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廣交會首日,我市正式印發《中山市穩外貿促增長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以“拓市場、育主體、強動能、優服務”為主線,從開拓市場、強企培優、產業升級、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推出15項具體舉措,明確至2025年底前,將通過百場供需對接、數字化賦能等創新手段,進一步支持企業加快拓展國內外市場,既解決企業燃眉之急,更布局長遠發展。
4月16日,中山市商務局副局長王瑾解讀《措施》時表示,15條措施每條都明確了責任單位,企業遇到問題可“對號入座”找到支持單位,商務局將全力做好保駕護航。
中山市商務局副局長王瑾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楊健 攝
如何支持企業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措施》提出將落實“粵貿全球”計劃,實施“百展千企”境外拓市場行動,明確今年內推動3000家次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新建2個海外展貿中心,促進東盟、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
借助廣交會、消博會等平臺,打響中山家電、電子顯示、燈飾等優勢產業的國際知名度。國內大市場是外貿企業的底氣,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和各鎮街將組織企業加大力度拓展國內市場,全年開展不少于100場產業鏈供應鏈供需對接活動,幫企業搭上京東、淘寶等平臺“內銷快車”,并安排專項資金給予參展綜合成本等方面支持。
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措施》提出打造中山外貿“集團軍”,推動小欖五金、古鎮燈飾、南頭家電等外貿基地提質升級,壯大行業領軍企業隊伍,專項資金支持省外貿骨干企業發展;引導外貿優勢產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工廠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給予相應的資金補貼。對首次獲得海關AEO認證的企業,給予15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跨境電商是關鍵突圍方向。《措施》完善“跨境電商+產業帶”政策體系,推動中山照明燈飾產業帶入選廣東省“跨境電商+產業帶”試點,加快中山市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落地運營,讓企業更好享受海外倉出口“離境即退稅”的便利。支持東區、古鎮、沙溪3個電子商務集聚區在平臺合作、企業孵化、合規納統、品牌建設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今年內舉辦不少于30場電商對接交流活動。
“圍繞企業出海全流程關鍵環節,我們全力打好服務‘組合拳’,進一步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王瑾介紹,《措施》提出將強化“金融+保稅”功能,將符合條件的一類、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擴容出口信用保險至年覆蓋2800家企業;對海外知識產權維權、企業辦理部分國家人員簽證、個性化匯率避險產品、出口信保、海外投資保險,都有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此外,成立“中山市‘走出去’服務聯盟”,優化海外投資服務;計劃全年常態化舉辦不少于30場“商學堂”培訓,手把手教企業用政策、防風險,讓政策紅利精準直達。