖鎮文化服務中心指導下,由中共新市社區委員會主辦,小欖鎮文化館新市社區分館承辦的“情濃中秋,心系你我”2019年小欖鎮新市社區花燈節活動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喜愛和歡迎。為期4天的花燈節,吸引了逾5000名群眾參與。通過賞花燈、猜燈謎等集觀賞和體驗于一身的文化活動,豐富了不同年齡層的居民對小欖花燈制作技藝的認識。
(“情濃中秋、心系你我”花燈節活動)
經過不斷努力,小欖花燈制作技藝已成為中山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并于2015年入列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通過參與和體驗豐富多彩的花燈活動,市民在欣賞花燈之美的同時,傳承和發揚了非遺文化,同時也記住了鄉愁,增添了文化自信。花燈文化活動在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提升社區文明程度、豐富文化名城內涵發揮了積極作用,真正實現文化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